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 f5 A' h' J: P4 k2.玩具在哪裡?- b& b' W6 |5 c) n 7~8個月的孩子會坐,可以拿小玩具或小汽車放孩子的頭、耳朵、鼻子等部位,並問他:「車車呢?車車在哪裡?在這裡!」讓他去感覺,也可以放在他的腳、膝蓋,讓他認識身體部位。張治療師指出:「主要是訓練孩子的重心轉移。」當手腳移動時,身體的重心會改變,藉此訓練寶寶坐得穩。 o% }' ~* h$ z( N1 A
^5 K9 q5 V; x j8 x' `' @【Step 4】1~2歲寶寶的運動$ i B/ f" r# ~
到了1歲,孩子站立的時間應拉長,並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 / O; A9 Z9 V, I 0 ^; T% Q9 l! ]1.溜滑梯 ! h! z2 h# Y+ O }8 P3 d多數1歲的孩子已經坐得很穩,爸媽可以帶他到公園玩溜滑梯,訓練控制上半身的力量,不過,王秀靖技術長指出:「有些溜滑梯是石頭材質,可能得由父母陪著孩子溜;有些是塑膠材質,父母應從滑梯側邊扶著寶寶以控制溜的速度。」 0 c" p k4 g( ]! t 2 `' u4 F7 z- [2.蹲' L# F/ R n9 }. J) k) ~4 m
如果蹲不久,將來孩子的跳躍動作容易力道不足。 + Z. U: j0 X B* f, ^( L4 I' @9 z對於1歲~1歲半的孩子,走路的品質與肌力發展很重要,而「蹲姿」可以訓練孩子的下肢肌力,如果蹲不久,將來孩子的跳躍動作容易力道不足。 + l0 F. p. x, l8 d8 d3 g% g ( |7 w. |0 M( B2 u- B/ d% f因此,可以讓孩子多蹲著玩,像是追汽車或小球等。不過,有些孩子會蹲,因為力氣不足而站不太起來,尤其1歲半以前的孩子容易發生這情況,所以爸媽可以站在他前面,讓他扶著大人的腳緩緩站起來。不過王技術長不建議爸媽直接扶著孩子的腋下、協助他站起來,如此無法讓孩子學習使力。 , S/ B$ K0 z5 J3 {1 P4 w" ~! d S 5 Y% y& w m- B6 ~+ v c F【Step 5】2~3歲寶寶! F7 z+ `6 F- I" B- E
2歲的孩子多半會跑,之所以從走路發展到跑步,是因為走得穩,知道腳的位置,同時代表動作的品質要提高,如此可讓孩子表現得更有效率、更精準。至於適合2~3歲孩子的運動:7 @9 B5 N6 p. r
8 v, |: C4 _/ Q$ y' W% r 1.踢球 ^! ]0 o% U5 q- S4 N5 s) }此階段可以讓孩子練習踢球,練習時,建議將球固定,孩子則可以自由移動。張旭鎧治療師說明,爸媽可以擺一排塑膠球(球池用球)讓孩子練習踢;或擺一顆大球讓孩子踢,等球停了,他再走過去把球踢回來。若要讓踢球更有趣,可以製作一個球門,讓孩子練習將球踢進球門,也可將球換成動物模型、小汽車等。9 r5 \4 ]% i/ W, Q& f: F
/ L# ~2 `3 M! E 2.運積木 : ~5 f( W+ N4 b這階段孩子可以玩堆積木,張治療師表示:「讓孩子在平板電腦或硬質書皮的書本上堆積木,大約疊2~3個,再讓孩子端著書本或平板電腦將積木運送到另一邊,再回頭疊兩、三個積木並運送過去,藉此讓孩子練習手部動作。」" W7 ^ s1 p7 @4 |
8 B" j/ K, s# N) m溫馨提醒: S' \# M) e; j% Q# G
別讓孩子自己玩# `3 H N# b1 [* J' H# O5 A
爸媽應適時給予協助與提醒。 % }) {$ _/ ?( b4 Z! t0 |" m當孩子活動時,爸媽應在旁觀察孩子,千萬別覺得他自己玩就好,畢竟他的肢體平衡與肌肉協調尚未發展成熟,容易發生意外,爸媽應適時給予協助與提醒,張旭鎧治療師解釋:「爸媽應一同陪伴所有遊戲,陪伴不見得要參與。」可以用口語方式鼓勵孩子「拍到球了,好棒」、「剛把球放好的方式,我很喜歡」等,給他一些鼓勵的語言,讓孩子知道爸媽在陪他、也讓他更有動機參與。 6 m, q: m s6 Q, I7 I x" n j0 n$ s# m+ y 讓孩子動得開心 ! ]. c! ?5 {2 Y" D m另外,讓孩子快樂的活動、快樂的玩,而不是跟孩子說:「這是運動,要好好的做。」當孩子有樂趣、喜歡玩,他會願意配合,因此,應營造快樂的元素,例如:遊戲環境,或播放輕鬆的音樂、以及父母口頭鼓勵孩子等,都會讓孩子很快樂的遊戲、活動。 % B% W, [: [% |( Q9 ] x+ m* u& {) {( h/ \# I) ^# P" _/ ? 肢體出現不對勁,先觀察; V8 n8 p1 `7 }$ m3 k
當爸媽觀察到孩子的肢體或動作有異常情況,張旭鎧治療師建議:「先觀察,如果覺得不對勁,則就醫檢查確認。」原則上,可以看小兒、復健科等來檢查孩子的狀況是否正常,並根據醫師的建議來改善,再行觀察一週、兩週、甚至一個月,再覆診檢查。% I, W* @# W/ o+ m/ f; u1 d' f
, d- L2 w: D. D$ l) W選擇適合的鞋" e! x+ p3 W/ b Q8 S) X" {
孩子活動時,鞋子的選擇很重要,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如果孩子走路還不是很穩,應準備包覆性佳的鞋子保護他的腳步。像有些涼鞋雖然會發出『啾啾』聲吸引孩子,但此時不建議讓他穿。」盡可能選擇穩定、包覆性佳的孩子。另外,偶爾也可以讓孩子赤腳,可讓他練習足弓的抓地力,再者,赤腳有時候比一雙不適合的鞋子更好。, V9 K4 R( R; C; ]1 R2 E
" X9 v* S( l" k& h 父母的陪伴無可取代 ; v) }- q1 ~# e6 a$ c! N父母多跟孩子玩、和孩子互動,除了能助於孩子的情緒穩定,他的情感表達也會比其他孩子好,張旭鎧治療師指出:「許多研究都發現孩子跟父母的情感依附是最親密的,爺爺奶奶、甚至保母皆無法取代,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回到家盡量陪孩子玩、陪他活動,助於孩子正面、積極的人格發展。」 * \8 ~& ~* a) x' S2 q8 g - U; E, E, { \ S0 r : D0 X; D7 u$ F6 @7 b* S/ Q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O7 o+ j" s' H$ b9 x4 a8 f* y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47 : f$ p B( k+ g c3 d) e作者: 小廖仔 時間: 2014-8-21 11:25
很實用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