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I9 M" Q! m* P1 {4 r三不五時,我都會收到一些好朋友或不怎麼好的朋友甚至一面之緣的人的電子信,邀我加入他/她的Facebook臉書。受寵若驚的我或莫名其妙的我都不想或不知如何回應,最後都假裝沒有看到來信,不了了之。# ?+ S a. v, q0 ?( \5 h
# f# K+ I/ [( {% y2 u: J9 v, @
人的感情需要時間經驗的累積,感情的深厚更有多樣層次。好的朋友常常聯絡,要見面電話一約就有,參加Facebook多此一舉。普通的朋友,見面和知道近況的機會多少還是有。一些更普通的朋友,見或不見隨興安排。更多的是可有可無的人,來往與否知道多少不痛不癢。想來想去,參加Facebook最大也最重要功能大概就是收-集-生-活-八-卦! ( n# E5 z6 i: h/ J- u5 J$ s O0 f+ s) B' i" Q. J8 D: I! c% h1 e' A
Facebook風行以後,感情經驗累積減少了,友誼層次都被打亂了。因為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所以「朋友」一下子多了起來,自己的生活點滴,被認識的、不認識的、不想認識的,都看到聽到傳送的一清二楚。. r1 S* k% L- @0 n
3 {- b9 _" ?0 f- L
沒有Facebook的時代,和朋友要到社辦聊天,到餐廳吃飯,去看電影,出國旅行,甚至一起辯論的臉紅耳赤怒目相向,現在全部都在網路「見」面,友誼關係都在電腦上維持。最近說了什麼話,吃了什麼美食,看了什麼好電影,讀了什麼好書,去了什麼好地方,全在彈指之間,列入紀錄,傳播千里,人盡皆知。$ u, W3 H% B: I
! w# @* d' V% L& o4 Z/ G. K英國牛津大學人類學教授Robin Dunbar在《紐約時報》說,一個人每周百分之四十的社交時間用在五個最親密的親友身上。而這五個人只占每個人社交網絡的百分之三。換句話說,我們每周大部分的社交時間都是在和人際網絡中的少數幾人來往。8 L. |4 W* |; e' W) m0 ^4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