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淺談吞嚥障礙及治療 [列印本頁]

作者: tracytsao    時間: 2014-7-11 14:00
標題: 淺談吞嚥障礙及治療
淺談吞嚥障礙及治療
# j" p* X* B$ ~9 f# S4 [ 吞嚥困難的發生主要是因為控制吞嚥肌肉的能力喪失、或者吞嚥的通道結構受損,所以食物沒辦法從嘴唇、牙齒、舌頭等口腔器官協調的做出咀嚼磨碎的動作,食物即無法跟口水混合成一個食物糰,或者食物糰無法暢順地經由吞嚥的動作從咽部(喉嚨的地方)送進入食道及胃部。有部分吞嚥困難的患者,因此只能透過鼻胃管進食,肚子是飽了,卻食不知味,也失去了吃的樂趣。有的患者還可以由口進食,但是可能1/3碗稀飯需要吃上一個小時。除了精神上的疲累、以及在吞嚥過程中飽受折磨外,更嚴重的是食物可能像溜滑梯一般地掉進氣管,造成肺炎。所以,吞嚥困難最常見的情形是進食的時候因嗆到而咳嗽。但是,也有少部份的患者,在進食中或進食後沒有明顯嗆咳情形,這比有嗆咳表現的病患,還來得讓人擔心,因為病人失去了食物掉進氣管中應該會產生的正常排出反應(咳嗽)。使得病患本身或照顧者容易忽略了吞嚥問題的存在,導致更嚴重的肺部感染,使得病患更虛弱,也讓原本的疾病更複雜化。除了在吃或喝的時候,或者吞嚥之後容易嗆到咳嗽之外,可能有吞嚥困難的表現還有:" R4 ]+ y  Y5 L: t8 r
1.食物在嘴巴裡含很久,
4 g" k( N, w* i) K6 M+ S2.每一口食物都要吞個兩三次才行,/ S0 s* ?2 g7 |: C( M. G
3.吃東西時很容易喘,7 X! C  r& g: a7 P' B
4.吃東西後,說話聲音變得混濁不清,
& i- n- t' }- r+ P& ^( i0 U  ^5.吞了以後食物仍留在舌頭上(或牙齒、臉頰間),
9 Y) j6 B  F/ h1 Q' t8 U6.進食後老覺得喉嚨有東西或覺得癢癢的,5 `- u8 x$ N8 N" z. T, u. s
7.變得挑食(因為吃某些食物比較容易吞嚥),/ ]2 T5 a( Q: s( R# B! v
8.體重減輕,  e- ]2 I) q6 x) R  d
9.持續微微的發熱,
0 x( D; y  I8 V3 s2 Y: S/ B8 N10.甚至於患者拒絕進食。
$ }9 P3 L* b3 \1 B: M( f7 r& R 以上描述的情況可能會引起各種嚴重後果,例如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瘦弱、脫水、情緒低落等。
" L6 {4 L5 r' s) c$ h8 _3 ] 大多數的病患是因為先天性問題或本身疾病的併發症,在發現吞嚥困難後由各個科別的醫師轉介至復健部做吞嚥治療。吞嚥的治療是由專業的語言治療師進行,治療師在評估進食及吞嚥情形後,會依照個別的生理及吞嚥能力設計訓練方案;內容包含從改變飲食內容、每次進食量、進食姿勢等,到刺激訓練及主動肌肉運動練習。其中主動的肌肉運動練習,由於疾病本身導致的肌肉運動範圍或力量不足,加上因為進食不足的虛弱造成的疲累,使得這個訓練最讓患者感到困難。口腔部分(如:舌頭、嘴唇、臉頰等)的吞嚥肌肉運動訓練通常可藉由治療師的協助,但是,對於咽喉部位則因生理構造而使協助受限,常常需要患者更多時間及頻繁的練習,才能獲得效果。所幸,目前有種新的輔助吞嚥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能夠提供患者吞嚥肌肉的輔助訓練。這項治療目前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內。
# D  ^6 H$ M' T, @( v 吞嚥困難新療法
5 L# e1 `3 a1 A 在語言治療的復健中,每天都會有進食困難的病患需要吞嚥治療的服務。許多中風、腦性麻痺、帕金森氏症;或其他口腔或咽喉功能失調的疾病,如鼻咽癌電療後、口腔癌手術後;另外,先天的狀況如早產、大腦發育不良等,都可能會影響進食吞嚥的功能。由此可見,吞嚥困難在不同年紀的人身上都有可能發生。0 @* K( ?! S% i+ }
根據主計部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民國95年9月底,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人口數為226.3萬人,占總人口比率達9.9%。 美國Freed、Freed、Shaw、Sechtem等學者在2001及2007年,分別預估吞嚥障礙人口數約佔 5 %的總人口比率,則台灣約有 1百萬以上潛在的吞嚥障礙人口數。有吞嚥困難者可於復健部藉由吞嚥訓練使患者吞嚥情形改善;語言治療師為患者進行詳細的吞嚥評估後,會提供適當的吞嚥治療訓練。在上一期的「有口難嚥」中,已經介紹了吞嚥困難的反應,以及相關的治療內容;本期要介紹的是新的一種輔助吞嚥治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 C, K0 ~7 y) g5 m( R) ^. k1 Z
「神經肌肉電刺激」是輔助吞嚥治療法,專為吞嚥治療而設計。「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適合不同年齡的吞嚥障礙患者,也可針對不同嚴重度的吞嚥障礙,進行不同部位和強度的電刺激治療。治療方法是以數個電刺激貼片貼在患者要被強化的吞嚥肌肉部位,提供不同部位及強度的肌肉刺激,刺激時,患者並不會有疼痛的感覺;配合刺激的強化,治療師會視患者能力進行主動的口水或食物的吞嚥活動,藉此訓練負責吞嚥的肌肉有效的吞嚥能力。每次治療時間約30~60分鐘,療程為每週2~3次,視患者能力而定。此療法在美國已應用多年,並在吞嚥功能復健方面獲得令人滿意的成效。本院斥資引進的是美國研發的神經肌肉電刺激器-Vitalstim,已獲得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認證,此等治療方法被認為是吞嚥及說話障礙治療技術,因此必須由專業的語言治療師執行。* Y4 r. ]. ]& Z  K* N3 r
吞嚥困難障礙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對患者生命構成威脅,一旦發現有吞嚥困難的情形,應及早展開治療。電流刺激方法運用於吞嚥及進食治療,配合其他吞嚥治療方案,可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讓患者可以安全愉快的享受美食,提高生活品質,是治療的最終目標。吞嚥功能發生障礙是因為腦部中樞神經受損造成的,儀器的訓練可以提供多一種輔助治療的新選擇,想要改善吞嚥情形,還是要家屬、照顧者、醫師、護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甚至社工及心理師等配合及努力,才能重拾進食的樂趣。「神經肌肉電刺激」並非對所有吞嚥障礙病患有效,需要經過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吞嚥評估,這項治療目前不在健保給付的範圍內。吞嚥相關問題可洽詢復健部語言治療師,電話:2930-7930分機1605、1607。
' \, D; n( Y3 ]' r) Y3 a+ k$ y本文由【萬芳醫院】提供4 w  ^' {- {9 o( E! |' @- K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