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如何種植福田
[列印本頁]
作者:
faith
時間:
2011-1-6 16:36
標題: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如何種植福田
有一回釋迦牟尼佛向一位農夫托缽,農夫卻對佛陀說:「我耕田種穀,所以有飯吃;你不耕田種穀,何以要飯吃?」
, U9 L8 ^& T0 C* ~1 U. I& M
8 k6 d4 m& ~' t+ O, f; f' C. M
佛陀說:「我也耕田種穀,我是在所有的眾生心中種田,播下善種子,善根會發芽茁壯;而你布施給我,就像是在種福德田,當我度眾生時,你的供養便在其中。」
" T( E# Z! H& J
9 {# @! x& W8 W" Q
有些人為求五福臨門而求神拜佛,認為三妻四妾、兒孫滿堂、華廈百間、良田千畝就是福;其實如果有福而不惜福,只是享福揮霍,這是浪費自己的福報,福享盡就沒了。從佛教的觀點,對福報有四種態度:惜福、知福、培福及種福。知足常樂,稱為知福;需要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浪費,這是惜福;福報不足的人繼續培福;沒有福報的人努力種福。
# }& K3 H1 T1 ~9 x6 e) e
% Q$ Y: z7 n1 X9 w+ U1 m
福少的人,雖然自己擁有的資源少,但也能造福。布施一毛錢,隨喜一句美言、一句關愛的話、一個同情的安慰,都是在造福;所以即使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多說感恩、感謝的話,這也是種福田;看到別人做好事心生歡喜,心裡沒有忌妒,也是種福田。因此,種福田不在於錢多錢少,有錢沒錢,有勢沒勢,力量大力量小,凡是能給人方便、給人無畏、給人安慰,都是在種福田。
$ |" W* v0 [! H" y4 J" d9 F7 N( b
% S6 { Z7 D0 }# e. d
一般人認為自己所擁有的,都是憑自己的資本、頭腦、雙手、血緣關係、社會關係,以及身分的人際關係獲得的,所以應該是自己的福報,沒有理由要和別人分享;他們認為所擁有的是憑自己本領賺的,別人沒有本領是活該。會有這樣想法的人,多半不知培福、種福,一旦福報享盡,便是無福的人,所以有「富貴不過三代」之說。有力量的人,應該藉此來照顧他人,照顧一個也好,照顧兩個也好,除了被照顧的人會感謝你,你也會因此得到福報。
8 ^, W* V/ v7 b3 n! n$ ^2 A- b
9 [9 c% J6 v. i9 U, v' j0 G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從我們出生以後,不論付出的是智慧或勞力,其實都極為有限,所擁有的知能、福報,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創造的,是屬於同時代中的大家所促成的,所以有福的人,應該分享給大家,而不是自己獨享,這才稱為真有福報。如果能體認到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其實都是社會大眾所共有的,自己是在為大眾管理財富資源,在管理階段應該要讓大家得到福利,這就是種植福田。
- c9 ], h6 G; S5 \; P6 Y
3 h$ y) q& Y. I- r7 p
有些企業家被員工罵、被員工鬥,老闆們覺得員工很可惡、忘恩負義,養他們還被欺負,這其實是雙方面的問題。員工可能得寸進尺,不顧老闆的經營成本;老闆也要自我檢討,是不是對員工太過苛刻,給的福利太少。懂得經營的老闆,會厚待員工,體貼老闆的員工,會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身為老闆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替大家在做管理,要和員工同甘共苦、共患難,有了盈餘則要和員工利益同享;而員工跟經營者之間,也要有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體認唇齒相依、血肉相連的道理。勞資雙方能同甘共苦,為整體社會做出奉獻,這就是合作來種福田的方式。
1 ~+ J& g/ g ~# P- s' }
$ K7 ?" ?: }7 v8 ^5 s
今天的社會,除了特殊地區的特殊狀況,多半的人都還沒到三餐不繼的地步;所以在知福、惜福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培福及種福。將每月所得做妥善的分配,經營者在不影響營運的範圍內,應該要將一部分財力作為慈善公益之用;一般大眾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原則之下,應該積極投入種福培福的活動,那就是最快樂的事了。
1 h2 j! \* Q4 U4 C9 \2 T' N) K
8 V! l6 V! h- m8 _' D& g
(選自《人間世》)
0 u) ^. R- K) [5 `& O7 O
c5 Z1 _# r) |( B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知福幸福」
6 J7 S/ S$ W( w) W0 V" u+ M
3 d+ ]3 U |# n6 d# T% X
: `9 J) J: y( x! }% x+ |
% j8 [$ T& I K4 s/ x" _
.
作者:
晶晶
時間:
2011-1-7 09:53
回覆
小黑鬼
的文章
d1 z5 H7 X3 p% {
7 r C { n3 Y9 i
好文
- Q/ n- w$ G" l+ w c
! q; q$ s! p+ V0 W, t
推推推.....
作者:
國中老師
時間:
2011-1-7 09:57
謝謝你的分享!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