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培養孩子的挫折與忍耐力》 [列印本頁]

作者: welove    時間: 2014-11-11 15:25
標題: 《培養孩子的挫折與忍耐力》
3 s1 A  y( f7 Q! y: h
  c8 Q% @1 P2 f' b6 e1 p/ @
現代父母常常太急著滿足孩子的需求,害怕孩子不開時,無形中讓小孩養成自我中心,無法等待,一旦有絲毫情緒上不被滿足就覺得挫折。楊俐容舉例,她在 飛機上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上飛機還沒有坐定就吵著要喝可樂,阿嬤立刻打開給他。後來下了飛機,在行李輸送帶等行李,小男生把玩具放在輸送帶上跟 著轉,也沒人制止。; `; C/ R, a5 u7 }  h7 m
! D. U" ?- j: d( j1 _
「這樣的小孩,未來只要有小小的需求不被滿足,就會覺得都是別人的錯,都是挫折!我曾經遇到一個長大的『慣寶寶』,一年換二十多個工作,理由包括『公司冷氣不冷』,」楊俐容說。! O# ]* T- d7 c4 C6 {) ?9 X

5 m0 R* y8 [- Y) R 冒險教育專家、國立體育大學助理教授謝智謀也觀察:,現在的父母太害怕小孩討厭學習。」因為擔心困難的挑戰,破壞了小孩學習的胃口,父母往往會在兩難中搖擺不定,是該堅持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學習?還是尊重小孩的意願?
& X- E) p1 K# n7 ]. [1 m
7 Y( R- }$ p, g: M+ U+ V, k; j 台北市新生國小附幼園長周靜羚在教育現場看到 在少子化趨勢下,小孩們只要一個,「挫折」的長情出現,成人就急著判入幫忙解決。這樣小小的舉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小孩克服挫折的強度也因此愈來愈低。# `8 O4 x. N( v5 t( l! ^

3 [, o% t$ v- P2 c 父母太害怕孩子不快樂,因而大量減低了孩子該面對的現實挑戰。高度判入孩子原本該自已處理的問題,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歷成中,自然而然應該遭遇的探索機會。
! L. h# s: a6 S6 Q
+ `6 x. i* A' T/ `9 j 迷思三 「哪有這麼嚴重?」, D4 \0 N7 q/ `
2 T$ Y7 J* c9 @  U1 o/ y
以大人的標準,孩子眼中的「挫折」瞃往渺小到可笑。比方說:下棋輸了、積木拼不好、考試考不好、搶玩具搶不贏別人……
8 M3 w- ]4 p: W但此時,父母一句「哪有這麼嚴重」反而會讓孩子再一次受挫,讓他們覺得連有挫折感受都是不對的。漸進鄉的從小小的挫折中學習,才能夠讓小孩練出穩固的挫折免疫力。; C, S/ ]: |# d3 E- u' s$ K
  d$ P' ?6 ^/ V3 w
楊俐容記得小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試圖自已穿長褲,試了整整四十分鐘都不成功,腳就是沒有辦法順利的一隻伸進一隻褲管。最後小娃兒氣得大哭,大人看了忍不住想笑。
0 q6 |+ q3 J8 `2 D; i5 m- k3 c 小小孩穿不好褲子,這是挫折。
; F/ A1 y5 }% g9 L, e# K  Z9 E+ E1 |
國小的圍棋選手因為不願意承擔比賽的輸贏,選擇退賽。這是挫折。
/ w" Q) C, n5 G/ W) O- R3 w4 T 一位高中女生跟班上男生告白後,被對方公開取夾,引起全班男生的聯合作弄,女生整整三個月每天回家以淚洗面。這也是挫折。! E& f) q9 Q: y
# b& C3 G- }9 R7 F0 n
「挫折是主觀的,是一種情感,要去尊重和同理小孩的心情,」友緣社會福利基金會副都行長黃倫芬語重心長。家長眼中微小的挫折對小孩來說,都是對自已 能力的否定。黃倫芬提醒,大人絕對不要對孩子說:「只不過是輸了一盤棋……」、「也不會怎樣……」 因為人大能夠說山這樣樹淡風清的言語,是因為有數十年的人生歷練。
- ~. \7 d8 L0 r5 J% ?) s( d
! P5 Z6 m3 B/ X' x6 L% v8 u. E 楊俐容的做法是,去買一條容易穿的寬鬆長褲,讓小女兒試著穿這條「作弊」的長褲。如此讓一歲多的小孩建立起自信,也學會了新的能力。
( k7 |* `  Z8 s& C! t! P& k4 _" `. }( o
本文摘錄自 2010年10月 「親子天下」 雜誌 第17期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