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0~3歲動出好腦力 [列印本頁] 作者: go100 時間: 2014-8-20 17:52 標題: 0~3歲動出好腦力 跟著小寶貝動一動,GO' V; o% M; W7 M8 R k- l0 [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亦有助於宣洩心理壓力,還能提高大腦有效運作,然而,「運動」對於3歲前嬰幼兒扮演什麼重要性?5 T8 \! p* [: Y9 c$ U9 b
) b/ f9 M2 n _0 \1 F* j5 S& b專業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明:「由於3歲以前的嬰幼兒發展主要倚賴外在環境刺激來幫助腦部神經連結,因此,孩子在運動過程,會從外界得到訊息,並主動尋求訊息、主動探索環境。」所以看到3歲前孩子在一個空間裡到處摸、到處爬、到處跳,很正常。% z/ U, ]* g5 \) \% \5 b8 s# ?% A
7 ]2 k. \) G# C$ | Part 1》寶寶運動好處篇 % e- v' p# T5 {& c8 K多運動,有益身心發展7 W! Q8 o7 Q/ t1 I% C$ u
雖然運動的益處透過各種醫學研究被逐一證實,不過對於0~3歲的嬰幼兒,真的能讓他們做運動嗎?適度的肢體活動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幫助?不妨聽聽專家的分析。 * d# v' ^! T4 |# @4 U2 K: J: {; p3 c6 B) n5 G# t R8 x 刺激大腦,助於腦部開發 7 X1 U) C3 H* `) K' e2 a0~1歲階段的寶寶,腦部發展主要在於腦內神經網絡的連結,進而有效控制肢體動作。0 ^0 [6 l% V- s& M; `
7 P! `$ r/ i% t5 q, i" {; Y! c5 |4 U: S訓練動作協調及感覺統合, A1 {; u* y* ]: e6 s) f
每個階段有其發展的里程,當前面基礎建立好,為了得到更多刺激,孩子會主動往下一個階段發展,然而,張旭鎧治療師指出:「父母不用刻意製造很多刺激,否則孩子的大腦容易累。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別讓孩子長時間待在單調的環境,甚至盡量讓他自行發揮。」 ' H- o, h5 H M" w! u9 T# C- J2 L3 C. X: I2 C7 T 助於寶寶認知和學習( i( [; n5 W) E8 x3 Z' M2 [ 認知能力助於對環境有良好的判斷與適應。/ W$ T, F6 W& j9 g) @% z 所謂的認知,其實是經驗的累積,王秀靖技術長說明:「當孩子的行為符合環境需求,即為最基本的經驗,這些經驗會根據環境背景,透過持續連結而形成知識,亦即『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助於對環境有良好的判斷與適應。」 $ y6 e" K$ ^% R, y 0 d) P7 B5 o2 b/ y3 {培養受挫力 , D& |8 E4 |. }( m/ i3 E4 q3 d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神經連結成有效的控制過程會經驗許多無效動作,當孩子經驗多次失敗經驗並從中獲得成功、從不熟悉變得熟悉,這過程即是培養挫折忍受力。 5 r! H0 E3 X, f9 X; J& c9 S3 P $ S ^7 k& u. b# y% h$ X5 a因此,當孩子拿不到想要的物品而哭泣,王技術長不建議父母直接將物品遞到孩子手上,而是將物品放在他能拿取得到的距離,引導孩子自己拿。讓孩子經驗到即使遇到挫敗,只要再努力一下就會成功。4 u8 B( I7 ~3 T2 k# V0 |6 O9 i
$ w% ?' k6 H, p9 Z9 c0 N6 L訓練肌肉耐力、提高專注力. d/ [! C- ]/ ~9 T' A, S' C 運動時肌肉會產生收縮、連帶影響關節,特別是6歲前的幼兒最明顯,在運動的過程關節會承受重量,當關節的生長板得到刺激,有助於孩子肢體鈣質的分泌,促進骨骼生長。再者,當肌肉得到訓練,肌肉有力量,孩子會坐得住、不會彎腰駝背,有助於學習的專注。# G% V M; s* b6 ]& U2 E9 n
2 Z" }- I" G2 q7 T0 ?. l: x 運動前,5大重點必知 , U/ n' U& ?* Q C7 p0 r陪寶寶運動前,父母有哪些重點必須注意?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6 h& W. W+ E& U; M, M E" f
# E3 W7 x: a( r/ o1.瞭解寶寶的身體發展/ x( g' V0 x. U( k6 h) }* K' L
首先應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先從孩子能力所及的運動著手,例如:孩子會翻身、還不會爬,應多讓他練習翻身的動作,從翻身的過程讓他學習手腳用力,當手腳與腹部的力量足夠,自然可以往前爬行,張治療師指出:應把每階段發展訓練好,而不是直接訓練下一個階段。0 l ]. E1 n- D( [
/ f9 @3 a4 U9 J* R2 g7 d2.給予安全的活動空間 + [; U0 o8 F. W- ~" _' X8 p建議大人帶著孩子瞭解環境的危險性。, K3 ~, y2 b; q0 \; g1 P. d
關於孩子的活動空間,首先注重安全性。若寶寶的年紀還小,可在地板舖上檢驗合格的軟墊或巧拼墊,從賣場買回來後先清洗、曬太陽,讓甲醛等毒物揮發;冬天則可以舖棉被。 2 O# H% t! e" ^7 d, p* E9 C ( ^5 O, f. V2 R: N. S R4 ?8 X' P3.觀察孩子的運動狀況 ! Y2 f8 i: O. j% s. @$ C/ m9 n) O* @4 u在孩子運動的過程,要觀察他的生理狀況,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像是臉部表情和臉色,包括嘴唇是否發紫,以及呼吸狀況等。」有些孩子的心肺功能不佳或是運動時間過長,皮膚表層部位例如:嘴唇、眼瞼周遭等出現顏色變化,應讓孩子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 Y. y# s' s+ F" d5 f5 F: X/ {/ K( H6 r- D3 C$ v 4.別要求孩子做超越能力的事! ?+ d& J" ~( M5 k* C* q( r
有些寶寶到了10個月還不會爬行,常見到父母急著讓他學爬,甚至讓孩子學站,然而,幼兒的動作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若父母執意要求孩子做超越能力的事,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可能造成孩子感到畏懼的反效果,甚至因為肌肉或骨骼尚未成熟而受傷。」 / M3 a$ `+ p5 I; b. R( X : Z% @6 }; @1 \5.關心他的運動頻率另外,父母應留意孩子的運動頻率。無論孩子是父母自己照顧或托人照顧,都有機會觀察他的運動情形,包括孩子持續這個動作多久才會喊累?持續時間是否越來越長?倘若是由爸媽自己照顧,則應考量訓練孩子的時間是否足夠。' Q, B( R, n8 u% q3 u" B- D
/ H1 J* G& T9 Q3 Z& a. P2 M, r* APart 2》孩子,來運動吧!, g' c4 k( \4 Y8 ~# O; h 【Step 1】0~3個月寶寶 0 w I2 [7 `3 _4 b ?% E此階段的寶寶由於頸椎還未發育完全,沒有足夠的支撐力撐住頭部,因此,動作應和緩、輕柔。很多爸媽覺得運動就是要動來動去,事實並非如此,以0~3個月的寶寶而言,最重要是頭部控制,所以大人抱著孩子時,應注意他的頭部控制能力。 3 S$ C% r6 o! b # Z7 L7 T. \% i8 f1.擊掌 5 H3 N* ]8 z# Q9 A4 J5 N由於0~3個月的寶寶處於躺著階段,可以跟他玩擊掌運動。張旭鎧治療師指出:「爸媽用左手帶著孩子的右手輕輕擊掌、或用右手帶著孩子的左手擊掌,動作可以是單側、亦可跨越身體中線。9 V* i- g' m8 ?, d) \3 q9 v
2 }3 L: z) d6 {3 ~ s2.空中腳踏車8 w* Q3 F( z. K @
當他抵抗表示他在用力。5 Q# R2 H) \5 \6 Y H$ l) I
將寶寶的腳抬起來,以左右手各抓住寶寶的左右腳,一前一後地運動,彷彿在踩腳踏車。除此,也可帶著寶寶的雙腳練習蛙式動作、或自由式等各式動作,張治療師表示:「最理想的情況是孩子跟大人抵抗,而不是跟著做。當他抵抗表示他在用力。不過要注意,動作別太大。」 4 ?5 p' n% d$ e4 i" @/ Z- r; @8 A+ a7 X0 A# m 【Step 2】3~6個月寶寶 ' N- W i9 Z, ^" h3~6個月主要著重於平面的訓練,包括翻身和轉位,王秀靖技術長提醒:「若在床上訓練,床必須硬一點,不適合太軟。」 ' u( f& l# g. G/ T P+ I2 T2 z ; h# K# t& \6 b. s1.坐 8 n% S. ]' Z7 ~' c爸媽可以拿玩具逗他、讓他試著抓取。 $ g8 U) f( y( h$ J. E從寶寶3個月開始,爸媽可以盤腿坐著、護著寶寶坐在前面,爸媽的身體即是寶寶的椅背,王技術長表示:「爸媽可以拿玩具逗他、讓他試著抓取,藉此讓他的身體離開爸媽。而當他累時,也可以回來靠在父母身上休息。約略6個月,寶寶的肩膀與身體可以離開家長抓玩具。」6 `) l8 a1 m2 d! I9 t* D
: A7 p2 l/ S. A3 _2.浴巾鞦韆( R8 U) y( b# S! R N
3~6個月可以玩浴巾鞦韆的遊戲。可讓孩子躺或趴在大浴巾上,如果寶寶能坐得穩,也可以讓他坐著,爸媽抓起浴巾的兩端輕輕搖、輕輕的唱歌,搖的時候別離地面太高。張治療師指出:「這時寶寶轉向前面可以看到媽媽;轉向後面可以看到爸爸,他會覺得很開心,促進親子互動。」& C, K9 f+ f3 _-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