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4 k8 a9 @- f7 i爸媽應該要試著把焦點放在後天的照顧與教養上來協助孩子,而不應該執意認為孩子之所以較為敏感、安全感不足,都是因為先天氣質的關係所致,難以改變。$ V9 l% e) O0 s
5 ^- b* s0 B/ H- j$ |6 A/ e 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大NG行為 1 k4 x; L/ S( f B2 ]NG 1:將孩子晾在旁邊+ ?6 K2 Q' }7 Y& C
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後,會把孩子自己一個人放在嬰兒床裡,讓孩子自己玩玩具,自己則在一旁看電視或玩手機,當孩子需要擁抱的時候,爸媽不是給予擁抱回應,而只是塞給孩子奶瓶,或者用3C產品來安撫孩子。雖然爸媽人就在旁邊,但卻像是心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其實都是感受得到的。, {+ x9 A! w5 o& V0 b
: B3 A& C6 I% {: m C
主要照顧者的疏遠、太忙碌於自己的事,都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小一點的孩子餓了、冷了、累了,這些生理上的需求皆是,爸媽都應該即時(適時)去哄哄孩子、抱抱孩子。1 ]6 r# v) p6 X
# x% [* P$ o4 W U5 h
有些保母一次帶很多個小孩也很容易發生這種忽略的狀況,因為保母無法一次顧到這麼多孩子的需求;有些爸媽長期在外工作,或是隔代教養中阿公阿媽本身比較少會跟孩子有肢體接觸,當孩子的生理上需求被疏忽了,他在安全感的元素上是匱乏的。 9 d* c# K5 i. [ 0 u5 `4 O8 _: o: bNG2:對孩子過於保護、溺愛" O K: n2 L! u0 c* Q 有些爸媽對孩子過於保護,例如,過馬路時一定要牽著孩子,孩子不論去哪裡,媽媽都一定要牽著或跟著;孩子喝飲料想自己插吸管時,媽媽說:「媽媽幫你,你很容易會弄倒。」3 f. E8 ~- B% D3 y
+ V9 {) H6 {/ O+ j( o
媽媽釋放出很多對孩子不放心的訊息,過度幫孩子做了許多事,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本身的自主性、嘗試的過程、以及對自己的肯定都會受到影響,某個程度上,孩子其實接收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的訊息,無法累積自己的生活經驗。 5 j- {1 h) a; u7 ~ / n. N H( w* u. [+ \' |: c所以爸媽若太過度的事事都幫著孩子,是讓孩子不自覺地處在依賴的狀態,這樣的依賴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不足。; ]4 s* Y% c( W- W4 Y* {$ p" ^
9 W% T: W2 w) T
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建議,較佳的做法是在安全考量足夠的情況下,爸媽多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但會看著孩子,也讓孩子知道當他遇到困難時,爸媽會陪伴著他並適時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這樣適當的放手能夠增加孩子自己做與體驗學習的經驗,也等於協助孩子安全感的發展。% z2 a/ p, K* j- P( F
4 @. H! Q- w4 _! M) L NG 3: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爭執4 A" g4 c2 H" s" X5 a
爸媽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容易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的看到父母在爭執吵架,孩子會時常感到擔心,認為是自己沒有能力來阻止爸爸媽媽吵架。7 {) @1 m0 ?- b+ n2 z9 A
3 n. W6 {( g) D0 E' i) x爸媽原本是最應該讓孩子維持在一個穩定環境下的人,當爸媽不斷在孩子面前發生嚴重的爭執時,就像是讓孩子長期處在時常會發生地震的環境中,孩子不知道地震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停?震動的強度會有多少? / T" H7 @# O! k" R* b* F3 S, U# @9 j, J( B
孩子也會出現害怕的情緒,眼前這一場戰爭是讓自己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些吵架是很強烈的,會有不當的肢體動作出現,極端一點像是家暴、言語上的辱罵、暴力行為、摔東西等等,都會造成孩子心理狀態上的極度不安。 ( J+ l8 h3 @" x! Z6 I; Y' p U% x) {6 z 注意!孩子出現缺乏安全感的警訊3 e P% ?4 L3 ^" l2 T 不同孩子會用不同方法表現安全感不足的情緒 - d" C0 N, w/ F& H* ?( [0 y. i拔頭髮、摳臉、摳手、咬手指、玩衣角 % c3 M8 |$ [8 f( \$ _4 L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強調,當孩子內在的情緒是焦慮不安時,每個孩子會出現的外顯狀況大不相同,很難用單一行為來做為孩子安全感不足的判斷。 ' Q) Q$ Q" L d E" ?3 ~0 v0 e ' D$ {5 s' {+ v( s% Z例如,有些孩子安全感不足的時候會歪著頭用手指不斷捲自己的頭髮、拔頭髮、摳臉、摳手、咬手指、玩衣服的衣角/衣領/袖口、手會不停地玩弄在他周遭的小東西、眼神飄忽、心神不寧、表情僵硬,似乎一直處在很警戒周遭的狀態中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時可能會出現的行為。 % S! G$ _% K/ ^, ]1 J( d" g. x8 E G5 {9 q, i8 t1 H 咬人、打人、推人、破壞東西、亂丟東西 ]/ L7 S6 f3 ]
此外,如前所述,當孩子感到不安時,並不一定只會安靜地默默退縮到角落,也可能會出現較外顯的表現。例如,今天停電了,媽媽不在身邊,孩子不一定是默默地縮起來哭,有可能會亂竄、亂叫,想第一時間逃離這個空間;因此,有些缺乏安全感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咬人、打人、推人、破壞東西、亂丟東西、亂竄等這些外顯行為。5 _" F5 B2 d* U2 x* y% I. x, V8 n
6 d0 j, g, d& ]9 U如何協助孩子發展安全感? + O2 t$ d4 J7 V懷孕時與寶寶的互動7 _! `5 ]5 n/ ^. k 事實上,在懷孕的過程中,胎兒就會受到媽媽的一些反應、情緒,以及生活作息所影響,有些媽媽會去摸摸自己的肚子,或者對著肚子裡的胎兒唱唱歌、講講話,這些安撫的動作加上聲音,對於還沒出生的胎兒來說,在觸覺、聽覺上的刺激都是有感覺的。) l6 a# D. p, W; s6 }. d7 T! B
( c4 y4 a. Y8 b) z因此,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胎兒期就可以開始慢慢進行,當媽媽的情緒平靜、生活作息穩定、身心方面沒有太多的壓力或過度不安時,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比較平靜;相反的,有些媽媽自己本身的狀況比較不穩定,連帶的就會發現孩子也比較躁動,不知不覺中,這些狀況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出生後與外界接觸的能力、情緒上的發展等等。3 b' k( Q; s5 W% D5 p. I! d7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