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分享】打造金頭腦的科學育兒法 [列印本頁]

作者: go100    時間: 2014-6-18 15:49
標題: 【分享】打造金頭腦的科學育兒法
本文章最後由 go100 於 2014-6-18 15:53 編輯
0 @0 s' ?1 f$ J8 R
! v' K3 c; G1 Y. m. A* i早教,要做對方向!* e/ R3 M/ j, P& U5 D
為什麼要討論黃金腦怎麼開發?那是因為我們已然了解0〜5歲的小傢伙他們想的和會的沒那麼簡單。現在的科學技術能夠支援的嬰幼兒研究越來越多,例如:腦造影的發明,使我們可以驚訝地發現,原來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竟比我們能夠想像的還要快上許多。
1 L/ r( [4 W& N- v2 V; ~
, V3 ~5 @+ P$ ?/ X) q) P爸比媽咪請猜猜看,寶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會算算術、知道1+1=2的?腦科學研究證實,8個月的寶寶就會了!假如1隻娃娃+1隻娃娃,最後跑出2隻娃娃時,寶寶的心跳、呼吸都是正常的;可如果呈現錯誤的答案,如:3隻、5隻、8隻,寶寶會不解地睜大雙眼,心跳、呼吸也會變得很急促,因為這個結果和他所認知的不同。" ~$ {0 X0 r# b2 d6 r2 I- U

1 J/ m7 u8 N7 |0 a# _+ }/ O學齡前,是大腦發展的黃金時期,如何透過早期教育來促進寶貝的大腦發展與身體發育,是每個父母都想了解的問題。你知道嗎?寶寶從出生後到5歲這段學齡前期,需要的不是能夠記憶多少圖卡,也不是可以寫對幾個注音符號的能力,王宏哲老師指出,在這段時間,有5個最關鍵的因素在影響一個孩子能否發展出「黃金腦」。
, n/ o$ n5 c0 o0 Q( }8 C- U
$ u; \. G: i/ u' ?+ \5 s. ~4 b6 _8 QPoint 1:經驗→大量遊戲+ e- m2 a& N3 N0 B
孩子不是生來「被教」的( l2 x  c5 A) a6 X/ K
當你每天抱怨孩子不好教,整天只會調皮搗蛋、不學好時,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哪個孩子生來想被「教養」啊?」
% l8 b) t( @0 a6 U& m4 s7 \# j  K: J4 @7 q! Y- R) V- i/ ]' d; [7 o
將學習與教養融入遊戲1 n7 S: M- I& Y
王宏哲老師指出,父母的錯誤教養心態與方式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因為孩子是生來「玩」的,所以遊戲這件事情對他們而言非常重要,早期教育的精神應該在於,將適當的學習與想給予孩子的教養融合於遊戲當中,讓孩子從玩中學,透過玩樂和爸比媽咪愉快地互動,這對孩子後續的各項發展均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幾乎可以說,越會玩遊戲的孩子,日後的學習能力和效率也會越好。
5 x( ]+ L( _! |0 X! A( u% n& n0 L2 X& `
此外,在這過程中,父母的陪伴也很重要,倘若能夠建立正向的親子關係,孩子又從遊戲的過程中獲得很多滿足,自然就不會一直想辦法搗蛋來吸引爸比媽咪的注意,由此可知,打造孩子的金頭腦,並非一定要帶孩子上很多昂貴的早教課程,但是他的遊戲、互動經驗絕不能少。/ }+ O3 z( u1 E; [4 Q5 ~
8 P8 \" n4 u3 G  W
Point 2:依附→親密擁抱9 c+ ?" J* e7 ]& F
百歲育兒法vs.親密育兒法
. A) o2 L5 m9 k+ K8 i' x在擁抱這件事情上,抱或不抱之間,我們一直在尋找中庸之道。有人以為《親密育兒法》是:「因為妳是母親,所以在孩子長大這段時間要認命,必須給足寶寶所有需要的愛(和抱抱),但結果是,媽咪整天快累死,爸比卻永遠抱不到寶寶,因為寶寶根本不找爸比。」
1 s* ~9 z  z" \1 y/ q8 h( v, P# H$ Q5 h9 j- a, }( u5 Q* G6 C
然而,又有人推崇《百歲育兒法》說:「就是因為妳這麼愛抱,寶寶才會那麼愛哭,所以別去抱他,久了他就不哭了。」甚至,有些爸比媽咪會異想天開地認為:「寶寶哭時我偏不抱他,等他笑了我再抱,久而久之,他就會變成一個只愛笑不愛哭的乖孩子。」
9 i% U" c0 E- l% v' {5 C" p# M' V. R5 W* A
王宏哲老師笑著戳破這樣的迷思:「我看過15萬個孩子,我可以告訴各位爸比媽咪,處理寶寶的哭泣行為不是絕對的二分法,孩子不會因為想被父母擁抱就只笑不哭,因為人類是靈長類當中最聰明的動物,情緒也最複雜,不像搖鈴實驗中的狗狗那般容易被制約。」( x4 `# x. R" j3 V5 w, V  @! K, B

5 ^0 \% e* ~* C7 E3 u1 q/ m+ N擁抱能增加大腦中的血清素  i( v& U( {4 h, e
王宏哲老師認為,以上2種位於天平兩個極端的做法,對孩子的發展都有不利的影響,首先,擁抱這件事情有其必要性,和打造寶寶的金頭腦息息相關。
: J: b4 E' ^( W4 r8 S6 r6 e, w: \( ^' S3 a  B# N5 f
適時地抱抱孩子,會增加其大腦中的「血清素」,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增加幸福感、使人快樂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大腦激素,據研究顯示,常常被滿足擁抱需求的孩子,長大後的智力通常較高,因此長時間放任孩子哭泣實在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4 K. |  E9 m8 s( o2 ^
' z8 m" @# `  ^4 x先觀察3〜5分鐘再抱抱% {6 e! h' k  E1 m8 C
王宏哲老師表示,倘若您家0〜3歲的寶寶哭泣,較正確的做法是,可以先出聲安撫寶寶,並且花3〜5分鐘觀察一下他是否有生理上的需求(只是哭幾分鐘還不至於影響寶寶的人格或心理發展,爸比媽咪們可不必過於擔心),如:尿布濕了、肚子餓了、太熱了…等等,如果都不是,就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因為大腦中缺乏血清素,所以想討抱或是跟大人玩,這時候再把寶寶抱起來安撫。
  s+ A: q% j9 F; G4 X
" Z: f  [! N1 V3 J8 t3 x4 {引導寶寶適應其他家人; g4 r" x7 A8 l% d" f1 n; }( \
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寶寶一得到滿足,就必須趕快放他下來玩,切忌不要整天都將寶寶抱在身上,並且也要經常做球給爸比,讓寶寶跟爸比互動;因為媽咪是主要照顧者,也是寶寶最親密、信賴的人,如果不刻意營造機會,寶寶只會黏著媽咪,跟其他人之間就缺少了互動機會。
2 d5 q( [0 ?% A% f+ n! V+ q5 q7 }1 O* z+ I  z6 q% c5 m7 c
因此,若想讓寶寶也黏爸比,媽咪就必須引導寶寶跟爸比一起玩耍,除了爸比之外,也要慢慢使寶寶能夠接受和其他家人互動,這是媽咪的一項重要工作。# ^1 P6 D- k' t3 t
1 L' J' F8 j3 F, e  X
Point 3:運動→動作發展: r2 M$ Z: W9 t$ T9 Y6 _
身體動越多,腦部發展越快3 n# Z. T% m' t9 r( }
王宏哲老師指出,運動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年紀小時身體活動越多的孩子,腦部的成長發育也會更快,所以孩子會走時就要讓他多走動,該跑時就要讓他有機會、有場地多跑,爸比媽咪千萬不要保護過度、緊張兮兮,才能鍛鍊寶寶的黃金腦,同時也降低孩子動作發展遲緩的可能性。
; r, G2 [) z' |- o( k8 ?7 G9 i0 z) F8 i6 T! j& X# T7 V
2歲半以後盡量不坐手推車
: h; F. h, B  v' c7 G0 a在購買手推車時,我們往往會聽見賣場服務人員這樣說:「爸比媽咪,就買這一台吧!這台可以坐到25公斤喔。」但王宏哲老師不以為然,因為25公斤已然是4〜5歲孩子的體重了,爸比媽咪或許會站在經濟效益的角度認為:「這樣很划算不是嗎?」但是否想過,為什麼要讓孩子坐手推車坐到這麼大呢?真的有必要嗎?" V7 O6 E% O* b; w- v9 N2 M% l
% ]% x6 s( [, i/ u: h. L
「事實上,孩子2歲半以後,為了避免動作發展與體耐力不佳,出外時應該盡量多走,少坐手推車。像我自己的小孩,大概1歲半〜1歲10個月左右,我們就幾乎不太讓他坐手推車了,因為常讓寶寶坐手推車雖然對父母來說很方便,但對孩子的下肢協調、足部發展和大腦發展都會有不良的影響。3 F, @! ^' g9 R6 t3 O8 G; X

/ [% N6 F/ J) s' _因此,最好大多時候讓寶寶自己行走,你會發現他很快就會開始練習跑,真的走累、跑累時,偶爾抱著他走一小段路,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像這樣漸漸把手推車束之高閣,才是最好的做法。」王宏哲老師說。
, m/ w. Q4 [/ k2 {4 y0 E, s  k5 r2 h3 P* Y: u8 x1 T: ^/ |
Point4:感官→5大感統發展$ i* d0 X) Y2 ~8 \5 r
兒童好發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
# [1 N0 r6 }& S' E7 K王宏哲老師指出,感官的發展也和寶寶的大腦發育息息相關,寶寶的感覺統合問題,通常能夠在3歲前被心細的爸比媽咪們發現,這段時間,也是治療的最關鍵時期,當寶寶有以下情況時,最好能夠多加留意,並尋求專家的評估與協助,才能及早治療,恢復最佳狀態。% i# i. i7 ]) i  z
) I" f; [4 a  n& m5 X
□走路容易跌倒。' B- Z$ L" I2 [- Y" l
□脖子、背部或軀幹的力氣很差。) K! G1 }4 C, N( W" p; z
□挫折忍受度很差,不能罵或很愛哭。" o0 X/ V% b9 q' v9 H! }; K; O1 n
□注意力短暫,很容易被聲光刺激所吸引。& N6 F  S4 ?# l5 y) X7 w8 N+ }
□活動量過大或過小。
1 S& u% ]$ w8 w. n□不喜歡別人碰他。: ^- G( L" ]* _0 r+ Q
□很喜歡摸東摸西。
4 g  V! `$ q: D; x8 X□語言較少或構音不清楚。
+ D# U  L, J) X- U* B□很怕高或害怕翻滾等動作。8 Q$ D$ h8 ]6 Z  B3 f
□動作的模仿能力差,跟著大家一起律動時不太協調。
& E; W% A: L4 Q' Q; n1 @□挑食或挑衣服穿。# U/ U1 |. J; p+ @* x0 {3 R
□抗拒從事玩泥巴或用手接觸玩具等活動。  C" F- S  D  P$ _# F
□與人的視覺接觸很短暫。
3 v: @3 [+ u8 S' e7 K4 t3 ]8 N□吃東西吃得不好,很容易掉東西或咀嚼能力差。( Y( e' Y% t6 h2 c$ M0 }
□有睡眠方面的問題。
5 L* m- g+ |9 C□很難與其他孩子一同遊戲。
$ A' N. t: U4 O2 Q/ F' X( J4 g□雙手的靈活度不佳。  H, Q9 f# a; q/ \' z

4 S, O* k& K* u/ a寶寶3歲前感統發展重點& u! {5 R  D: i
坊間也有許多書籍能夠幫助爸比媽咪利用符合寶寶年齡的遊戲來促進各種感覺統合的發展。寶寶3歲前,在感覺統合上有哪些發展重點呢?
  y) a9 v0 i7 E  u& p' ?6 c

" ^; V6 J+ N% I9 P
年齡
視覺整合
聽覺整合
味╱嗅覺整合
觸覺整合
前庭平衡覺整合
身體運動覺整合
1〜2歲
◎定點追視與流暢追視能力明顯增加。
◎視覺辨識能力激增。
◎手眼協調能力發展中。
◎能理解日常用語。
◎喜歡特定節奏的音樂,並且會隨之起舞。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能力相當敏銳。
◎對飲食會有自己的偏好。
◎喜歡以直接觸碰的方式,增加對事物的認知。
◎對家居生活事物深感興趣,具探索慾望。
◎對玩具的操作與興趣明顯增加。
◎口腔觸覺需求逐漸轉換成雙手的摸索操弄。
◎騎木馬、經常跳躍、溜滑梯、盪鞦韆…等活動增加,可幫助前庭系統傳導。
◎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學習走、跑、跳躍等肢體活動。
◎手部操作物體的動作逐漸成熟,可教導正確操作物品的方式。
◎利用玩具,鼓勵發展肢體活動的靈活性。
2〜3歲
◎視覺觀察力越發敏銳,會發現缺少的東西。
◎強化手眼之間的協調機能。
◎能理解生活用語,且能簡要地回覆。
◎輕快的節奏能引發肢體間的協調。
◎味覺與嗅覺的辨識能力相當敏銳,對生活周遭各種氣味已能辨識,並且能夠表明。
◎喜歡以實際的觸碰來滿足好奇心。
◎藉由雙手的摸索、操弄,了解各種物質的溫度、濕度、硬度與質感。
◎多利用體能活動、遊戲設施,幫助孩子獲得適量的前庭覺刺激,並且在孩子可接受的程度下,逐漸增加刺激量。
◎可模仿簡單的動作,順序及品質持續進步中。

1 I1 O, K8 S7 L- ~- t% X: D
Point5:營養→正確飲食
營養不論對身體發育或腦部成長來說,都是最關鍵的影響要素,王宏哲老師提出以下3個重要的飲食原則,有助於寶寶打造金頭腦。
' f+ `( s7 o7 o) K% V+ g
1.三餐規律
早餐最為重要,血液中擁有足夠的葡萄糖,才能夠提供腦部活動需要的能量。
3 g9 f2 r$ h8 q' L& y
2.增加咀嚼
日本的研究發現,咀嚼可提高重要的大腦認知區域28%的血流量,保持大腦神經細胞活動。以下是王宏哲老師建議的咀嚼訓練食物:魷魚絲、小魚乾、硬餅乾、核果類點心、肉乾或切塊切片較硬水果。
0 I( i  _6 K# q. A) ?9 }% c
3.拒絕食用色素
黃色4號、5號或紅色6號、40號…等色素可能對孩子的專注力造成影響,應盡量避免,若觀察到3歲的幼童無法專心地玩一個玩具,或8歲的兒童無法專心寫功課15分鐘以上,可能有專注力方面的問題,最好尋求專家的評估與協助。

! c" ~9 m( P5 k; }1 l$ S
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由於教育環境、文化、飲食與科技等方面的進步,讓現代孩子的心智發展,與幾十年前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爸比媽咪的教養,也應該追上孩子快速成熟的腳步。

: x" S" S0 T) K4 P5 H/ `- h
王宏哲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IQ(智力商數)多半越來越高,但讓爸比媽咪覺得越來越難帶的原因,多半出在EQ(情緒智能)管理和AQ(逆境智能)處理方面的問題,此外,CQ(創意智能)也是家長們應該為寶寶加強的重點。

+ r- T1 y  g* I" D! |  o0 \8 \
Course1:EQ養成訓練班
讓孩子從小擁有快樂正向的思考與情緒管理能力,就是培養優秀人格的開始,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的情緒行為很多,以下針對孩子最常發生的問題,教您以各種大腦訓練遊戲來增加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5 W, c; v; v+ c/ V9 U
愛生氣的孩子
1.那是我的
爸比媽咪可以做情境假設,提供孩子面對類似情境的練習。例如:如果你的蛋糕被拿走了,你會覺得怎麼樣?有不開心嗎?接下來要怎麼辦?給孩子做出反應的機會,讓他們在往後面對自主權被侵犯的情況時,反應不至於過大。
9 ]9 K/ _+ I5 u" Y$ c
2.好好說才有
生活中,孩子常有需要被滿足的時候,爸比媽咪可以引導、幫忙孩子說出需求,然後再滿足其所需。反之,家長平常也可以經常為孩子說明自己當下進行的行為,提供孩子模仿的對象,養成孩子「好好說」的習慣。

7 H- d7 X# @! \5 }1 O4 z4 \
3.情緒記憶
重複印製3種不同的情緒表情各兩張,將牌蓋起來後順勢洗牌並排成一列,讓孩子翻出第一張表情,接著從剩下的5張牌中找出同樣的另一張。遊戲的過程中,在孩子翻出情緒表情後,請孩子說出是高興、難過,還是生氣?
9 L; H5 `# |4 j, E
敏感、退縮的孩子
1.躲貓貓
大人用毛巾蓋住臉,或躲在椅子後面跟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針對1〜2歲的幼兒,大人可躲在大型家具後面發出聲音讓孩子來找你;至於2歲以上的孩子,大人則可躲在家中不同地點(如廁所、廚房),或在孩子熟悉的公園裡玩躲貓貓遊戲。
9 W3 `# d; \5 A
2. 感覺統合觸覺刷
大人手拿觸覺刷,刷孩子的四肢及背部,藉此提供孩子所需的「觸覺」及「深壓覺」。刷的方向從肩膀刷到手腕,從大腿刷到小腿,背部從肩膀刷到腰。刷的時候要施加一些壓力往下將刷毛壓彎,並且避免重複刷同一部位。每天至少使用觸覺治療刷3次,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減少觸覺防禦、促進情緒穩定。
9 U5 z( l# v) c/ V8 K
3.尋寶遊戲
選擇一個孩子較陌生的環境(如公園、遊樂場),並行前預告孩子:「等一下我們要去尋找寶物喔,請你帶媽媽去找溜滑梯、樹葉、樓梯這3種寶物。」再陪同孩子進入陌生環境中,以此方式來增進孩子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1〜2歲的幼兒可選擇較大型明顯的寶物(如盪鞦韆);2歲以上的孩子可選擇與人有關的目標物(如大姊姊的腳踏車、大哥哥的球)。

9 Y& a) u: D4 X
Course2:AQ養成訓練班
倘若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的行為問題層出不窮,王宏哲老師認為,這與孩子的挫折容忍度低有相當大的關係。耐挫力必須從小就給孩子很多機會教育,需有一定的經驗累積,絕不可能一蹴可幾。

. @* a# D. l  F/ c# Z7 M  R: b
在孩子的認知行為發展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孩子的IQ會受先天基因的影響,EQ也會受先天情緒氣質的影響,但唯獨AQ的能力是被後天經驗教育而來,是從一次次的跌倒失敗經驗中得來,因此我們絕不能教養出挫折容忍度低的下一代。

* h# Y  U9 W: K& `/ w8 u, ?% \3 m
非贏不可的孩子
1.堆積木
爸比媽咪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積木,教孩子把積木堆高,積木總有倒的時候,孩子在推倒積木和疊積木的過程中,能夠有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和挑戰的情境。

3 {, l& c8 _: {1 b# d
2.連連看
利用不同動物、物品的命名或特徵辨識遊戲,讓孩子在正確辨別不同物體的同時,可以積極嘗試錯誤。過程中,當孩子錯誤地指認時,家長可以用正向的情緒鼓勵孩子繼續下一個配對或猜測,讓孩子在遊戲中獲得經過失敗後成功的經驗。
1 [. m) |: P- G8 J! a5 v/ J: T: D6 I
3.形狀配對
陪孩子一起玩形狀配對的玩具,在將不同形狀的積木嘗試配對、放入正確的形狀框的過程中,不斷嘗試錯誤,可以增加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 U5 w  b4 \6 I/ w! ~% o0 s$ ]
容易喊累的孩子
1.小飛機運動
抱著孩子,讓孩子臉朝下,雙腳夾在家長腰部,家長自孩子腰部支撐,配合兒歌《造飛機》,鼓勵孩子抬高頭與身體,加強背部肌力。

5 x+ ~& v+ {: m0 z7 z! U% i2 z
2.摸摸腳腳
可讓孩子做仰臥起坐的動作,增加複部肌肉的肌力。對於較小或能力尚未成熟的孩子,家長可給予手臂些許支撐力,或在頭部下方加枕頭,鼓勵孩子手手摸腳腳,孩子若可以在屈膝姿勢下讓雙側肩胛骨離地即可。但要注意在活動中切勿以頸部用力的方式來進行,否則容易造成肩頸傷害。

$ u! r) ~; H# I
3.火車過山洞
讓孩子平躺,雙腳屈膝踩床,接著腹部、背部及雙側下肢用力,使臀部抬離床面,搭配兒歌《火車快飛》,由家長拿孩子喜歡的玩具(如娃娃),告訴孩子娃娃要過山洞了,請孩子盡量將臀部抬高、撐久一點。此運動可以增加核心肌群及下肢肌力,改善身體的姿勢控制能力。
. m2 }, W- a3 `4 y# d
Course3:CQ養成訓練班
王宏哲老師認為,其實每個孩子先天的潛能都很大,在教養的過程中,爸比媽咪要放下「孩子晚學就輸在起跑點」的偏見,重新觀察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的興趣與動機,這樣的教養才能留下「空白時間」讓孩子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才能讓孩子的創造力無限。期待爸比媽咪們能善用這些活動,不再只將目光投射於孩子的學習成就,而影響到最寶貴的親子關係。
: @0 a5 o: w3 P/ K  u
缺乏想像力的孩子
1.「說」就對了
孩子對人的聲音非常好奇,不同聲音的輸入也與孩子的大腦活化有關,不同的頻率可以給予孩子不同的想像。爸比媽咪可以幫忙擴充孩子的文句,例如,孩子說:「一台車車。」家長可以幫忙說:「一輛藍色的車子停在外面嗎?」透過各種不同的語句,給孩子不同的語言經驗。
2 D! G6 b7 c( E$ }& @! o/ W
在孩子開始會講句子後,可以創造不同的機會跟孩子對話,釋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天馬行空地回答也無所謂。

3 m/ }3 Q* F6 V8 ^# Y) @, e! {6 z
2.畫中有話
給孩子機會拿畫筆和畫紙塗鴉,不論孩子畫什麼,家長要千萬避免說出:「這是什麼東西呀?誰看得懂?」反而應熱情而開心地詢問孩子:「你今天要畫的是什麼呢?哇〜好棒喔!」並且順著孩子說出的答案,發揮想像力,和孩子一起說說故事。

4 |. r, `& K: b! O2 J/ D; m
3.最佳演員
扮家家酒是孩子培養想像力的好幫手,孩子拿假的水給你喝,拿他做好的假餐請你吃,都請家長配合演出,讓孩子對情境演出及想像有參考及模仿的對象。
, F+ O% ^$ ?$ N
無法專心持續學習的孩子
1.爸比媽咪的小幫手
由於孩子多半已認識家中常見的物品,爸比媽咪可請孩子擔任小幫手,在家裡找一找爸比媽咪需要的東西!例如,可以詢問孩子:「襪子放在哪裡?」「冰箱在哪邊?」待孩子年齡增長後,可改變詢問的方式以提高難度,例如:「垃圾要丟在哪裡?」「紅色的包包在哪裡?」「裝積木的桶子在哪裡?」…等等。
; [9 E+ y8 B/ c* s4 T; D
2.襪子找找
爸比媽咪可利用收衣服的時間來訓練孩子的視覺注意力。由於孩子已開始學習顏色等抽象概念,可將孩子的小襪子散放在地上,由爸比媽咪先挑選出一隻襪子來教導孩子認識顏色或圖案,再請孩子從地上找出一樣的襪子。也可加入爸媽的大襪子來增加遊戲的困難度。

2 w/ L4 @- ~9 N% B/ v: a& E
3.跟我數一數
數東西的活動不僅能提升視覺注意力,也是孩子應發展出來的認知功能,爸比媽咪在家中可隨時利用身邊唾手可得的積木、球、珠珠(小心別讓孩子放入口中)等物品來教導孩子點數。
8 q1 v$ L9 O& G5 j8 h5 M
針對年紀較小的孩子,大人可握著孩子的手一起點數玩具,並用嘴巴說出:「1、2、3」;至於2歲以上的孩子,爸比媽咪可鼓勵他們自己數一數3個以內的玩具,若孩子能完成3個以下的點數遊戲,再逐漸增加玩具的數量,提升孩子的視覺注意力。

' {5 S5 \8 n0 |
2 z0 r  @+ \) W4 P9 P+ x* P
" p( F+ @7 j$ w  C* s, b

引用《打造金頭腦的科學育兒法 - 台灣兒童發展協會》

連結:http://tacd.com.tw/news_show.php?id=236


6 ~) i* p" Z; }! u1 Y7 x- @
作者: 家的愛    時間: 2014-6-18 19:47
超有用的,謝謝分享
作者: mill7496    時間: 2014-6-18 22:17
好用心整理喔!爸爸媽媽們加油!1 w9 M" M# P* Q) E+ [( \5 r, _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