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兒童選擇性緘默症 [列印本頁]

作者: 芸媽    時間: 2014-6-25 00:47
標題: 兒童選擇性緘默症
最近和治療師朋友聊天 談到一個小孩不肯說話的行為
1 ^0 ?' j9 y% \7 P) C
7 X; M8 Q. P0 _% }6 R4 U: m$ \2 r8 {9 f
我們都一直認為小孩 不說話 是因為害羞 不熟對方 所以不講話
0 g# z/ Y9 J$ Y4 E# F& F9 e
! S0 ~7 \: _$ o3 n# |原來有小孩可能是患上了 兒童選擇性緘默症
$ F2 U3 Z( E' K2 E1 B" i
' d- [8 O+ M; m2 `  k所以上網找了些資料 讓大家更了解此症狀 不再誤解小孩 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 g7 w, G9 a' u# C( L1 q! Y/ _; x" R
% |: \5 l+ g- v/ f! U8 h( S# k" B8 b# y' {  Z

$ F" ]; t. Q* ?8 _: N0 f選擇性緘默症,是指小兒在獲得言語功能後,因精神因素而出現的在某些社交場合沈默不語的病證。其實質幷非言語障礙,而是一種社交功能性行爲問題。多在3~5歲起病,女孩比較多見。
; G& w3 D) C, G9 Z' i7 S" l, _! j. o3 j( o/ @: [0 d
  患兒發病前,已有正常的言語理解及表達能力。起病後主要表現爲在公衆場合拒絕講話,不與人交流;
6 r$ i( d% {4 F6 B( L% `
; d8 K; T' @' |) m9 d' h; ^2 X9 `' L有些患兒或耳語,或書寫,但越是鼓勵其講話,越是緘默不語。另一些則相反,在幼稚園裏問一句說一句,回
- q* u( c2 X" Q) g0 y* v
" A) l; l9 m3 V: i: L家後則一言不發;見到親人與其他小兒說話,或有其他人在場時,立即低頭不語。由于其言語的表達在場景上
/ J* @' P" f! L3 j
+ Q) V4 G) h8 B和物件上有鮮明的選擇性,故稱選擇性緘默症。  兒童期的選擇性緘默症只要治療及時,一般數月、數年後
6 ?- T% r; ^) r' ^+ |5 e6 v3 u7 F; B" }  g1 D" P  d
可恢復正常言語及社交功能,愈後較好。極少數可持續到成年。那些有人格缺陷家族史的患兒愈後較差。 0 W5 x- i! B* L/ A3 S( T

/ T. h: a0 ^0 {7 ^' ]. L  
+ Y4 S) u' v+ ~3 B; _7 @$ V治療主要采用心理治療、家庭治療約70%的患兒還有其他情緒和行爲問題。如有的表現爲害羞,行爲退縮;有& T) d. L" ^* v9 M- u) t

* [. S- U" C2 C* \& |/ l# V的在家裏順從、聽話,見到生人則緊綳著臉,毫無表情;有的在家中有明顯的違抗行爲;少數患兒還有多動、9 ?9 z: X8 a: U3 t* B5 r5 c. \

! |) k+ p( X1 m6 h& f3 ^8 k, H) e抽動障礙、遺尿、遺糞和其他言語異常表現。兒童精神分裂症,傷寒、舞蹈症患兒也可能伴隨經常性或暫時性) Z! b# z% L4 h0 X1 T; ^/ d
$ W3 \# D; `# O; v
的緘默不語,需進行鑒別。 、精神分析法和行爲治療。其中,以正、負强化方式的行爲矯治方法效果較好。此& ~: M/ j" O: ~$ t

2 c0 L3 {! c& y5 N& k# u# Q外,應儘量消除不良精神刺激。對患兒的緘默表現不要過分注意,不要逼迫他們講話,以免使其精神更加緊
+ v: V0 ]: X6 s( o" `: |8 y
. e1 J2 h) ]0 P' T' p& a) C2 ]張。改善生活環境,給患兒一種耳濡目染的家庭溫馨感;鼓勵患兒參加集體活動。作爲輔助性治療,可適當給) Q9 |( f- D9 m% R. W
5 q" A- d/ j  B% Y, q9 Y
患兒抗焦慮藥。@
# H2 p. \# @2 |2 {/ }- d. V& ~* X3 t/ u6 \/ T: a
; e. ~0 ^4 m) Y# o+ E/ ]

& y* V3 e- h1 p1 l0 n參考資料http://www.epochtimes.com/b5/3/6/22/n332087.htm 8 {1 I. T9 ?. j  F' o  U! M  g
$ ]! Q5 |* l# ]" b$ O3 I

作者: Asher    時間: 2014-6-25 01:55
感謝分享!!
作者: 家的愛    時間: 2014-6-25 02:29
為人父母真的要多注意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4-6-25 05:38
本文章最後由 phantom 於 2014-6-25 05:39 編輯
% R% m) Y1 ~0 d0 `  h7 O" L4 M! f) R( P; q( p. a6 R# v6 p
某些現代醫學的思考方式,如下:( {4 O4 h/ n* X
(1)先安一些病名。(比如,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精神分裂症,傷寒、舞蹈症患、人格缺陷家族史)/ Y* I  m. G: U/ ]& l
(2)開出藥方(比如,抗焦慮藥)。$ L8 x) Z- u* Q8 m

$ n3 @! s* L2 M# n2 S5 r1 ?% s我們現代人應該有的思考方式,如下:
! v- r. b' c* x(1)文中說「兒童期的選擇性緘默症只要治療及時,一般數月、數年後可恢復正常言語及社交功能,預後較好」假如一種治療方式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才能治好,那麼比較可能的是,這種症狀是自然好轉的,而不是因為治療。
! Y( l# ~- I5 D( y6 a1 \  K0 Q(2)文意表示,選擇性緘默症有所謂兒童期的選擇性緘默症,那麼應該有所謂成人期的選擇性緘默症。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想要保持緘默一陣子,這應該不算是一種病。
9 w. c$ m6 j  H. O/ F2 x; ](3)「人格缺陷家族史」,人格缺陷會有家族性遺傳嗎?
  x. K; Q% E( c9 q# u5 B4 s! ?- A
8 x2 V& \3 U3 T  q0 b' k0 l
作者: ㄚ妞    時間: 2014-6-25 08:15
謝謝分享⋯
作者: ckwan    時間: 2014-6-25 12:48
phantom 發表於 2014-6-25 05:38
6 W2 P# G9 S3 B$ j- R' u3 b某些現代醫學的思考方式,如下:
' W% F' Q" e4 Q; N(1)先安一些病名。(比如,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精神分裂症,傷寒、舞蹈症患 ...
' l0 b- `$ j: L/ A0 s
其實現代這些專家學者真的羅織了好多病名....真的是關心還是為了推銷藥品??!!
作者: 小美小美    時間: 2014-6-25 15:03
我質疑這種病症,不過我贊同要多注意孩子的各種情況!
! ]* r- \! S+ Y% e2 l3 g我每次看到關於幼兒的各種「症」,
9 v, J/ h' x7 m3 n5 r* e5 }都只有關心那些症狀,
! Z9 L' Q' C" v- ?+ `0 ]2 t6 j會提醒我注意孩子有沒有可疑的表現.
+ f7 z8 j" c, F3 h帶去看醫生也OK!# x" G; P' C% v3 m
但如果要吃藥就得慎重了!
5 `0 ~8 p* B( a: G
, }" m' q" D( F, m' \% o; ]以前曾經看過某書,講藥商、教授、醫生的利害關係,
" b  M9 i" h1 X0 C0 j4 a$ ^' ]不顧道義的功利......
! s0 D2 D: g5 q醫生找出病人出現的「新症狀」,# ~( @* g5 m0 k* ^5 t
教授發表「新症狀」的研究論文,
) E1 L3 F) n: g% \4 z藥商就研發「新症狀」的「新藥」,
- Q/ O9 q: E+ `( |然後新的藥又有新的副作用......
' J+ c6 _, z' Y8 Q! q% ~" g$ m" w* X7 U# V* n$ p4 T( o. o6 T9 f' c% `
為了利益啊......唉! 很多人都在殘害人......
作者: dingding    時間: 2014-6-25 16:42
phantom 發表於 2014-6-25 05:38 1 Q4 T! z& l2 @/ K5 y2 n) ]
某些現代醫學的思考方式,如下:8 _( v. J& l8 j; V/ q) l) ~
(1)先安一些病名。(比如,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精神分裂症,傷寒、舞蹈症患 ...

& V  m. C$ \3 `! S& D+ P( R成人期的選擇性緘默症,在選舉時常發生,甚至有選舉焦慮症
作者: sigma19    時間: 2014-6-25 18:21
本文章最後由 sigma19 於 2014-6-25 19:38 編輯 ; L* Z( A0 N! z/ o& j7 w# w
phantom 發表於 2014-6-25 05:38 + ^4 c0 I3 J( a/ M/ l$ {. _  w% I: C8 W
某些現代醫學的思考方式,如下:
4 e4 C! j  K: a(1)先安一些病名。(比如,選擇性緘默症、兒童精神分裂症,傷寒、舞蹈症患 ...
) z; ]. h) H1 j) `# W4 p
' t& {6 k$ V; [& ~# g: E% @$ ^
雖然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聽過這個症名,但是.....
. m  N6 b+ Y6 }1 {# j( f; `2 ~
# S! d. q- n0 `" }
  m2 z. r. n7 m- h* v同感 # G/ J" |: R- v6 }0 n4 j

' ]" d) b/ [$ o& `& X6 A# v! v$ f. z童年不是一種病7 }4 s+ C: G) I  C7 i% s$ v

. H. i- c* \$ n( k就跟下圖一樣/ G. O7 S. R: b
3 n% f/ n( ?6 S- B) a, l
[attach]291172[/attach]# X) a# a( x8 W; @( l* R4 ]
) ~1 W5 r# d: m- `2 i) D
1980 VS 2014# n8 Y* P# P9 u$ G
& i: H( h5 z2 p2 {9 |
文字對照:# U% F( o. l) m9 S4 `; R
) p( ^3 M! d) q) O1 k- U* V
童年不是一種病
& v& Z* O/ X1 e9 w! W/ s) w) T. t
# |( D0 b! j, E  b+ p( U1980       / 2014 , ]0 j' e5 {3 P3 A( ^
做白日夢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l" {" i$ V6 w7 W. o8 \

, E! {; X: V8 S) z( E, J1980         / 2014
$ h1 N$ U8 L" f  T) C1 n賀爾蒙影響 / 極端個性6 X2 C& B% C) ^$ d  U' f
7 k4 G2 }; [3 Z3 @
1980        /  2014
& x- N/ q. D( ?" \8 ~4 R( D獨行俠     /  憂鬱症; C9 e5 B  U/ s

作者: 紫薇媽咪    時間: 2014-6-25 21:18
我覺得…有病的通常是父母 & e/ ^& B+ B+ N0 \( `7 s8 c5 q& L

2 l: A( l- f9 p; \((過來人))
$ ~# b& Q& ]1 ?2 ^
. C6 G4 m. x( }' a
作者: 芸媽    時間: 2014-6-25 23:35
我覺得現在的很多兒童或成年人的名詞症狀
9 a/ w3 T+ K8 }並不是在告訴自己或是家長你或你小孩有病
: A" s+ i3 I. F; ~而是在於讓自己更了解自己及自己的小孩
: W5 _/ m  G* J- R5 z9 s+ {- }進而去認同及理解他
: j8 Y' A3 v1 Y4 X8 d% p' Z5 a只是很多的家長還在停留
* L0 B: f9 e' s1 T我的小孩沒病只是運動神經差了一點! `$ o$ J9 C" Y4 k3 {& q
我的小孩沒病只是皮了一點) a0 r9 w% R* P* h; `9 c" T3 c# W
其實都沒病 只是如果你能理解他皮的原因並進而去幫助他認同他
/ \, r  s, w2 z3 K不是比因為他皮就責罵他打他要來得好嗎
: Q" `4 i0 B2 g: F2 ]2 l7 E. y, }) e! c: E( t
很多家長都說 就是害羞啦  鬧情緒啦 沒膽量啦
, ^5 h5 f* M8 P' N- h8 |, [ㄟ當自己不敢與人交談已經很沮喪了 還要每遇一個人問都要聽一次 害羞啦 鬧情緒啦 沒膽啦( O: h4 q' q- r' F1 H0 y
不是更沮喪嗎1 @4 H( R3 K1 e+ X5 y) G
有些家長甚至寧願相信小孩是"卡到陰" 也不願意認為小孩有早療的需要
1 s/ v% N6 e: ^% d3 D  B9 _! w! f
PO此文的用意  S; n" j  q- E5 d+ ^$ \
只是想要讓家長多多留意小孩的發展並注意自己的言詞是否無形中去否定或傷害到小孩的心理+ W$ g! A' e  v' I
而不自知+ X) C! @# W$ O3 ?
就像是7樓講的一樣 多多了解什麼什麼"症"的.上上課無所謂  .但吃藥就謹慎為之了
! ~# t9 P2 c$ @2 ^( W5 ~! X1 B. ?( v8 b6 V5 ?$ {  j8 C

作者: 哩來    時間: 2014-6-26 00:29
真的要多関心多陪陪小孩。。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4-6-26 19:29
sigma19 發表於 2014-6-25 18:21
+ u' L: ]" V: M# L0 a雖然我在大學的時候就聽過這個症名,但是.....
! ^/ n. n0 w3 ?: v7 I4 o0 N  Y

' v9 n0 m, k- D) U1 [) c$ z2 P近年來有些醫學研究認為,ADHD主要是與飲食習慣及腸胃道的健康息息相關,只要改變飲食,ADHD就不見了,根本就不需要吃藥治療。) m) k5 z4 Q5 o6 d- t4 K
中文參考書目如下:
2 @6 B% k2 l3 }(1)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46577
3 d& y) x+ b' W4 U7 v9 |% L- w$ z(2)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46927
) t' I2 G, m) o* B7 r% X想進一步了解相關醫學期刊的內涵,網友們可以從書中列舉的參考書目,並透過advance google search上方便查到。8 O4 b7 X  O( s) c" k* |* t

作者: sigma19    時間: 2014-6-27 23:55
本文章最後由 sigma19 於 2014-6-27 23:59 編輯 * B/ B4 n& P) V
phantom 發表於 2014-6-26 19:29
) N1 B4 x. A0 F/ O1 _3 V近年來有些醫學研究認為,ADHD主要是與飲食習慣及腸胃道的健康息息相關,只要改變飲食,ADHD就不見了,根 ...

, w5 p, a( m6 z. {6 ~- j5 }% a" K7 m1 w* ~# J
這個我必須要 分享一下比較學術方面的解釋+ @  l* [4 k+ w: o9 f
0 t$ I. @1 [! P7 Z" t
以兒童心理學角度及DSM診斷手冊的基準來看:) v$ Q. F; f3 G& |# Q1 q8 i

5 R, l0 L. m6 T8 ]$ m% K  V# yADD/ADHD 通常是寫在一起的
9 B* \+ z9 o8 P9 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6 ~9 ?# ^2 h7 W6 R: z7 r; B注意力不足 / 過動症
: x, D, Q* z# o; n* D  O7 y5 ^& a  U; D8 j% Y# o
他比較像是一個 綜合起來的症狀,而不是單一症狀就可以確診的.
; j4 R) ^$ d1 n) I前面有人提到,對於診斷手冊與藥商勾結的質疑,我必須站出來8 k. l9 U: f2 G6 r4 F
說這段話." G, q% A+ S3 ~' H
' b- I- d% t( h& S) \
ADD/ADHD 通常需要多方的及嚴謹的判斷才能確診,而且通常不使用藥物治療." t8 r( c# o: T/ r
藉由行為導正及特殊訓練是可以減緩後天的影響的.
# x* ~$ ~8 p, _$ U- U
$ U+ j' E) N, s1 W+ |大腦的缺陷損傷或病變會導致ADD/ADHD的症狀發生,但是請各位不要忘記.
3 `9 }/ \& B9 H大腦是一個會進行自我演化及調整功能區的器官,正好呼應上面所說的;藉由+ r% M5 {$ W" q# t3 s; w
行為導正及特殊訓練是可以減緩後天的影響的.
2 v7 h! J9 F4 [6 |7 F
0 v2 G4 T, H2 n& h  ^* Q* C2 _我有幸在大學時期聽過好幾次洪蘭教授的演講,她的研究圍繞在一個圈圈裏面.1 L+ z* Z4 U- `
9 O/ Z; S; E2 y: \
大腦會改變思想,思想會改變行為,行為會改變大腦.2 o2 {* O& r! G
8 w' @9 X- Q: s+ q5 {

+ X9 W. i  F1 }9 Z# f8 \% M其實各位不要聽到症狀就覺得是病.有時候那只是診斷手冊上列出的可能性而已.& P, m' j* ^. y2 p3 m" M
只因為精神科在醫院,醫院就等於打針吃藥的想法已經根深蒂固- W) @: O+ F$ d3 ]" P

9 O+ k& o  W6 m' Z4 Z4 ]雖然我不是父母,或許沒資格說下面的話.但是:* ?6 p3 ^! x) U+ l. P
看清楚,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特質去開導他去幫助他  
  u) O( S6 K& ^; }9 O5 k有必要時尋求專業的協助,例如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心理師.
, z6 p8 U# M" ~8 S
3 _+ N6 P$ Z0 z# u% X言語治療師是最近很夯的行業,但是他們做的事情並不是診斷,不能跟臨床心理師相提並論.3 W7 l2 A( L/ h
有時候或許是刺激不足或是訓練導致語言發展遲緩.也是需要臨床心理師評估.才能安排後
6 S& d+ p  s  l4 |3 C4 F$ R續的訓練及導正方案.- m- A- _! k2 }
4 y3 r3 N1 G5 j
( ]/ Y6 }) d% ~- L* S
P.S. 台灣心理師不好混,因為還是有人寧願去收驚找乩童也不願意去找諮商師或心理師.
1 b3 A! H- B; G' h5 E! `/ D0 b( X7 M+ `- u, W/ l  |& u8 X  B
我在幼稚園實習過,現在的老師動不動就懷疑小朋友有精神疾病,然後動不動就叫我們實
; Y; L, b; t  f2 y& M" R習生去施測.這其實讓我非常反感,家長聽到也有如晴天霹靂. 現在的老師們不願意付
' M1 Y8 S# d2 l出一點心力? 直接推給精神科?. x, `& j% B4 u3 P) |- e0 \. P

: _, U2 g. C+ @5 w現在老師怎麼會不專業成這樣子? & e" q, l$ P% o) ~

作者: 天道酬勤    時間: 2014-6-28 09:49
本文章最後由 天道酬勤 於 2014-6-28 09:51 編輯 9 {* [/ F3 J& z4 f
8 r5 G% f' A; T
小朋友的大腦在六歲前是發展的黃金期," ^- f$ m; V  \" s
達到90%,+ y4 j' V, }+ m2 b# F( J
現在的老師真的沒有耐性,9 ], w2 T3 G* I8 ^
有一點問題就說是過動,
* O4 ?2 h3 x  e可是過動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好,/ Y; H9 f9 N$ W- ~6 M  Y
在兒童行爲治療上,過動因素也是不給補助的,
1 Z4 Y) Y/ p7 c6 y' T  t0 Y  W) v" j只是老師都希望孩子吃藥,3 W. G8 }( G. M- c: O* W
不要給自己找麻煩,
# a5 f2 C" P3 Q$ F  j/ z( x我一直都認爲在小朋友大腦發育階段,吃藥會抑制本身的智商發展,
' G1 Z0 S# \# g( s4 q" R7 I大家都知道,外屆的任何刺激都是在促進大腦的發展  n8 |( q) g; ^! o5 l
現在醫院都只是開單獨顆粒藥給病患,但卻很少有人看到完整的包裝說明書,
1 R. u2 I) m; p: K我曾經看過一個過動藥的完整說明書,1 l8 N4 f& C/ w$ S# y
上面有臨床實驗各種後果,
0 ~/ q8 M# v( g2 J. r& Z, m非常多的後遺症,我一直記得其實有一條說是嚴重的有自殺傾向,, K& s" v7 L( X& }: F  ?, W  U
所以我覺得給小朋友吃藥,是爲別人去吃的,不是爲他自己吃的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4-6-28 10:27
sigma19 發表於 2014-6-27 23:55
: {4 w4 @) c4 ^! ?4 x* q這個我必須要 分享一下比較學術方面的解釋
& |7 t( g( Q6 E6 H' V8 t& W, J
" H5 ?' ^* L2 g% e  P  E# W  h以兒童心理學角度及DSM診斷手冊的基準來看:

; V: Q! c7 Z& E8 ^- S& e, }; B) S你的補充說明可以給網友們很大的幫助。# }# ?0 [' E8 j! Q# x
有人甚至認為,沒有學校的存在,就不會有ADHD這樣的病名。
, O( m& N! _" w9 c. e如你所言, "ADHD, it's just a couple of symptoms — it's not a disease,"0 K/ K1 K2 o$ z4 T0 t

/ y( N0 B) V3 L根據Lancet期刊 2011; 377: 494-503 Lidy M Pelsser等的研究報告確認,有三分之二的兒童ADHD症狀是因為食物(過敏)所造成,只要控制食物,就可以大幅降低症狀。以此推估,有64%的兒童根本就不需要服用那些有毒的藥品。若以美國為例,約等於有500萬的兒童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ADHD。不知道台灣有多少兒童是因為ADHD而服用藥物?
4 N6 D0 b  Z9 [  i6 X4 m9 v資料引自網址:
4 V( Y6 N; G! W. a3 S(1))http://www.foodrenegade.com/new- ... dhd-caused-by-food/
% w% N. w8 \3 A; l6 P3 v(2)http://www.npr.org/2011/03/12/13 ... ids-more-than-drugs
; ]& `- H. m0 N  L( y, C(3)http://www.adhdenvoeding.nl/cms/ ... tion-INCA-study.pdf
" I2 g) f# r4 x+ m最近上架的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DVD電影,隱隱約約揭開美國FDA、藥廠,醫院以及醫師間的合作關係,大家不得不慎。
' d8 c% D% _) [9 F8 w網友們說得對,症狀是用來告訴父母親該關心小孩(環境、飲食等),而不是讓小孩吃更多的藥。8 T7 G" y# x( |8 k0 Z
現在的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都超量工作,而且因為許許多多複雜因素導致他們無法關心到每個小孩,他們介紹給精神科醫師應該是最專業的建議,所以我們就不必苛責這些老師。
. f1 `: F8 L# a  l+ y5 z: J反而是精神科醫師如果只是以藥物來治療有ADHD的小孩,才是我們該關心苛責的。
5 j& I! U" {" o$ u+ n% d: g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4-6-28 10:28
天道酬勤 發表於 2014-6-28 09:49
+ ~: E- Q$ {2 d+ Z- i1 D小朋友的大腦在六歲前是發展的黃金期,0 g  K4 ^' b$ E6 f, P
達到90%,
2 f) U5 }% i: V' c現在的老師真的沒有耐性,
1 i, p9 X/ `1 e
* X( T1 x5 x# x% E
現在的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都超量工作,而且因為許許多多複雜因素導致他們無法關心到每個小孩,他們介紹給精神科醫師應該是最專業的建議,所以我們就不必苛責這些老師。
) [. ^1 v1 }5 h' U反而是精神科醫師如果只是以藥物來治療有ADHD的小孩,才是我們該關心苛責的。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