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這次太陽花學運 您對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列印本頁]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17:14
標題: 這次太陽花學運 您對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17:22 編輯

這次學運  不管您是認同還是反對
這一帖我主要想請問大家關於傳統報紙  雜誌  電視等媒體的表現有何感覺?

台灣的媒體  常常讓我感覺很錯亂@@
同樣一件事  如果您綜觀各台  可以獲得羅生門般的說法
有時會覺得是在看綜藝  ?  說書?  創作劇本?  擂台賽?.......

在網站上看到這篇文章
  http://www.peoplenews.tw/news/8d ... b-be1a-0601e6330054
或許有些內容大家不見得贊同
不過裡面這一段  我很想請大家看看
----------------------------------------------------
"在民主國家,媒體則須站在公正的角度,客觀呈現新聞事件、反映多元意見。不同媒體當然有其特定立場,但前提是報導真相,不容扭曲事實;而從業人員更應堅守專業倫理,嚴禁利用自身職務,介入新聞事件。一旦違反規範,媒體不再是「公器」,而是循私的「事主」。

令人遺憾的是在學運期間,不時傳出媒體從業人員的突槌言行。有人在臉書炫耀「補了兩腳」踹抗爭學生;有人化身「清潔大隊」撕下抗議者張貼的海報。站在第一線的記者串通同業設局製造新聞,試圖誤導閱聽大眾;新聞台利用剪接畫面張冠李戴,讓洪崇晏成為眾口鑠金的「小孬孬」。"
-------------------------------------------------------
這些事情真的讓我很傻眼
在ptt上看到"第一線的記者串通同業設局製造新聞"的實況被民眾錄下來
對新聞記者的信心直線下降.......
新聞品質  也讓我困惑
舉例來說  "陳同學抱小熊睡"  這件事很重要嗎?
學運志工扣子扣到哪  很重要嗎?

台灣的媒體環境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新聞記者有時還要兼新聞文創?
有沒有新聞專業的大大可以來解惑一下?
謝謝!
作者: 家的愛    時間: 2014-4-16 17:53
基本上自己報導新聞又加以評論立場上就怪怪的……
作者: davidtso    時間: 2014-4-16 18:38
阿伯 發表於 2014-4-16 18:01
又是一篇口水文!太明顯的立場先決設定!樓主先決偏向學運的論訴文,披著假客觀中立的外衣!請君入甕試圖再 ...

說的也是,隔壁蓋了一千多樓都講不清,正反都不會有交集,建議大家看Discovery channel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18:43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19:56 編輯
阿伯 發表於 2014-4-16 18:01
又是一篇口水文!太明顯的立場先決設定!樓主先決偏向學運的論訴文,披著假客觀中立的外衣!請君入甕試圖再 ...


阿伯大大  雖然我不知道您為何對我怒火這麼大
如果有哪裡冒犯到您
還請說明 我會認真檢討
(真的很抱歉  因為我現在還是一頭霧水@@)
另外您說我"批著假中立的外衣"
基本上  我上面沒有說過自己中立啊!!?  
人都會有選擇性偏誤
我當然也是
但我希望自己努力往中間走一點

為免這帖歪樓  我還是再次說明一下
我這帖不想討論學運贊同或反對  也不想討論什麼統獨藍綠
只想討論大家對媒體表現的看法  其他的建議繼續去別帖搭樓
當然如果您想要在這蓋這些看法的樓層  
我也沒辦法  只能看狀況太歪的話請管理員幫我沒收
至於"請君入甕試圖蓋樓"......我想很久還是不了解蓋樓有何好處?為何要試圖去做這件事@@

如果您是想罵罵我好督促我改進  
那個  我不太聰明.....如果有具體一點說明  我比較容易了解您的開示

上面引用那篇文章
我說了  不是全部我都贊同
但我對那一段描寫媒體製造新聞的狀況真的感到很震驚
也上網去查看了民眾錄下來的記者對話內容

我認為媒體做為第四權  有他重要的角色
所以才會想開這篇
謝謝!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19:03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19:07 編輯

補充說明一下
因為以前在學校是搞報紙刊物的
也曾到救國團當過新聞編輯等營隊輔導員
對新聞媒體的角色有興趣  也一直認為媒體該是盡到監督角色的第四權
剛巧看到朋友分享上文很有感觸
順手貼上來  開這了篇文章
這篇也只想著重在對媒體的看法

但......是我太天真了嗎?
大家連檢討媒體的空間都沒有了?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19:08
台灣媒體似乎比較重口味,沒有衝突或爆點,報導興致缺缺,還記得之前有腳尾飯新聞,事後證實為「加工不實」報導,但曾幾何時,這變成蔚然成風的現象?!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19:14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03
補充說明一下
因為以前在學校是搞報紙刊物的
也曾到救國團當過新聞編輯等營隊輔導員


我記得之前反空污與反殯新聞,似乎版面也很少,不知是「爆點」不夠還是什麼原因,我也很想了解原因。
作者: NEWMAZDA6    時間: 2014-4-16 19:20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03
補充說明一下
因為以前在學校是搞報紙刊物的
也曾到救國團當過新聞編輯等營隊輔導員

現在還是多看看卡通頻道 或者國家地理及動物頻道 比較好一點
新聞媒體報導採訪是自由的  ,但是現在新聞頻道打開了他們 永遠只有常出現談論政治 或出現自殺 等等。
還是少看政治 社會新聞 ; 小丸子跟烏龍派出所、  國家地理及動物奇觀也很不錯。

小朋友的卡通 漫畫世界很可愛很活潑;  羨慕她們 主角人物都比我們熟悉哩!
可惜我們家沒有小朋友  ,只好自己與媽咪看卡通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19:21
蜘蛛人 發表於 2014-4-16 19:14
我記得之前反空污與反殯新聞,似乎版面也很少,不知是「爆點」不夠還是什麼原因,我也很想了解原因。 ...

之前反殯時  曾接受某報記者採訪
記者問我對新北市政府殯葬政策的看法
我說了一大段話  大意是 :
我認為新北市政府如果依照原來目標分散設置  不將鄰避設施集中於一處  是比較恰當做法
現在集中在三峽  並不合適

結果最後  報紙出現的意思是:新北市政府的設置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那天我檢查報紙檢查到眼睛都要脫窗了
還是搞不懂怎麼會跟我本意都不一樣@@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19:30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21
之前反殯時  曾接受某報記者採訪
記者問我對新北市政府殯葬政策的看法
我說了一大段話  大意是 :

還有,我發現另一特殊現象,就是學生透過自己的方式向國際發聲或買廣告宣傳,這是不是代表對媒體中立報導不信任?!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6 19:34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16 19:43 編輯

非常贊同  學運落幕 輿論會有公斷這句話
可我們這些討論不就是社會輿論嗎
不能討論不准討論哪來的社會輿論
啊 我竟然忘了有很多霉體是製造業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19:41
新聞綜藝化趨勢?!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19:55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20:04 編輯
蜘蛛人 發表於 2014-4-16 19:30
還有,我發現另一特殊現象,就是學生透過自己的方式向國際發聲或買廣告宣傳,這是不是代表對媒體中立報導 ...


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看新聞只看後面的氣象報告
然後上網看一下各大報頭條  有感興趣的新聞再上網查一下資料

最近幾次開電視關注新聞  分別是廣大興事件  洪仲秋事件以及服貿議題
報紙  我家沒訂
如果去早餐店  我會跟小孩說一下有些報紙和刊物不是普級  他們不能看

但這幾次新聞
真的讓我對媒體整個傻眼
有綜藝  有動作  有模擬畫面  有推理元素(避免誤會  我是指廣大興案那些彈道模擬等等)

我在想  是不是我們這些觀眾引導了媒體的走向
還是追逐收視率與發行數的目標  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作者: sigma19    時間: 2014-4-16 20:09
細節不講

但是台灣的媒體最大的問題就是擅自揣測,然後自己下結論

我要你報新聞,不是要你評論新聞.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20:34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20:36 編輯
sigma19 發表於 2014-4-16 20:09
細節不講

但是台灣的媒體最大的問題就是擅自揣測,然後自己下結論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追過吳寶春上學紀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27391

剛開始是吳寶春遺憾無法在台灣就讀EMBA
接著後來一片批評台灣教育制度僵化的新聞
說吳寶春申請台灣學校不能入學  然後新加坡主動招攬人才
(我承認  當時看了新聞  我想到吳寶春居然不能用專業入學也罵了幾聲)

搞到後來政府都出面說要幫他修法
讓人才留在台灣
就在峰迴路轉   新聞大熱之後
結果事情居然是
"吳寶春從未向國內任何大學提出EMBA的申請,但政治、中山等大學已被罵到臭頭;新加坡國立大學十餘人面試官根本子虛烏有,吳寶春才遞出第一關的申請書,尚未接獲第二關的面試通知。"

.................這是演哪一齣???
作者: yljimmy    時間: 2014-4-16 20:36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21
之前反殯時  曾接受某報記者採訪
記者問我對新北市政府殯葬政策的看法
我說了一大段話  大意是 :

我認為新北市政府如果依照原來目標分散設置  不將鄰避設施集中於一處  是比較恰當做法
現在集中在三峽  並不合適

結果最後  報紙出現的意思是:新北市政府設置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只落了一個字啊
基本上該有引述到的都有了, 彩虹大大您誤會記者了

作者: 松果    時間: 2014-4-16 20:51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8:43
阿伯大大  雖然我不知道您為何對我怒火這麼大
如果有哪裡冒犯到您
還請說明 我會認真檢討

贊同阿伯的看法,不要再提學運話題,疲勞轟炸還不夠嗎,饒了大家吧!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20:59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21:09 編輯
松果 發表於 2014-4-16 20:51
贊同阿伯的看法,不要再提學運話題,疲勞轟炸還不夠嗎,饒了大家吧!


松果大您好  謝謝您的建議
選擇用學運做引言  是因為這是最近最大的新聞事件
根據各媒體統計  也是近期收視率最高的新聞事件
我原意是既然最多人這段時間接觸新聞報紙等
用這點切入應該最多人能參與討論對媒體的看法

(再加上個人有健忘毛病
太久以前的新聞有時會記不清@@
所以才用最近的新聞事件切入)

若松果大認為有其他更適合表達您對媒體看法的新聞事件
歡迎補充   感謝!

另外  本人絕對沒有強迫大家看此篇討論
回覆針對我發言內容回覆的各位大大是出於禮貌   
但這樣您可能會收到提醒通知  這一點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為免您感到不適
請放心  我不會再回覆您 這樣您就不會有必須點選通知的強迫感  還請寬心~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21:00
請不要看到「太陽花」黑影就開槍@@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6 21:05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20:34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追過吳寶春上學紀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127391

加油添醋的報導,真的考驗讀者、觀眾的智慧抽絲剝繭,多方比對相關報導,釐清真相,有時候想想,為何現在媒體生態會變成以收視率為導向?!

我這幾年也是很少看新聞,比較喜歡看有深度專題報導新聞。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6 21:28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6 21:31 編輯
davidtso 發表於 2014-4-16 18:38
說的也是,隔壁蓋了一千多樓都講不清,正反都不會有交集,建議大家看Discovery channel  ...


Discovery是一個很讓人驚嘆的媒體產業
除了它遍及170多國的影響力
還經營出一個有閱聽人忠誠度的品牌價值
它嚴肅專業角度 獲得聯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的授獎  卻沒有趕走觀眾
真的很值得大家深思

曾看過一個電影  外星人看了地球人影集信以為真
所以到地球上擄走影集的演員  要他們去幫外星人拯救自己的星球
我會想  如果外星人看到的是台灣的新聞  同樣畫面有完全不同的解釋  不知道是什麼反應?






作者: 人妻愛壯丁    時間: 2014-4-16 21:53
本文章最後由 人妻愛壯丁 於 2014-4-16 23:49 編輯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8:43
阿伯大大  雖然我不知道您為何對我怒火這麼大
如果有哪裡冒犯到您
還請說明 我會認真檢討

現在想要找到中立的媒體應該很難。輕易相信媒體所說的就太不智了。
但也請阿伯別看到影就開槍,人家版主是真的在討論媒體的事情啊,阿伯你怎麼了??
忘記在哪裡得到許多非主流媒體的資訊(應該是01),分享如下:

全球之聲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

新頭殼http://www.newtalk.tw/

關鍵評論http://www.thenewslens.com/

有物報告https://www.facebook.com/YoWuReport

上下游News&Market  http://www.newsmarket.com.tw/

台灣醒報 https://forum.ibeta.tw/forum.php ... p;extra=&page=1

地球圖輯隊 http://world.yam.com/

Weekly-Insight http://www.insight-post.tw/

帶頭報 http://titlenews.com.tw/

給台灣人的國際新聞 http://newsfortw.com/
作者: jojoyaro    時間: 2014-4-16 22:27
不管立場為何,都是成熟的人當然能夠自行了解判斷
當權者不論為誰,若多遇上麻木的人民豈不快哉
多多了解是好事,世上沒有什麼好事是自動發生的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16 23:01
我只看現場的FB與youtube,因為這不會有過多的評論,讓完整的畫面說話,再加上幾家外媒!!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16 23:08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21
之前反殯時  曾接受某報記者採訪
記者問我對新北市政府殯葬政策的看法
我說了一大段話  大意是 :

多年前因為工作也有被平面記者採訪過,但是………當我看到報導只差沒昏倒。這經驗讓我感覺無論我講啥,好像不重要,因為他已經有他要寫稿的方向。
作者: vivicat5    時間: 2014-4-17 03:12
媒體正是台灣亂源所在.立場偏頗、胡言亂語、噁心至極。一講到政治有關話題便妖言惑眾,唯恐天下不亂
除非凡、公視外大多為垃圾,報紙更是全面淪陷,可憐台灣人竟沒有一家報紙可看(或許只剩經濟日報了)

作者: totoyaya    時間: 2014-4-17 08:12
阿伯阿伯  別生氣嘛

這個社區的平台討論就是小型的社會輿論 +1


作者: 洪阿民    時間: 2014-4-17 08:52
學運的事顯然已無討論空間,period。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7 09:02
魚夫:太陽花革命裡打敗傳媒的一場戰爭
2014/03/27.作者: 魚夫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94/article/1168

318太陽花革命,學生佔領立法院,一場由網路世代的年輕學子所發起的網路媒體戰是徹底超越了傳統媒體的思維與能耐,其實對許多學生來說,媒體妄圖偏頗的報導其實很難奏效,許多人得知訊息的管道其實是網路,媒介是手機等行動裝置,真相立即浮現,很難扭曲。

先從直播說起,一雙拖鞋架起iPad,透過Ustream,再經社群媒體的傳遞,很快的就目睹了議場內部學生活動的情況,相較於立法院外各電視台花費千萬購買的SNG車,立即的效果毫不遜色。Ustream曾經是美國歐巴馬競選總統時的網路直播利器,連就職典禮時的現場也如法泡製。


iReport是CNN的公民網,於2006年啓用,任何人只消提供確實有效的郵件帳號都可以上傳「原汁原味」的影片而登上國際平台,這雖然並不代表CNN的立場,但在提供全球公民記者上傳重大新聞上的尺度很寛,血腥暴力也不一定避諱,這次的學運,有人將警察鎮壓學生的畫面上傳,就是希望因此獲得國際聲援;另一方面許多公民記者將學運相關活動影片上傳YouTube,結果遭到不明原因刪除(這有可能是某些政治團體的計畫性檢舉所造成),於是乃轉而上傳Google Drive雲端硬碟,再將連結公開於網路並貼上FB傳播,這就避開了政治上的干擾。


We the people是美國白宮於2011年創立的網站,提供全球人民向歐巴馬請願的管道,議題一經提出,只消十萬人連署成功,總統就會對該議題進行回應,太陽花革命一起,台灣海內外愛台人士很快的就簽署完成。在美國,諸如此類讓政治領袖直接面對人民的做法很多,2009年由美國「國家報」(Nation)、「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和Personal Democracy Forum所組成的團隊,創設了一個網站叫做Ask The President的網站,不是只有一般的記者可以進入白宮提問題問問總統歐巴馬,遊戲規則很簡單,提出問題後,經過民眾來推(不必登入),越往上者,白宮記者會可以優先回答!

在網路裡,如今訴諸國際的方法非常多,馬英九開再多的快閃國際記者會都很難改變世人所目睹的真相。

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是屬於強迫性的要閱聽人接受,但在社群媒體裡就必須靠節點的「關係網路」當成「轉播站」,例如要在FB裡傳播對某個特定政黨有所偏好的內容,那麼傳送到某位剛好是持相反立場者的「動態消息」上便會戛然而止,不再被傳送出去,而且有可能遭到立即的反制,所以「關係網路」會決定訊息的最後走向,再也不能像傳統大眾傳播式的強灌輸在每個人的身上。


台灣人愛用的兩大社群媒一是FB,另外則是手機上的Line。 太陽花革命的學生們運用FB開闢了幾個重要的粉絲專頁,諸如:「遍地開花!反黑箱服貿協議」、「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沃草」等,迅速累積數十萬的粉絲,等於是遍地成立了烽火台;Line的運用則是做為群組連絡,在3月24日警察鎮暴後,則是號召以黑畫面「關燈」的方式替代FB和Line的大頭貼,以示抗議。

許多群眾運動的經驗,其實還能使用FB的HashTag的功能來聚攏關注。2013年的波士頓爆炸案就是#BostonStrong來邀請網友共同關懷受害者家屬,不過這回學運使用的並不多。

事實上在手機通訊應用程式裡,最適合學運者並非Line而是黑莓機所開發的BBM,2011英國倫敦動亂事件,參與者通過黑莓手機及Twitter等網路工具相互聯繫,使得英國政府難以控制勢態發展,其中Twitter是公開串連,而黑莓機才是重要成員裡的秘密武器,以其加密功能超強,而且還能分享位置追蹤,低頻寬傳輸等,這在避免機密外露或者追踪參與者行動軌跡,確定其安全性上,都能獲得較好的應用。


Google所提供的功能在這回學潮裡的運用非常多,除了用Google Drive來存放影片外,又如以Google協作平台製作「反服貿粗暴過關 公民佔領立法院抗爭資訊彙整」,以Docs製作「反黑箱服貿 守護民主之夜 現場需求」請求外界支援等,真是發揮得㵉漓盡緻。

g0v.tw零時政府是一個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致力於開發公民參與社會的資訊平台與工具。學生們在這裡使用了hackfoldr統包他們所有的活動和資訊,這些適時立即的網路行動,不但能召集社會資源,且能發揮打擊政客謊言、特定政治立場媒體的抹黑,怪不得有人說這回是網路喚醒了電視,傳統媒體反而完全跟在後頭氣喘咻咻的追遂網路消息被拖著跑

fliyingV是一種「共同集資」(Crowd founding)的平台,這一類的平台最多的通常是發明設計產品透過社群徵求投資者來共同開發,但用來募集政治基金,我倒是頭一遭看到,可以預見未來將成為許多政治活動訴求群眾募款的典範。


最後是運用FireChat來建立無網路狀態下的緊急手機網,有點類似美國國防部發展中的「隨意無線網路」(ad-hoc network),即無需網路的固定基礎設施而能在裝置與裝置之間連結成網,成為美軍作戰或救急時的緊急設施。而這個通訊軟體則是在3月20日出現的,直接利用手持iPhone或iPad Air,並裝有iOS7以上的系統,再透過AirDrop的整合,就可以傳遞文字和照片訊息,所以如是遇上了過多的人使用網路(Wi-Fi或行動網路)而造成大塞車,那麼一台台的上述蘋果裝置便可以串連成一個網路,就好像大家排成長龍接力搬運物品,一直搬到卡車或者搬到可以上網的地方再傳到社群媒如FB上。

太陽花革命裡我這個當老師的一開始就在FB上宣佈:「上課不點名,但要打卡給老師看到,尤其在立法院。」我年輕時也曾為了爭取民主自由而和鎮暴警察對峙,所以起初是極度擔心他們的安全,也數度到現場關心,不過反而因此從學生的身上學到堅持、勇氣和創意,我在學校裡教的是網路科技應用,但看這回的實戰應用,也不得不說真是大開眼界了。


作者: 小星    時間: 2014-4-17 09:15
每年都有大活動
怕台灣媒體太無聊了
選舉也快到了
才一直放送這類新聞
作者: 可可的爹    時間: 2014-4-17 09:37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6 19:55
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看新聞只看後面的氣象報告
然後上網看一下各大報頭條  有感興趣的新聞再上網查一下資料
...

我分享我親身的經歷  : 我曾經代表公司接受平面媒體的採訪,還是某個知名財經雜誌喔,我準備了很多資料,花了兩個多小時,詳細回覆記者的提問,記者來了兩位,記了一堆筆記又錄音,最後,我請記者把初稿寄給我看,我可以幫忙修正。
   等我收到初稿時,真的很傻眼,內容錯誤百出,而且文字非常不通順。挖哩, 對產業不熟也就算了,當記者的中文程度可以這麼慘烈喔???  
   最後,我把整篇初稿全部改寫,而該雜誌居然就依據我的修正稿一字不漏的刊登。嘖,這應該要給我稿費吧?   
   
  所以啦   , 有人擔心倉促簽定服貿協議,對新聞媒體衝擊很大,尤其言論自由受到影響,這確實有可能。但看看目前台灣的新聞媒體,難道就沒受到幕後金主或廣告主的影響嗎?  唉,尤其媒體很在意銷售量、收視率、、,大家喜歡看腥羶的,任何新聞就加一點料吧。 自然而然,新聞媒體的水準就江河日下了。
   
   
作者: dreamsidea    時間: 2014-4-17 10:04
目前在台灣,只要是顏色對了,管你是 正確 還是 錯誤 ! 都是對的!

之前一堆人在抗議 蘋果、旺中 說 「你好大、我好怕」 。

但是由這一次事件就可以看到,現在變成了 年代集團 是台灣最大的 媒體集團了!

『年代集團』已握有或代理三立、民視、年代、壹電視、非凡財經、非凡新聞、NHK、壹電視新聞與綜合台,再加上  自由時報  這一些長期偏某一顏色的媒體。

只要  顏色對了 就不會有人去反對了,盲從的人就隨著這 顏色 一起跳舞!

所以只能說真的是可悲呀,永遠就只會用一種顏色去看這世界上的東西,難怪台灣一直不會進步!
作者: hui_ching    時間: 2014-4-17 10:47
本文章最後由 hui_ching 於 2014-4-17 11:04 編輯

個人因工作關係常與媒體記者、業務往來,站在廣告業主的立場都不太希望媒體色彩過重,但曾有業務告訴我:我們也想過改革,但收視率閱讀率代表一切,消費者想看什麼我們就給什麼,不然你們業主的廣告誰看?而且台灣新聞電視台24小時播放競爭激烈,哪來這麼多新聞?所以媒體報導亂象是消費者餵養出來的。

「鹿耳朵毛」事件很重要嗎?連續幾天記者爭相報導,甚至當面採訪還在詢問,問問洪仲丘判決、馬航失蹤乘客有台灣人如何提供協助,甚至雷神巧克力熱賣政府如何思考協助台灣出口、品牌產業提升?這些不都更有營養些?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7 11:03
hui_ching 發表於 2014-4-17 10:47
個人因工作關係常與媒體記者、業務往來,站在廣告業主的立場都不太希望媒體色彩過重,但曾有業務告訴我:我 ...

我就是喜歡看這類深入專題報導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7 19:25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17 20:03 編輯

三立 民視 年代 壹電視 非凡財經 非凡新聞 NHK 自由時報
這一些長期偏某一顏色的媒體真是罪大惡極
竟然選擇不跟執政黨和中國站在一起
一點都不中立
只要是這幾台我通通都不看
看的人都是盲從不懂獨立思考的民眾
這些人特別容易被洗腦
順便跟大家推薦一下我平常喜歡看的
TVBS 聯合報 中國時報 工商時報 時報周刊 旺報 中視 中天 東森 中央社
這些才是有水準又中立的媒體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7 19:42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7 19:59 編輯
阿伯 發表於 2014-4-17 09:39
大大言重了!何來怒火之說????呵呵~~!
你PO文不就希望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回應嗎?
而回應了確指我動怒對你不 ...


謝謝您的回覆  如果這回覆打擾到您  先跟您說聲抱歉
其實我開這版的用意很簡單  
這次學運  我發現身邊的敬重的朋友們  分出了各式各樣的立場
從極端支持學運  到支持訴求不支持做法  到極端反對的都有
但是不論他們看法為何
有一點倒是很一致
就是對這次媒體的表現都很不滿意

我習慣性比較各台的新聞內容
漸漸的  我很疑惑  這些新聞是在報導還是引導
有時候新聞事件的標題讓我覺得記者比場中人還激動
以這次攻佔行政院為例
有的新聞台不斷重播被打得滿頭鮮血的學生
有的新聞台則不斷重播打破玻璃丟擲物品推擠警察等畫面
看到後來  我會有一種新聞台引導大家更彼此激化情緒的感受

誠如我在另一串討論串所言
不管我們想法與立場為何
整個社會因為這場學運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
那麼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彌補的?


那時我想到了身邊不管何種立場都在各自社群網絡裡譴責的媒體

如果媒體失衡是不管何種意見的朋友一致的看法
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從這微小的共識出發
去督促或要求所有媒體不要刻意引導或操弄新聞
或者從自身做起  不要去接受這些刻意引導與操弄

我以為想要台灣整體社會好是大家的目標
所以才會如此認真的加入對學運的討論和關注
意見如此分歧龐雜的此刻  不如設法找出些微的共識一點一點來改善
我原以為是很務實的想法  
沒想到還是打擾到您   再次抱歉 !  謝謝!  

PS.在前一次回覆中有說明  該文是人家分享給我  我很有感觸就順手貼上其中一段
事實上  後來順道瀏覽該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後
本來想換文
但想說是因為那篇文太偏  才引起您所言"沒有怒火的回文"
如果我突然換文  那其他看此帖的網友會更不懂大大您為何如此開示我
為免引起更多對您的開示的誤會  我就繼續保留  只是在後續樓層說明
我的初衷很簡單   只想找到有什麼是大家有共識去努力的方向  還請您寬心~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17 20:12
dreamsidea 發表於 2014-4-17 10:04
目前在台灣,只要是顏色對了,管你是 正確 還是 錯誤 ! 都是對的!

之前一堆人在抗議 蘋果、旺中 說 「 ...

大大,您的最後一段實在是說得太好了。尤其那個剛剛被輕輕罰了50萬的電視台,大家應該都看那一台,因為他至少有三種顏色!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17 20:25
hui_ching 發表於 2014-4-17 10:47
個人因工作關係常與媒體記者、業務往來,站在廣告業主的立場都不太希望媒體色彩過重,但曾有業務告訴我:我 ...

鹿茸這個問題,我是覺得根本不需要當新聞報,因為這只是一則無腦的笑話,而且是國際認證的!

至於八卦也沒啥不好,八卦新聞全球都有,只要對一些重要議題或重要新聞也有確實報導或深入的探討偶爾八卦一下也無傷大雅,報導圍繞在鹿茸確實是不適當,因為人總是有不懂的地方與不瞭解的專業,新聞倒是應該針對這類,[我把你當人看],[我這不就來了]的話語做深入的心理層面報導,討論這類會說出如此歧視話語的人,他的精狀態與人權態度。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7 20:27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7 20:32 編輯
vivicat5 發表於 2014-4-17 03:12
媒體正是台灣亂源所在.立場偏頗、胡言亂語、噁心至極。一講到政治有關話題便妖言惑眾,唯恐天下不亂
除非凡 ...


除了政治與爭議性問題  我們的媒體似乎也無能處理其他

2005年  LA times刊出這篇文章來描述台灣媒體
They Can't Handle the Truth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05/feb/28/world/fg-hounds28

這裡有中文翻譯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56611

(為了避免翻譯誤差  大家有空可以對照)

文章裡面提到了很多台灣新聞媒體亂象  不少新聞事件  我想大家應該都還記得

不過我對其中這段陳述最後的結語  印象深刻

"台北世新大學的新聞教授康照祥,講述一個他班上頂尖的學生,到地方電視台上班後的幾個月就辭職了,這名學生被要求要穿著短裙,然後走過一個裝在下水道的隱藏攝影機,這個舉動是為了一個「調查」報導,報導中是要描述遍布台灣的隱藏攝影機是如何偷偷的錄下猥褻的畫面,電視台找不到這樣的猥褻影片,因此必須要來自行演出一個。康教授說,當他的學生強力反對這樣的一個提議時,她的老闆問她:「你是要良知?還是要收視率?」 "

要良知?還是要收視率?
如果記者已被逼到此種困境  要如何期待有品質的新聞?

還有這段的開頭
"TVBS資深記者陳昭仁表示:「很多記者根本不確認他們的新聞證據」,在回憶一則在台北的炸彈新聞中,競爭的友台在他們的九點新聞中播報說有關單位已經逮捕了一個嫌犯。他說:「我告訴我的老闆,這則新聞是錯的,但是他說還是先報了再說,然後在十點的新聞裡,大家又開始密集報導這個人不是嫌犯。」 "

如果新聞證據不須確認  只要事後修改  那麼我們隨時都可能擷取到錯誤的資訊
難道不會因為謠言與誤會 造成社會更多的動盪?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7 20:59
dreamsidea 發表於 2014-4-17 10:04
目前在台灣,只要是顏色對了,管你是 正確 還是 錯誤 ! 都是對的!

之前一堆人在抗議 蘋果、旺中 說 「 ...

往好處想  大大您就注意到問題啦~
有人注意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其實新聞媒體擁有引導輿論走向的能力
壟斷力太過龐大都不是好事
梅鐸的媒體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我想  不管是哪種立場  我們都不需要這樣的媒體霸權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4-17 22:42
本文章最後由 evalee 於 2014-4-17 22:43 編輯

研究社會環境運動的文獻指出:
早期環境社會運動所採取的策略與手段不外乎召開記者會、集體陳情、請願、遊行、靜坐、守夜、行動劇、圍堵、破壞設備、擋路、公投等(何明修,2006),藉由這類抗爭行動提供的衝突性畫面,較能夠吸引主流媒體之報導,並透過媒體將議題的影響力向外擴散,然而,以爭取主流媒體報導為主之策略,可能因主流媒體對於論述權之掌控,使得社會環境運動的訴求與理念在經由媒體篩選及報導詮釋後打了折扣,甚至使社會對於參與抗爭的行動者產生誤解或將行動者貼標籤,甚至抹黑醜化,無法有效影響決策者的觀念、價值與判斷(林貞嫻,2005)。

我認為這個討論可以追溯到社會運動和主流媒體的關係。
主流媒體,就是台灣那幾台電視台,對社會運動者而言,並不是最好的傳聲筒,運動者的論述權常被剝奪、被扭曲。
但是對閱聽大眾而言,主流媒體卻是最簡易獲得資訊的管道。

其實,要了解社會運動全貌,並不能單從主流媒體,特別是網路世代來臨,網路成為傳播主戰場,媒體無法控制學習網路,只好用更腥羶色的畫面言論來吸引觀眾,我認為這是主流媒體在學運中反覆搧風點火的原因。

我的淺見,主流媒體在傳播整合的功能上將漸漸式微,公民意見整合系統或公民傳播系統會興起,例如臉書、ptt、line等等網路世代慣用的傳播工具,逐漸瓜分主流媒體使用率。

在這個學運可以觀察到,主流媒體和網路媒體的觀點,時常處於對立割裂局面,主要的原因也是社運者和年輕人認為主流媒體可信度低,不如檯面下非主流真實迅速。主流媒體認為綜藝化、八卦化可以吸引觀眾,卻不知道網路世代的觀眾悄然流失,分散的公民平台是將來的新興趨勢。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4-17 22:56
媒體不該是便利貼
http://sunlightseeker.org/article/861
共誌。攝影:許婉羚

文/劉昌德

反服貿公民抗議行動當中,我身邊的許多大學生與朋友,最主要資訊來源是獨立媒體或社群網站。提到報紙與新聞台等主流媒體,很多學生覺得往往是偏頗或片面的報導,不看也罷。如果你到立法院的抗議現場,更可看到寫著「反媒體抹黑」、「電視欺騙我爹娘」的標語。

少數對記者謾罵、甚至暴力攻擊的過當抗議方式並不足取,但媒體因立場偏頗而遭嫌惡,卻也是公民的自然反應。在各種抗議方式中,我看到最具創意、也最貼切反應台灣媒體問題的作法,是抗議現場裡兩家電視台SNG車被民眾貼滿各色便利貼。便利貼上,當然寫著許多人對這些電視台的抗議話語。

如果真有「因果循環」,那麼便利貼抗議就是主流媒體的象徵式報應。因為在一些主流媒體上,正充斥著「粗暴的便利貼報導」。

對於一般人來說,便利貼的用處包括能直接在物品上「貼標籤做記號」,只需「寥寥數語」,而且「便宜可隨意撕黏」。而這段時間許多主流媒體的報導——無論立場是支持或反對執政黨——都彰顯了便利貼的特色。

最明顯的是,可以看到支持執政黨的媒體,不斷用「暴民」或「破壞安定與秩序」等類似框架,將抗議公民貼上標籤。很多人都知這樣的報導是偏頗的標籤、將公民抗議冠上污名,因為包括這次反服貿抗爭的多數抗議者,只是「公民不服從」而非暴力行為。粗暴的「標籤化」與「污名化」作法,並不限於支持執政黨的媒體,也包括一些「反馬」媒體,只簡單地將馬政府貼上「暴政」的標籤,但卻不深入討論服貿相關議題。例如有主播用極其情緒化的字眼謾罵政治人物,即使能讓抗議者一時激情,但也不過是另一種標籤化。這些謾罵雖然佔用不少時間與篇幅,但深究內容,事實上就像便利貼的寥寥數語一樣,並不解釋太多,也沒有給予具意義的脈絡。

在這次反服貿抗議行動中,到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內容如何、衝擊為何、簽訂過程必須考慮哪些因素、自由貿易是否真的對台灣人民有利等議題,都是媒體在給予「暴民」或「暴政」標籤之前,就必須提供的解釋。但從服貿談判及出現反對聲浪約一年內,多數主流媒體長期來並未深入探討。如果這真的是「暴政」,也該其來有自,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媒體第四權的長期失職,失職於總是習慣寥寥數語的八卦報導。

對於服貿與公民抗議的深入探討,很難在主流媒體上找到,卻可在獨立媒體及個別新聞工作者的FB裡看到,代表並不缺乏報導的人才與能力,而是主流媒體不願提供報導的空間與資源。這是因為媒體傾向「便宜可隨意撕黏」的特點。在惡性競爭下,主流媒體間不再以優質報導吸引觀眾,而是競相壓低成本來爭取利潤。許多媒體缺乏對服貿議題的深入報導,是因為那需要投下較多資源、雇用更多資深優秀記者才能做到。相比之下,要求菜鳥記者一天奔波於報導多則的「破壞公物」、「太陽餅」、「綠外套」等花絮,就方便且便宜得多。

主流媒體報導的便利貼現象,源自於產業結構的失衡,導致業者惡性競爭,以低成本方式競逐特定少數觀眾。以電視新聞台為例,比起其他國家,台灣電視廣告市場不大,卻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新聞台。在將本逐利考量下,只要能達到約1%收視率,就能爭取足夠的廣告收入。所以業者往往傾向於爭取少數的「鐵杆藍綠觀眾」,以極端政治立場作為市場區隔手段,再加上壓縮人事與報導所需成本,就形成「政治鐵杆與八卦便利貼報導」的「新聞獲利方程式」。

拒絕主流媒體的便利貼報導,不僅限於反服貿抗議,更是公民及新聞工作者的急切需要。從政策等公共力量,改善媒體產業結構,讓新聞媒體以優質報導爭取公民閱聽人,是在以便利貼反制抗議之外,更為根本的途徑。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8 07:27
從318太陽花學運觀察媒體的變化與力量

原文網址
動腦新聞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 ... 19980#ixzz2z8ojaGO8
作者: dreamsidea    時間: 2014-4-18 08:54
本文章最後由 dreamsidea 於 2014-4-18 08:56 編輯
annasui 發表於 2014-4-18 07:40
這一篇豈止不錯根本是神作
實在中肯有水準又中立
沒有比這篇更中立的了


真心建議,你還是不要看 台灣的媒體 ! 因為你太容易受到影響了!

還是多看看國外的傳媒,會客觀許多啦!


ps. 你的文章明明就透露你是  純綠化 者,又何必 假藍化 及 中立者 呢!


唉~~~~ 台灣人民何時可以覺醒,不要再被政客給搞過來搞過去! 好好的去過日子!
政客都在想自已的利益,何時把人民放在心中呢?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18 09:23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7 20:59
往好處想  大大您就注意到問題啦~
有人注意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講到梅鐸媒體壟斷,有篇社論值得一看

周日話題﹕竊聽風暴——權力精英的傲慢假設
07 - 17 05:19 AM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10717/-1-2383239/1.html?rtext

港大陳婉瑩教授(攝影:陳淑安)
【明報專訊】9年前,一名13歲女孩失蹤遇害後被竊聽電話留言,是為藥引;

168年歷史、全球最暢銷英文報章《世界新聞報》結業,是第一聲炮響。

沒錯,只是第一聲。點燃藥引的人預告﹕More to come。

當輿論集中在鞭撻小報文化與傳媒道德之際,我去請教港大陳婉瑩教授的看法,她提議我不如仔細聽聽點藥引者怎麼說──

「對我而言,這不是個別記者的操守問題。這是關於權力精英階層的故事。關於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新聞集團、

一個國家最龐大的警隊、最有權力的政黨,以及傳媒投訴委員會,他們如何結成同謀,令彼此能更便利地苟且偷安。

「關於他們如何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逍遙法外、並想當然地以為欺騙世上其餘所有人完全沒問題──

因為我們只是小人物,我們不會知道他們幹了什麼。由始至終最使我氣憤的一點,

就是這些權力精英們的傲慢假設。」

是這一道氣,支持《衛報》偵查記者戴維斯(Nick Davies)度過四年的寂寞,鍥而不捨尋求真相,揭露傳媒史上最醜惡的一場竊聽風暴。

事情由2005年開始。《世界新聞報》一則關於威廉王子膝蓋受傷的報道惹起王室人員懷疑,認為只有竊聽才能知道這消息,要求警方徹查。結果07年該報政治版編輯古德曼(Clive Goodman)及其聘用的私家偵探穆爾凱爾(Glenn Mulcaire)罪成入獄,時任報館總編輯庫爾森(Andy Coulson)聲稱對下屬所為毫不知情,但又決定辭職,旋即被時為反對黨的領袖卡梅倫延攬為傳訊總監;卡梅倫當選首相後,庫爾森更入閣擔當首席發言人。

苦苦追查換來一片死寂
公眾漸漸淡忘往事,而戴維斯並不滿足,他相信竊聽應不是個別事件,於是依靠自己30多年積累的消息來源,循各渠道蒐集證據。2009年7月,他在《衛報》發表竊聽醜聞的首篇報道,揭露新聞集團竊聽數以千計的手機用戶、非法取得銀行、稅務、社保檔案等個人私隱資料,受害人包括多名政客、演藝界及球壇明星;他指出警方亦掌握這些證據,但沒有執法。光是其中三單個案,新聞國際便曾秘密付出共100萬英磅予受害人作「掩口費」,並成功令法庭與警方終止調查。而證據顯示,身為高官的庫爾森在任職《世界新聞報》總編期間亦與這些非法行為有關。

如此爆炸性的報道,戴維斯原期待可以一石擊起千重浪,引發數以百計受害人對新聞集團興訟、違法記者被捕、報館高層受查辭職。但這些通通沒發生,換來的是一片令人難堪的死寂。

《衛報》總編魯斯布列查(Alan Rusbridger)憶述,當時倫敦警察廳宣布調查,然後只過了數小時,警方宣布行動結束,並無發現任何值得調查的事情。新聞國際趾高氣揚地指摘《衛報》妖言惑眾,其他行家亦冷漠以對。有國會議員私下表示同情,但沒有人願意走出來自找麻煩。

戴維斯深信錯的並不是自己,忍受着對手奚落,兩年間不斷跟進事件,並發掘更多受害者資料、新聞集團及其同謀者的關係和犯罪細節等,持續地發表數十篇沒人關注的報道。

今年7月4日,他披露02年一名13歲女童道勒(Milly Dowler)遭綁架及謀殺後,《世界新聞報》竊聽女童的手機留言信箱,並在信箱已滿後刪除部分留言,以清出空間收集並竊聽更多信息;其家人及警方發現一度爆滿的留言信箱突然出現空間,以為這證明女童仍然在生,引致錯判形勢。

或許已習慣了公眾的冷漠,戴維斯沒有預計過報道會有如此強烈的反響。在此之前,公眾以為竊聽對象只限於政要名人,這群人有豐富的資源和能力追究相關報章、悍衛個人權益;當手無寸鐵的普通人——一個遇害女童的家庭也受影響,其後更揭出反恐戰陣亡軍人、恐襲受害者家屬皆被竊聽,大眾感到危機前所未有地切身,聲討和要求徹查梅鐸新聞集團的聲勢空前熾烈。

十天之內,卡梅倫與曾經無比親近的梅鐸陣營劃清界線,《世界新聞報》前主編及卡梅倫愛將庫爾森旋即被捕,《世界新聞報》結業,梅鐸收購天空電視的大計泡湯,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宣布介入調查美國國民被竊聽,以及美警涉嫌受賄事宜,而倫敦警察廳就數年來的疏忽連番致歉。

為何警方沒揭露真相
英國國會宣布就事件進行公開聆訊,梅鐸和幼子詹姆斯,以及新聞國際女總裁布魯克斯(Rebekah Brooks)都被傳召作供。聆訊一方面針對新聞集團及傳媒整體的操守問題,另一焦點是追查警方為何長久以來未有揭露真相、背後牽涉的利益關係。

「4年以來,警方表現可恥而不誠實,調查工作上徹底失敗,而這種失敗明顯源於恐懼,害怕為這權傾朝野的新聞帝國帶來麻煩,故沒有將他們繩之以法。對公眾、傳媒及國會發出的聲明裏,警方多次迴避,沒有坦白說出事實。」戴維斯說。

警方的恐懼未必沒根據,《紐約時報》報道,06年警方就竊聽事件展開初步調查時,5名資深探員的手機便淪為竊聽目標,其中兩人的負面私生活更在報章上曝光,令人質疑警隊是否因而膽怯,以致其後的調查工作無疾而終。

即使事件屬實,相比起梅鐸在政壇上呼風喚雨的影響力,透過竊聽報復區區幾名警員,大概只算小事一樁。梅鐸於1981年收購《泰晤士報》,大力支持時任首相的戴卓爾夫人削弱工會權力,開啟了英國官媒勾結的時代。1997年,梅鐸力挺工黨貝理雅出任首相,旗下媒體造勢推波助瀾,結束保守黨持續18年的執政;去年大選轉捧保守黨,於是又輪到卡梅倫上台。他當選後亦投桃報李,竊聽風暴引爆前,便多番迴護梅鐸的天空電視收購計劃,企圖讓已佔有4成英國報章市場的新聞集團勢力進一步膨漲。

儘管卡梅倫為求挽回形象而極速轉軚,但英國民眾想必不會忘記這位首相與梅鐸多年來的親密關係。時事評論員Peter Oborne一篇指摘卡梅倫「誤交損友」的文章引起英民熱話,內容指卡梅倫不單與梅鐸「契女」、新聞國際總裁布魯克斯夫婦過從甚密,而在他當選首相前,《衛報》總編魯斯布列查已透過卡梅倫的親信傳話,提醒他庫爾森涉及的不法勾當,惟卡梅倫當作耳邊風,當選後仍延攬他入閣。

隨着這些來自新聞集團的密友陸續被揭出惡行,Peter Oborne認為卡梅倫已陷進陰溝裏難以翻身,竊聽風暴將令這位曾經年輕朝氣的首相面對民望轉捩點。

壟斷市場的媒體霸權
令民眾徹底失望的還有監察機構——由英國傳媒業界自行成立的傳媒投訴委員會(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PCC)。輿論紛指PCC是無牙老虎,09年《衛報》報道竊聽事件後只發過兩份毫無發現的報告,近日又突然承認被誤導,顯示由新聞界進行自我監管已不再可行。卡梅倫公開表示要建立一個獨立於政府和新聞界的法定監管機構,惟業界與公眾對「後PCC」年代的傳媒監察應何去何從仍存在分歧。

英國警方、國會以至美國FBI的調查才剛開始,萬眾期待事件發展下去可揪出更多新聞集團、警隊與政界之間相互包庇的黑幕。在法律制裁之前,民眾已率先發動消費者力量,杯葛梅鐸旗下產品。據業界粗略統計,英國《太陽報》上周六銷量較今年2月下跌近一成,《泰晤士報》亦跌6.7%。facebook和twitter湧現杯葛梅鐸群組。新聞集團股價在美國和澳洲連日重挫,市值在短短4個交易日內蒸發約546億港元。儘管梅鐸開腔澄清,沒打算出售旗下幾份英國報章,但民眾都期待長久以來遭寡頭壟斷的傳媒業,能在竊聽風暴後迎來重新洗牌契機。

與香港傳媒競爭激烈、不擇手段谷銷量不同,陳婉瑩教授指出,梅鐸新聞集團能恣意侵犯他人私隱,卻是一媒獨大下,傳媒大亨勾結政權、警權互相包庇的結構性產物,這種被制度縱容下的為所欲為,亦是值得香港人警剔的地方。

她認為,傳媒業界總是多元化為好,媒體之間的互相監察可補法律之不足,而新興的獨立與網上媒體,更是打破梅鐸一類媒體霸權的希望所在。不過,身處香港,我們走進任何一間便利店都能見到上百種不同的報章雜誌,壟斷市場的媒體霸權似乎並不存在。但種類甚多的報章雜誌為何都顯得面目模糊和同一化?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文 林 茵

編輯 梁詠璋


作者: hui_ching    時間: 2014-4-18 10:16
看看版面上大大的留言就很清楚哪些人本身根本就已呈綠巨人或阿凡達,何來媒體不中立之說?因為在您的眼中凡是與本身立場不同的皆為不中立不是嗎?非要把所有的錯誤言論全歸到某一黨,或者語氣酸到不行,口中爭民主,實際上卻容不下不同的聲音。

PS.若自認民主就不需對號入座了
作者: hui_ching    時間: 2014-4-18 10:32
本文章最後由 hui_ching 於 2014-4-18 10:33 編輯
savard 發表於 2014-4-17 23:55
其實我覺得王大師講得還不錯,夠中肯
但某些政治立場鮮明的人還是會認為他亂說...呵


個人認為這篇很中肯啊!尤其是這段"此時,能夠說是死忠藍軍的電台,大概只剩中天,而TVBS還會假中立一下,東森則搖擺不定,但以收視率為圭臬。剩餘的三立、民視、年代、壹電視,如果不能說綠,但絕對可說非常『反馬』。此時的藍綠比率,大概是3比7,完全逆轉10年前的生態。"以下內容或許又戳到某些綠巨人或阿凡達的痛處,連電視台業務都承認他們自己是偏以上的顏色(前2週才與電視台業務開會,應該不會這麼快變色 ),大家評估一下您平常都看哪一台呢?而您看哪台很容易情緒波動呢?
作者: SJY    時間: 2014-4-18 11:07
我覺得有這平台可以讓大家交換各種心得很好啊,  看到標題不喜歡的不要點進來, 不就好了.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8 11:12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18 11:16 編輯
savard 發表於 2014-4-17 23:55
其實我覺得王大師講得還不錯,夠中肯
但某些政治立場鮮明的人還是會認為他亂說...呵


savard大  好久不見啊~
謝謝您來此版分享文章  

對於媒體的喜好  或許就跟吃東西一樣
大家會有口味上的不同
從版上大家的回覆  看得出來各種口味的偏好
這是很正常的事
但我想我們可以異中求同
不管喜歡吃炸雞  壽司  擔仔麵  還是牛排
基本上  我想有一些情況是大家原則上可以慢慢找出共識的

例如  永遠只吃一種食物不會是好事
我想永遠只看一種觀點也不會是好事
一如我在另一討論串所言  
我認為如果不去承認與自己相左的意見裡  也可能有自己思慮不周之處
那麼傾聽和溝通是不會發生的

還有  我想多數人也不喜歡經過變造的黑心食品
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口味  黑心食品吃太多一樣會敗壞自己健康
所以  不管什麼口味的食物  我想大家都可以要求製作者不依自己營利目的來加料

最後  就像您所分享的文章提到的重點
倘若市場存在一個霸權
讓我們出門後不管喜不喜歡  只能有一種口味
而這口味會一點一點滲透我們的生活  也可能改變我們或下一代的味蕾
甚至在掌控大家的胃之後  掌控了權力
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不管是牛排還是擔仔麵  我都無法想像只能被動接受訊息的世界

所以  其實這個版上各位芳鄰的熱烈討論看來   我們並沒有那麼不同  不是嗎?



作者: NEWMAZDA6    時間: 2014-4-18 12:25
阿伯 發表於 2014-4-18 09:41
rainbow大!
首先得跟你說聲抱歉!
回文用詞或有不當或過於直接!造成誤解和不樂!真是歹勢啦!

阿伯 !別太難過啦!
懂得道歉就是有民主素養 、素質啦!大家都是好鄰居
小弟我也被我家媽咪唸唸有詞  叫弟我少點聲音 尤其是現在時刻政治問題    ,可是人家與我哥哥
及阿姐認為 現在社會勇敢表達、 溝通 、討論 是必須要的一環 所以我偶爾會上來貢獻個小樓面。

我記得很深 我去年二回手術 還有陌生住戶及被說過 :手術如果失敗何時成了植物人、何時得插管

當然當做也許上一世可能有欠對方 笑一笑安慰自己就好了 ;  其實死亡沒有那麼可怕。
生命終究會有終點的時候 !畢竟家父生前交代過 生命的旅程及終點 健康自己要負責、 疼愛家人最重要!
當然也有熱心的住戶 鄰居 給弟我很溫暖 及溫馨的祝福 及禱告。
所以阿伯 的虔誠道歉相信版主姐姐她一定會寬容諒解的   ,在此祝福阿伯、 平安 、快樂哦!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18 12:40
NEWMAZDA6 發表於 2014-4-18 12:25
阿伯 !別太難過啦!
懂得道歉就是有民主素養 、素質啦!大家都是好鄰居
小弟我也被我家媽咪唸唸有詞  叫 ...

大大您言重了
其實我覺得我跟阿伯溝通的還蠻順暢的啊

一開始因為以前沒有跟阿伯交流過  所以表達習慣不同產生誤解
但在跟阿伯交談後  我明白到是我一開頭的引言引起紛爭
只是為了保留交談脈絡的原貌  所以我沒有置換  只在後面補充說明
我想阿伯應該已經諒解

我再重申一次  我開這帖的初衷很簡單
對整體社會而言  成本大家已經付出去了
我只是試圖在眾多的撕扯裡  歸納整理出些微大家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感謝您的參與~

作者: NEWMAZDA6    時間: 2014-4-18 12:52
rainbow 發表於 2014-4-18 12:40
大大您言重了
其實我覺得我跟阿伯溝通的還蠻順暢的啊

也祝福版大姐姐妳平安 喜樂!健康 虔誠祝福
感謝主耶穌。
作者: dreamsidea    時間: 2014-4-18 13:03
不管是  帶什麼單一顏色去看這世界,這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管你是 綠、藍、紅、白、黃、橘.... (台灣還有什麼顏色我沒有打到的嗎)

而且在台灣的媒體生態中,為了 特定收視戶 本來就不是中立了,  就像我提出的 年代 和 annasui 說的 中天 一樣! 既然都不中立了,又何必拿其觀點來看這世界呢?

整個事件,有沒有錯的地方,一堆的錯! 有沒有錯的人,一堆錯的人!

但是每一派就只會看自已好的地方說,都不去檢討自已做錯了什麼?

民進黨 說 國民黨  30 秒黑箱  (沒錯)
國民黨 說 民進黨  霸佔主席台 ,延審查  9 個多月 (沒錯)
學生包圍攻佔立法院違法  (沒錯)
學生說政府不聽其意見,所以他們抗爭 (沒錯)
立法院政治是黑箱 (沒錯)
王、柯 是黑箱兩大黑手 (沒錯)






但是事情的面相很多,但是單一媒體,就只會報導某一面。這樣難道就好嗎? 這個就是我們所要的 民主法治的第 4 權嗎?

而這一次事件,我覺得是誰輸了:

1. 立法院旁的居民和店家輸了, 一段時間下來的干擾,連日子和生意都過不去了,完事之後一堆人拍拍屁股走人,這一些人何辜。

2. 人民輸了,相互的不信任感加重!只看的到對立沒有協調和溝通!

3. 經濟輸了,國外對台灣的經濟協議增加更多不確定因素及障礙。因為談好的事,隨時都可以變調不算!

4. 警察輸了,為了這一事件,被冠上汙名及還有人因此倒下來。



那誰贏了呢? 說真的! 我很茫然! 我看不出來誰是贏家啦!
作者: davidtso    時間: 2014-4-18 18:28
dreamsidea 發表於 2014-4-18 13:03
不管是  帶什麼單一顏色去看這世界,這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管你是 綠、藍、紅、白、黃、橘.... (台灣 ...

ICRT  EZ news 看一下,總會比較中立吧 (04/18 10:00 am , morning news)


Former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head - Richard Bush - Wednesday echoed
the Ma administration's concern over recent anti-China trade accord protests
- saying the protests could undermine efforts to sign trade agreements with
other countries.

Speaking in Washington, Bush also expressed his concern over the methods
employed by the student protesters who occupied the Legislative Yuan for
three weeks -- saying it has led to concern about what such actions mean to
Taiwan'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18 19:43
所以只是"could"不是"should"呀...報導內容也是端看民眾自己怎麼想囉~~~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8 22:39
網路學運 媒體走到分水嶺

【聯合報╱蘇蘅/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2014.04.06 03:36 am

土耳其最近剛結束地方選舉,為了擔心網路社群的反對聲浪,政府陸續封鎖推特和YouTube,認為一連串蜚語流言或抹黑將對年輕選民產生影響,下禁令阻止網路散播不利於執政黨的影音,直到前兩天最高法院判定違憲,推特網站才逐漸解禁。這件事凸顯了網路社群的重要性,甚至會影響政權更迭。

歐美社會近年出現一波波學運,儘管有人用「世代」作為群體劃分,認為這是一種不平而鳴的青春浪漫,但有人也主張學運降低人與人之間理性溝通的可能。

但是從傳播角度來看,這種傳統媒體挾帶新科技的影響,已經不能讓不同世代的人視而不見。

無論是二○一一年在美國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以網路召集示威者,竟能延燒全美一百多個城市,甚至其他國家;同年,以社群媒體聯絡動員的「智利之冬」學生運動,召喚成千上萬學生在首都遊行,霸占學校,要求對教育體系大刀闊斧的改革,成功喚起社會其他階層的共鳴。

這些以學生為主體的社運,有些成功,有些失敗,但因為更善用多媒體平台、新聞網站和社群網路的綜效,展現驚人動員力。

台灣網路滲透率高,智慧型手機使用普及。去年調查顯示,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九成使用手機上社群網站,依賴率為全亞洲之冠。此外,台灣每天約一千萬人次上臉書,活躍度為全球第一。從這次學運可以看到,學生有能力把「按讚」轉換成行動力,台灣政治傳播確已步入新時代。

這次學生占領立法院,社群媒體高度發揮動員力,除「黑色島國青年陣線」臉書按讚人次已超過卅萬;網路轉貼分享服貿圖解、如何說服父母的說帖、民主講堂訊息、警方動態等,訊息隨時更新。顯示年輕世代正像國外學者所說,已從傳統「負責任」的公民,變成要求「自我實現」的公民;非傳統政治參與和數位的意見表達處處可見,主流媒體的議題設定很難封鎖年輕一代在新媒體的真實聲音。

不過學運雖然出現許多非傳統媒體的動員,現實世界和網路也出現更多噪音、虛實交錯的雜訊、懶人包等對立的資訊與議題操縱現象。

另外,有些新聞網站幾乎每兩分鐘就發即時新聞,原已帶藍綠色彩的新聞台為拚收視率,一味加深既有立場播報新聞,極度壓縮記者取得資訊的深度,更限制民眾思辨事實的能力。

而記者因所屬媒體不同而在採訪報導上各取所需,連各媒體反映的民意都兩極化,把政府對學生、執法對違法、支持與反對、國家機器對公民不服從等種種衝突放大處理,當成新聞和民意的燃點,結果是夫妻反目、朋友絕交屢見不鮮,問題得不到解決,社會普遍陷入一片焦慮。

美國批判媒體的FAIR雜誌四月號專文告訴讀者什麼是「媒體偏差」(media bias),它說,消息來源不夠多元、只從片面的觀點報導、對待事物有雙重標準、以及不挑戰特定消息來源的意見,就叫「偏見」。

以此標準,台灣有些媒體不但有偏見,充斥激情報導,還缺乏對問題反省的論述,無怪最新BBC中文網說到服貿爭議「已經撕裂台灣社會」。各種媒體資訊量空前豐富,品質卻參差。表面看來引起更多人注意服貿,但占據版面最多的內容是對立而不是對話與共識。

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時說,沒有地圖在手,不易規畫前面的道路。社群網路運用,在傳播上無疑是極強的工具。但是,我們要給它什麼樣的地圖呢?

全文網址: 網路學運 媒體走到分水嶺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594548.shtml#ixzz2zFUrHwP3
Power By udn.com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8 23:09
央視抹黑台灣學運 學者:別有政治意圖

【大紀元2014年03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針對央視醜化學運、稱學生為暴民,中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傳播學系副教授胡元輝30日表示,「一點都不意外」。中國媒體沒有一個是真正民間媒體,比較開放、開明的媒體,最近都遭遇非常多的壓制,媒體工作者想發言都會受到牢獄之災或開除命運,像央視這種標準的喉舌媒體,做出這種抹黑報導,當然是別有居心、別有政治意圖。

而學運在台灣也遭到媒體汙衊、抹黑,胡元輝指出,反應記者們有特定意識型態,他們受過去學習訓練、報社組織或電視台組織影響,報導時被保守落後框架限制。更嚴重的是因為報社、電視台老闆,背後政治、經濟結構限制記者發言,使得他們不敢說出真正的聲音,導致學生、抗爭民眾被抹黑為暴民,這是非常嚴重的媒體結構問題,應該正視。

媒體本質是公器,應該成為公共論壇,讓所有意見都能在這公共論壇上表現,但台灣媒體非常缺乏公共政策報導。

胡元輝說,娛樂化傾向、認為羶色腥化才有收視率、閱讀率,使得媒體平常就失職。學運的發生,媒體應該檢討平常就沒提供論壇機會,讓各種意見在公器上做討論、辯論,事件最後爆發,「媒體沒有責任嗎?」所有媒體工作者,特別是媒體老闆們應該好好思索。

胡元輝認為,媒體應針對學生的訴求、民眾抗爭好好進行分析討論,而不是不斷地報導表面性現象、花絮性質,如穿什麼衣服、誰做什麼事。媒體是第四權,應該用分析結果監督政府,點出政府有問題、失職之處,媒體不做或淪為對抗性情緒,也是媒體的失職。媒體應該建立交流平台,讓所有人在媒體上共同討論,而不是單元性的一直放送,這也不是國家之福。

政論節目現階段有些發揮了功能,把某些真相傳遞出來,但整體而言政論節目不稱職,已流於情緒性展演、政治表演或娛樂性表演。名嘴應該思考更大的責任,電視台也應了解,不是把情緒發洩、把問題做表演、展演就好,應該把問題的本質找出來,盡情交鋒對話,同時告訴政府官員來面對問題。

另外,胡元輝指出,服貿協議簽定後,兩件事足以讓人憂慮:貨物協議、政治協議,這些都牽涉非常重要的人民福祉及台灣主體性問題,如果馬英九在這些問題上展現極大妥協,後面所有的談判,都會落入中共圈套。馬英九認為兩岸關係紓解就是他個人的歷史定位,甚至有人認為他想藉馬習會,來創造個人的歷史定位。個人歷史定位一點都不重要,台灣的未來、中國大陸人民的福祉,這才重要,而以個人的歷史定位賭上全台灣人的幸福,「對不起,我們要say no」。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3/30/n4119266.htm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8 23:37
學運媒體亂報?學生選擇自己來報

本新聞由新新聞提供

文/李又如

學運延燒期間,有些集結在立院的學生,最終從抗議的行列走了出來,站到一旁,變成媒體。

「我不知道要相信誰,所以自己到現場來,嘗試將我眼前的事情告訴我的朋友。」文化大學新聞系的尤騰輝說。占領立院的那晚,除了各家媒體飛奔而至,發送即時新聞,社群媒體也沒安靜到哪裡,一則則圖文,來自現場的「朋友們」。

尤騰輝說,「臉書的演算法就是如此,基本上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的。」結交好友必須「確認」,按讚、分享也都是主動行為,臉書上每一個朋友都是你信任的資訊來源。

「第一時間只是想帶記者證好像比較安全。」尤騰輝笑說,一開始也是在最前線和朋友一起衝撞,但後來他號召同學一起前來現場「報導」,即時將完整的資訊發布在「文化一周」臉書上,「沒辦法,」他說,「當別人罵記者的時候我會覺得好像也在罵我。」

主流媒體常忽略的新聞倫理,卻在這一群學生身上實踐。

「台大新聞E論壇」在三一八學運行動至今,從原先只是發表成果、張貼作業的平台,躍身為現場的通訊社,粉絲人數也在短短的幾天運動中,突破十萬。銘傳大學新聞系的林明怡說,「他們是我在這個期間最相信的媒體。我也有到現場,而他們報導的東西,跟我在現場看到的一模一樣,才建立起信任。」

台大新聞所彭筱婷說,原先只是跟同學在反服貿晚會中寫作業,沒想到後來演變成占領立院活動,一開始她只在自己的臉書上發即時訊息,三月二十日以後,同學們紛紛到場,甚至,政大、師大、中正都有人加入,形成一個八十多人自發性的報導小組,她說,「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在現場。」

從窩在路邊、到有了四散各地的「據點」,為了克服網路訊號,他們向「全球一動」租用基地台,碰到問題、解決問題,彭筱婷說,「一切真的都非常臨時。」而人數越來越多,如何確定報導正確性?行政院流血鎮壓事件,是台大新聞E論壇同學難忘的一夜。

「我們接到消息說鎮暴水車的水柱裡面含有辣椒水。訊息發出去之後,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我們也很緊張。」彭筱婷說,「後來許多回到據點的夥伴都說沒有,不管是不是真的,我們趕緊先發出道歉啟示,並派人親自去行政院醫護站確認。」

「辣椒水這件事情涉及主觀感受,我們倒是在醫護站得到一個消息:警察在手上塗綠油精攻擊學生的眼睛,在場的醫師也確認沒錯,我們才發。」彭筱婷說。

經過這一夜,臺大E論壇的同學內部對資訊正確與否有了更謹慎的要求,一定經過反覆確認才發,「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再犯的錯。」彭筱婷說,「運動現場總是很混亂,群眾又很依賴我們的資訊,做一個負責任的媒體,不應該發這種消息。」彭筱婷說,「我們不能對不起相信我們的人。」

在運動現場,兼顧正確性、即時性,以及收視率,這一群學生,給大人們上了重要的一課。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 ... ew/20140402/371885/
作者: angrybirds    時間: 2014-4-19 00:29
      媒體已被學運亂了二十多天了
      這段時間社會發生了多少需要我們更關心的事情
      沒人報!
      有多少需要幫助的社會底層聲音其實更值得我們去關心
      沒人報

      所以我選擇新聞都不看

      只看影集, 國家地理頻道, 動物頻道 TLC
     
      致少這些會讓我開心一點, 多長點知識,多點時尚觀念

      台灣要媒體中文 很難

      我想在國外也應該差不多相同

      事情都過去了 咱們就開開心心的過日子

      別把這些放在心上

      該去深思的人讓他們去深思,因為我不想動腦
      想去分化的人就去分化吧, 我想台灣人應該沒這麼笨才對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9 00:30
【學富五G】失能的媒體與興盛的公民運動!

http://sophist4ever.pixnet.net/b ... B%E5%8B%95%EF%BC%81

是說台灣其實是一個很奇妙的地方,電子媒體極端發達,但是新聞台卻幾乎沒有國際新聞,對於重大公共議題也少有深入報導,但是若因此以為台灣是個社會運動不發達的國家,那又大錯特錯了。每一天,你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針對各種議題的抗議連署與深入分析文章,甚至還會有熟知內情的人士在批踢踢上爆卦,讓想要跟進議題的人可以快速的獲得各種資訊,輕鬆的加入各種公民運動之中。隨便舉個例子,這個禮拜有空的人,可以加入反核二廠開機的緊急連署活動,可以參加聲討遠通的行列,可以關注反中科搶水自救會的訴求,可以一起反對旺中併購中嘉集團。如果這樣還不夠,那還可以獻身長期性的社會運動,如參與推動無核家園,反都更惡法,補正公投法,反對美麗灣開發案等。你可以選擇在網路上的當鍵盤異議人士,也可以真的走上馬路與警察對峙,當個貨真價實的社會運動者,台灣從來就不缺讓人綁白布條抗議的議題與組織。如此興盛的公民社會,與如此失能的電子媒體,強烈的對比,實在非常耐人尋味。


合理的解釋之一,就是網路的興盛與成熟,讓各種媒體都變的「小眾化」,連電子媒體也不例外。雖然電子媒體的時效性遠比傳統報紙還要高,但是與網路相比卻仍然是略遜一籌。報紙更新消息的速度是以每日為單位,電子媒體更新報導的速度是以幾個小時為循環,但是網路卻是以分為單位,更別說網路的互動性與參與性,遠非一般報紙與傳統電子媒體可以比擬。在這樣的情況下,願意關注某一個特定議題的人,都會選擇以搜尋引擎與社群網站來查找相關資料與獲得最新的訊息,傳統的報紙與電子媒體囿於平台的特性,加上擁有查證消息來源正確與否的壓力,反而成為了資訊傳播的最末端,通常要在網路消息已經廣為人知後,才會跟進報導。因為有這樣的時間差,傳統報紙與電子媒體慢慢失去了某些社會議題的主導權。久而久之,這些傳統媒體報導社會重大議題時,就只能跟在網路之後,也逐漸地失去了市場性。於是早就面臨網路媒體強大競爭壓力的傳統新聞媒體,就只好選擇去擁抱另一種比較被動的閱聽者,也就是本身比較不關注社會議題,較少從網路獲得即時新聞消息的群體。

但是這些比較不關心社會重大議題,比較被動的閱聽者,其閱聽偏好通常也比較軟性,也就是喜歡美食情報、娛樂消息、明星八卦、名人誹聞等,當傳統媒體逐漸發現,他們過去的主要閱聽族群在網路的競爭下早已經大量流失,剩下的閱聽群眾,已經大都是被動型的閱聽者時,傳統媒體為了生存,當然會開始選擇投其所好。再加上台灣社會的藍綠版圖分明,政治議題無論如何都會得罪另外一半的閱聽者,而內部又有專業八卦媒體虎視眈眈,不斷搶食市場,外面則有得罪不起的中共,隨時監看著台灣的媒體。傳統新聞媒體在這樣的環境下,會選擇軟性題材來討好容易討好的觀眾,也就不讓人意外了。只是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台灣的傳統新聞媒體其實已經慢慢失能,幾乎完全失去了深入報導議題的能力,除了極少數的特例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傳統新聞媒體獨立去追蹤挖掘重要的社會或政府新聞,記者淪為美食情報特派員,或被譏笑只會抄襲網路新聞,「記者」在台灣竟然還變成了一種很不堪的負面名詞。

只是傳統新聞媒體必需要瞭解一件事,一個新聞媒體的信譽與其市場絕對是互為因果的,一個新聞媒體如果不能被尊重,那即使在短期內可以靠某些招數來刺激收視率或閱報率,但從長期來看,還是會流失最重要的中堅閱聽者。人是很奇怪的動物,雖然會想在下班後看一些休閒娛樂的消息,但是他決定一個媒體值不值得他尊敬與信任的關鍵,還是取決於這個媒體在社會上所累積的地位。目前完全參透這個道理的報紙就是蘋果日報,雖然這份報紙多年以來每一天都以極度聳動的頭條新聞來刺激銷售量,但是卻聰明的開闢了一個「老總手記」的專欄,為自己的新聞選擇判斷做辯護。如果你不看這份報紙內頁的八卦新聞與清涼照片,每天只讀這個專欄,你還真的會認為這份報紙充滿了社會關懷與道德責任。雖然用「寫真女星紅了以後想要穿回衣服」這樣的比喻有點不倫不類,但是這份報紙至少非常清楚自己在作什麼,並且認真努力的在「市場」與「讀者的信任」之間作平衡。蘋果日報能從八卦小報變成為台灣的第一大報,不是沒有原因的。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9 00:43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19 01:33 編輯

管中祥:當媒體與社會失能,只好上街自我教育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500
作者: 管中祥   2013/07/26  

「大埔事件」發展至今,從土地政策的理性論辯,延燒成嗆堵行政長官的街頭游擊戰。

一切起因於地方政府為求利益,強拆民宅,中央政府自毀承諾,將白紙黑字的協議視為糞土,進而引發民怨,抗議四起。而警察也容不下如影隨形的抗議群眾,枉加罪名,任意逮補抗議者,台灣彷若戒嚴。

雖然在街頭上遍地鋒火,臉書上怒氣沖天,但仍然許多人不知道苗栗大埔到底發生什麼事?也有不少人覺得政府為求發展,犧牲人民利益有何不可?甚至認為這四戶的抗爭只是為了拉高跟政府要錢的籌碼。

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正常,即使對社會抗爭充滿偏見,對爭議事件毫無所知也不用意外,因為在現有媒體與教育的框限下,我們很容易脫離社會現實,對社會無感冷漠。

雖然現在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程已脫離過去的黨國與倫理教育,更重視公民了解及參與社會的重要性,但整體高中教育仍是升學導向,並未受到重視,原本有機會透過課本認識社會的青年,仍被囚禁在升學主義的象牙塔。

「不要輸在起跑點」是這一代人從小就被植入競爭價值,求學過程的各樣裝備,大多是希望未來前途能一片光明。但升學主義的另一面就是利己主義,如果不改變求取功名的教育思維,即使再多的教育改革,也難以培養進步的社會青年。

例如,多元入學方案試圖開啟學生視野,高中畢業生也會在大學甄試時秀出參與過的志工證明。但令人遺憾的是,對部分人來說,這些文件卻只是入學門票的「集點卡」,年輕人對社會的認識依然有限。

大學更成為專業技能的職業培訓所,大學教育思考的不再是關照整體社會,更多時候是在培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求生技能。當然,如何在資本叢林中生存是大學教育的必要學分,但如果大學教育只看重私己利益,不告訴學生如何將其知識用於分析社會現象、解決社會問題,參與社會改革,那麼大學只是職訓中心,是另一個脫離社會現實的「天龍國」。

造成社會冷漠的另一個關鍵是大眾媒體。

這幾年台灣媒體像是患了「公共事務無能症」,大量提供破碎化的訊息,逐漸喪失監督政府與財團的職能。然而,一旦媒體在公共事務無能,觀眾就難以從媒體 知道和公共生活有關的社會議題,也很難激起人們對社會的關心。


也許會有些朋友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例如,「洪仲丘事件」若不是媒體大幅報導,窮追猛打,國防部及總統恐怕也不會出面道歉。

媒體在這事件中當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這恐怕是這幾年的少見的例外。而隨著案情陷入膠著,媒體無能作更多專業與結構性的分析,新聞報導也就越來越荒腔走板。不僅洪家成了新的「休息站」,包括洪仲丘的身家背景、范佐憲有沒有小三?陳毅勳是鄰居眼中的乖巧小孩、網路紅人「李組長」是曹金生的同學等無關案情的新聞陸續登上版面,再加上一堆不合邏輯的臆測性報導,不斷模糊觀眾對議題認識,消耗人們對軍隊改革的熱情。

事實上,媒體大幅報導過多與案情無關的新聞,反而是排擠了更多重要的公共議題。在「Do you know Taiwan臉書專頁」有張圖是這樣說的:

當你今天為洪仲丘發聲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有一天會像上述的事情一樣被你淡忘?

[attach]275714[/attach]

這張圖提醒我們:大埔農地案、賴素如案、林益世案、服貿協議、毐澱粉案、瘦肉精、核四停建案、文林苑案、美國牛肉、台菲海上衝突等事件已經逐漸被我們遺忘。

不過,消失不只是這些新聞,還有台東美麗灣、苗栗反瘋車、屏東永豐棧開發、蘭嶼反水泥廠、花蓮反愛狗樂園、江翠國中護老樹、華光社區拆遷、國道七號開發案、搶救南嵌老屋老樹、關廠工人…。這些有關人民公共生活、社會公平的議題,有些從未在主流新聞媒體出現過,有些早已消失無蹤。

這張圖卡還說:

是誰讓你隨著媒體一窩蜂地自以為「關注」了某些事,但卻只是便宜地在趕流行而已?想想上面這些事的得利者暗自竊笑的嘴臉吧,他們一定在想著「台灣人真健忘,風頭一過就風平浪靜」。

這其實是很重要的提醒,我們對於社會的關注的確不該只是隨著媒體起舞。然而在現實上,媒體卻又是我們重要的資訊來源,隨時隨地都會吸引著我們的目光,引導著我們對議題的認識與理解,一旦媒體沒有報導,有些事彷彿不曾發生。

新聞就像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又有時落,總是一波接一波,不過,那些在媒體眼裡已成浪花的公共議題,雖然像泡沫般消失在電視螢幕,但在現實上卻未必消失,對社會持續造成潛在影響,然而,隱藏在背後的邪惡力量,卻因為媒體的無能導致公民冷漠,繼續逍遙快活。

教育不該讓我們只關心自身的利益,更應該開闊我們的社會視野,促成我們對社會的關心與行動,而媒體不只是作為公民認識社會真實的窗口,對於公共議題的監督也該打到核心。但如果媒體及教室不告訴我們社會真相,不討論解決社會議題的方法、不實踐教育與媒體該有的價值,那麼人民恐怕只能在街頭上自我教育,在街頭尋找社會正義。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9 01:06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19 01:33 編輯

管中祥:一切都因觀眾愛看?
作者: 管中祥  2013/08/09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528

暑假一到,許多傳播科系學生開始到媒體實習,通常會遇到「傳媒生涯」的第一次震撼教育。

雖然在學校裡早已多次談及職場的現實,表明學校強調的價值和媒體實務會有所落差,但親身經歷過的學生,卻更能感受箇中的滋味。

「為什麼我實習的電視台不報導『大埔事件』呢?我們在學校教的不是告訴我們,新聞媒體要監督政府、要為弱勢發聲、要報導爭議性的議題,為什麼我實習的電視台不報導呢?」

一位暑假在電視台實習的同學提出來的疑問,在學校裡,我們告訴學生要有人文關懷,媒體要作為第四權,要監督權力者,但他才剛到職場實習,卻是充滿著疑惑與認知失諧。

其實,不只是此時苗栗縣政府強拆四戶的「大埔事件」媒體不怎麼關心,2010年,苗栗縣長劉政鴻以擴大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公共工程為名,將怪手開進將收成的稻田,強徵民地,用這麼霸道的粗暴徵收手段,即使是當年這麼具有爭議性與衝突性的「大埔事件」,也沒有多少媒體報導。一直到了公民記者「大暴龍」將民眾提供的「將怪手開進稻田中」影片上傳到網路,引發社會激憤,數千農民夜宿凱道抗議殘暴政府,才陸續引起媒體注意。

當時,我也和學生一樣好奇,為什麼媒體不報導?強政府VS.弱農民的組合,非常符合媒體喜好的「強—弱」二元對立的正義邏輯,再加上徵收的手段備受爭議,又有怪手開進稻田的震撼畫面,坦白說,這件事實在太有梗了,但,主流媒體為什麼不報導?

事件持續發展數日,依舊沒有見報。我忍不住問了幾位媒體朋友,為什麼媒體不報導大埔事件呢?

有些人說,苗栗屬於「邊陲」,媒體未必有駐地記者,必須從台中趕去支援,人力不足,難免會漏掉新聞;有些朋友表示,地方政府常強徵土地,如果沒有大規模抗爭,通常不會報導;也有記者表示,其實當天有媒體到了現場也作了報導,但後來長官覺得其它事情更重要,就把新聞撤掉了;有人說,這種議題太複雜了,要報導得花很多時間,實在太耗費成本;也有朋友直說:這些農民還不是想要錢,幹嘛要幫他們報導?當然,也有朋友隱誨地告訴我:你也知道地方政府和媒體的關係,這種事怎麼可以隨便報導…..

媒體不報導「大埔事件」的原因很多,有媒體組織的運作邏輯、有新聞價值的選擇標準、有記者個人的主觀的道德判斷、也涉及到媒體的工作成規,當然,還有複雜的政媒關係。

「你的長官怎麼說?」我問那位在媒體實習的同學,因為,我也很想了解,電視台為什麼不報導「大埔事件」?

「因為觀眾不愛看啊!」電視台的長官這樣回答那位實習同學。

這樣的答案雖然和之前記者告訴我的內容不太相同,但並不意外,大部分以收視率為導向的媒體應該都會這樣回答。

商業媒體經常會把「觀眾愛看」作為新聞選擇與製作理由,特別是當面臨外界批評時,「觀眾」更成了擋箭牌,彷彿媒體內容的生產完全掌握在觀眾手上,但事實真是如此?

就拿洪仲丘事件來說吧,不論是對軍方的監督或者對白衫軍的鼓舞,新聞媒體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這則新聞之所以會被報導,並不是因來自那位觀眾的要求,而是媒體的專業判斷。同樣的,當這則新聞逐漸走向瑣碎化,許多和案情無關的新聞也紛紛出籠,但這些新聞的出現,應該不會因為任何一個觀眾打電話給電視台說:「您好,我想知道洪姐姐的男朋友是誰,播給我看好嗎?」或者,「親愛的總編,542旅中士陳毅勳在高三改名之後,是不是從此人生就被帶賽呀?是不是幫我問一下風水師呀?」這些被認為「腦殘」的新聞,一樣不是來自那位觀眾的要求,或者為滿足那位觀眾需求而作,相反的,同樣是來自於媒體本身的「專業判斷」。

新聞的產製是個複雜的過程,就如同「大埔事件」是否與能否報導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角力,包括:新聞價值的判斷、媒體工作者的分析能力、經營者對市場喜好的預測,以及媒體與外部力量(如:廣告主和政治勢力)的攪和。

這些角力後的結果也反應或限制了媒體的專業能力,但與觀眾是否愛看並沒有必然關係。但這樣的說法媒體經營者未必認同,也許會說,你看,收視率不就反應了觀眾的喜好嗎?

嚴格來講,收視率最多只是顯示觀眾在眾多頻道的選擇結果,未必代表觀眾的喜好,也未必反應觀眾的意願。更何況,訊息生產的權力是掌握在媒體的手上,如果媒體不作報導,觀眾又如何能選擇呢?

這並不是說觀眾的喜好不會影響內容的生產,和觀眾有關的種種市場因素的確在媒體產製過程中具有影響力。但這些市場因素究竟反應的是觀眾的喜好?或者是收視率統計方式的謬誤?還是只是媒體主管依據過去經驗,自以為是的揣測?恐怕都得仔細說清楚。更何況,影響新聞生產的因素多且複雜,這些都是媒體「專業」判斷的考量,新聞運作也強調獨立自主,豈能把責任推給觀眾?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19 01:19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19 01:33 編輯

反服貿抗爭 公民、獨立媒體參戰
作者:洪郁婷
http://e-info.org.tw/node/98321

「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The punishment which the wise suffer who refuse to take part in the government, is to live under the government of worse men."──柏拉圖

3月18日下午,抗議黑箱服貿的民眾透過網路號召,聚集數百人包圍立法院,而當晚佔領立院的訊息,先是透過網路延燒,媒體才聞風而至。

當網路上流傳著紛雜片段的各種訊息,新聞媒體能不能做好傳達即時訊息,報導真實情況的工作,將青年佔領立法院的原因、訴求始末傳達給其他民眾了解?

318佔領立院當晚,初時媒體並不多,透過臉書等社群團體串連訊息,這把反服貿之火才有如燃原之火蔓延開來。攝影:林育朱。


主流媒體失能  真相為何?

結果令人失望,當媒體進入議場,報導焦點卻是民眾在議場中睡覺、喝酒、穿著打扮等個人行為,對佔領立院的訴求卻避而不提,甚至試圖引導學生轉移焦點,彷彿這些人大費周章的佔領立法院只是為了搞破壞,只是和同學朋友到立法院來玩。

到底,群眾為什麼要佔領立法院?代替媒體將現場訊息確實傳達給大眾的,是議場內的民眾以一台Ipad和一雙拖鞋的超克難裝備轉播現場實況,是場內新聞所學生將現場情況轉播到CNN公民網,是公民媒體即時傳送出立法院現場情形。

3月24日,行政院長江宜樺下令驅離佔領行政院的群眾。在驅離手無寸鐵的群眾之前,警察有計畫地撤走媒體,隨後來臨的是台灣最黑暗的一夜。從午夜到清晨一共6波驅離行動,是夜眾家新聞都在轉播鎮壓現場畫面,但多數民眾一覺醒來之後,只剩地面積水和總統府外的層層拒馬,黎明前的鮮血和哀號只餘片段,而台北城寧靜異常。

當江宜樺在電視上輕描淡寫地說,警察是以拍肩膀的柔性方式驅離民眾;當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為了太陽餅大喊委屈。網路上正傳遞著當晚的公民影像紀錄:我們看見手無寸鐵的民眾被警察打得頭破血流;學生手勾著手躺在立院大喊我愛台灣;而行政院內的學生被警察團團包圍。

看過影片的人絕對會懷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會在極度驚慌緊繃的情況下去偷吃太陽餅?


台大E論壇、G0V  提供可靠即時資訊放異彩

當媒體不再報導真相,或用篩選過的新聞罐頭餵養閱聽人,究竟是誰傷害了台灣人的信任?除了網路各大論壇的各種片段消息,台大新聞系E論壇發布的即時新聞,在3月24日後的短短幾天,FB專頁讚數從數千成長到10萬,儼然成為網路上最可信的新聞來源之一。而台灣零時政府G0V,在學生佔領立院後搶在第一時間提供現場畫面與文字轉播,也是民眾獲知現場情況的可靠來源。

出於對媒體的不信任,民間在3小時內募集到足夠的金額,買下蘋果日報和紐約時報廣告版面,搶回麥克風為自己發聲。

而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689 號保障一般人為提供新聞所進行的採訪行為,網路上出現了「公民記者證」,鼓勵一般民眾成為自己的媒體,深度參與了解公眾事務,提供大眾更接近真相的新聞。


拉回傾斜第四權  公民記者監督政府

網路上提供了公民自製記者證的程式,鼓勵一般民眾成為自己的媒體,監督政府。

公民記者大暴龍曾揭發苗栗大埔毀田事件,上週二(3/24)他帶領大安社大公民記者課的同學們到立法院外,實地觀察公民不服從行動。同學們在現場觀察發現,包括反核、反徵收、同志婚姻等,各種不同社會議題的人士都到場聲援。

這些議題與反服貿行動的共通點,在於現行體制無法救濟他們面對的困境,人民為了自救被迫使用公民不服從權。公民記者透過採訪互動,加深自己對社會運動的了解與連結,積極關心公眾事務,進而成為稱職的公民。

大安社大環境大聲公,培訓環境公民記者,上週二也在資深公民記者大暴龍帶領下,來到反服貿抗爭現場,也巧遇環境記者朱淑娟。攝影:洪郁婷。

公民記者、媒體的參與,將傾斜的第四權導回正途,也有人說網路的力量已成為監督媒體的第五權。的確,公民影像已然成為新的力量,紀錄片《誰叫你不乖》(You Should have Stayed at Home),紀錄2011年G20高峰會時,多倫多街頭的和平示威遭到政府的武力鎮壓,當加拿大政府矢口否認使用暴力時,民眾手機裡的公民影像紀錄遂成為最有力的武器。

監督政府無疑是公民責任,也不僅是在街頭抗爭保留紀錄,平時也應積極監督政府運作。例如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不只長期監督國會開會,並提出評鑑報告,淘汰不適任的立委,改善國會生態。平常對政治保持關心,以免被糟糕的人統治後,三不五時要上街抗爭,得不償失。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20 13:18
angrybirds 發表於 2014-4-19 00:29
媒體已被學運亂了二十多天了
      這段時間社會發生了多少需要我們更關心的事情
      沒人報!


「只有小確幸,會有大不幸!」
服貿以外議題(更新版3.0)
早一點關心,以免來不及關心

法案、政策與權益

兩岸監督條例:http://ppt.cc/7I-L
貨貿:http://ppt.cc/sfmI
自經區:http://ppt.cc/MpCd
反媒體壟斷:http://ppt.cc/tU8d
多元成家:http://ppt.cc/r~DM
課綱微調:http://ppt.cc/IpQa
勞基法第28條修正案:http://ppt.cc/iDd4
動保法TNR:http://ppt.cc/P61M
竹大附小融合校區:http://ppt.cc/CdeI
心理師法修正案:http://ppt.cc/t5gQ
國道計程收費爭議:http://ppt.cc/08bL
集遊法爭議:http://ppt.cc/PFmc
電信法T9案:http://ppt.cc/i0BQ

土地正義、居住正義

慈濟內湖開發案:http://ppt.cc/ELsG
淡海二期:http://ppt.cc/Y2Hd
南鐵東移:http://ppt.cc/p~mM
文萌樓:http://ppt.cc/G1J7
台科大告蟾蜍山阿嬤:http://ppt.cc/Ph~O
華光社區:http://ppt.cc/uESz
桃園航空城:http://ppt.cc/aV7e
林口世大運開發案:http://ppt.cc/k8Mj
碧潭吊橋:http://ppt.cc/0K4q
都更條例:http://ppt.cc/P3oG
台大農場原住民保留地爭議案:http://ppt.cc/QyO~
新竹監獄日式建築群:http://ppt.cc/CKa2
南港瓶蓋工廠:http://ppt.cc/iRNJ
彰化台鐵宿舍村:http://ppt.cc/23uk
基隆港西二三號碼頭倉庫:http://ppt.cc/brkT
臺北機廠:http://ppt.cc/bkE9
大埔事件:http://ppt.cc/zmLy
卡地布、加路蘭反遷葬:http://ppt.cc/l7H0
蘭嶼東清七號地:http://ppt.cc/~wvx
日月潭向山邵族BOT:http://ppt.cc/-HcA

勞動權益

警察權益:http://ppt.cc/c0V3
大學生研究生勞動權益:http://ppt.cc/HQ1s
護理人員權益:http://ppt.cc/stXu
國道收費員權益:http://ppt.cc/OFPq
醫師權益:http://ppt.cc/XKym
華隆自救會:http://ppt.cc/SR-z
關廠工人:http://ppt.cc/u7Nh

環境正義

六輕:http://ppt.cc/VkqG
苗栗外環道:http://ppt.cc/h9LM
苗栗裕隆三義二廠建案:http://ppt.cc/e-2q
核四:http://ppt.cc/zZxB
中科三期:http://ppt.cc/9gO3
苗栗苑裡反風車:http://ppt.cc/QAYN
台東美麗灣:http://ppt.cc/Q42u
大雪山纜車:http://ppt.cc/tSkM
水源保護區開發草案:http://ppt.cc/T3bU
台南龍燈毒農藥廠事件:http://ppt.cc/xkQe
台南統一夢世界:http://ppt.cc/Kf3d
台南新吉工業區:http://ppt.cc/up6n
桃園觀新藻礁:http://ppt.cc/SBdM
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案:http://ppt.cc/eUef
蘭嶼核廢料:http://ppt.cc/Nuvl
花東發展條例:http://ppt.cc/865x
彰南工業區開發案:http://ppt.cc/ByPd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4-20 13:30
annasui 發表於 2014-4-20 13:18
「只有小確幸,會有大不幸!」
服貿以外議題(更新版3.0)
早一點關心,以免來不及關心

還好有學運,讓很多公共議題被關注,例如龍燈案,台南政府目前撤銷龍燈農藥廠庫建照。


南市長籲龍燈說清楚

〔自由時報記者吳俊鋒、洪瑞琴/台南報導〕「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發起奮抵農藥巨獸入侵的靜坐抗議昨上午展開,逾五十人陸續參與,包含夫妻檔、學生,甚至一家老小等,攜手守護家園,希望在新化設廠的龍燈集團撤資,活動總召許明揚強調,將持續連署行動,表達反對污染產業進駐地方的堅定立場。

台南市長賴清德則籲請龍燈說明清楚,與新化居民及關心公民直接對話。他表示,龍燈董事長公開宣布爭議疑慮未清楚說明前不會動工,市府工務局原已核發龍燈的一般廠庫建造執照,在四月十二日逾期失效,藉此程序歸零時刻,大家冷靜理性公開對話,釐清事實,「讓證據作最後決定」。

連署支持已逾4千人

質疑龍燈新化開發案恐毒害家園,大目降綠色環境陣線在武德殿前發動靜坐,前晚舉行誓師,截至昨天下午,到場簽名支持者已超過四千人。

靜坐早上七時在武德殿前開始,雖然一度飄著細雨,仍澆不熄民眾反龍燈的信念,直至晚間六點許,首日活動結束,新化區長姚溪海也到場關切,對大小朋友守護家園的信念相當感動。

參與靜坐的黃姓夫婦認為龍燈案不夠透明,是引發抗爭的主因;中正大學物理系二年級陳世昌提到,有污染疑慮的工廠,竟蓋在農地旁,「確實很誇張」,雖要期中考,也專程返鄉抗議,搶救自己的家園,新化人責無旁貸
https://tw.news.yahoo.com/%E8%AD ... D%90-004113422.html

新化高中三年級蔡宗霖、黃姿瑜則不希望當地因為污染而成了癌症村,決定挺身而出,這次的事件,他們上網蒐集很多資料,增長知識,最重要的是學習參與公民運動。

新化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王榮森表示,他們並非反商,一樣歡迎鮭魚返鄉,但重點是要選對地方,如果龍燈進駐工業區,當然沒意見,也就不至於惹議。

雖然龍燈的建照已被撤銷,但許明揚強調,今天上午的靜坐仍會持續,依每週六、日的時間表進行,他能感受到市政府解決這次爭議的善意,但希望可以獲得官方保證,未來任何有污染之虞的產業要進駐新化,都不能核准。

至於靜坐何時退場?許明揚說,要視事件後續發展而定,但堅守環保的態度不變,未來會持續連署行動,展現更強大的民意力量。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1 12:47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1 12:52 編輯

這次太陽花學運  媒體密集的報導  很多過去零星出現的問題也密集展現


例如  我一直不明白怎麼會出現預言式報導

過去選舉時  經常出現各台開票數大幅領先中選會與各候選人資料
有時一下開出很多票數  接著停頓等待  或者下修數字

還有平面媒體常會為了截稿時間壓力  有時會賭一賭  
下面這篇2003年的文章  就舉了不少例子
http://www.ashaw.org/2003/11/blog-post.html
除了輕率推論或賭徒心態
更可怕的一種是  新聞事件仍在發展中
記者早已經決定自己的新聞內容
下面影片是經濟部到交大舉辦服貿說明會時
8:55分中央社記者已經寫好新聞  內容是學生提問  部長一一回答
然則現場實際情況卻是8:55還沒進入Q&A階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97ldbUzEo

還有一種  我稱之為"準備好立可白"式的報導

在學生與公民團體攻進行政院那夜  
除了不斷重播重口味畫面  跑馬燈出現闖入院長辦公室  機密文件被竊/遺失的消息
接著開始有些名嘴  討論起學生怎麼有辦法熟門熟路的一進去就跑到院長辦公室
因為這新聞  我對"機密文件被帶出或被竊"也驚嚇很久@@
當晚陳文茜小姐也發表了看法
沒想到  隔天行政院發言人澄清 沒有闖入院長辦公室  沒有文件遺失
事後  我們的媒體沒有告訴我們"一度傳出文件遺失"是怎麼傳的?
為什麼會先後報導?
過程中有沒有人去查證過消息來源?
可是錯信新聞的陳文茜小姐已經和感到憤怒的學生有了更深的摩擦
如果學運的新聞讓你不喜歡
那回想一下媽媽嘴事件  媒體如何研究老闆呂炳宏的生活與其他合夥人的行動
這些人一夕之間幾乎被媒體定了罪  然後呢?
只要拿出立可白把過去的報導擦掉  傷害就跟著消失?
還是一邊拿出立可白擦掉後  一邊又在塗掩過的空白上面繼續編寫十幾二十天報導?


許多謠言與衝突  不就是因為這種輕率出現的新聞產生?
我們需要多元的觀點
一如需要吃些青菜  魚肉和米飯
但我們需要黑心食品或餿掉的食物嗎?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1 12:49
http://2013bestinput.pts.org.tw/films_2.htm

狗仔狙殺令
丹麥 / DR電視台 / 紀錄片 / 38分鐘 
Denmark / DR / Documentary / 38'
導演 Director / 特勒爾斯‧尤韓森Troels Jørgensen
影片介紹:
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竟登上各大報新聞頭條,一夕之間成了殺人犯,輿論壓力幾乎讓你精神崩潰,成為人人喊打的全民公敵,也漸漸懷疑自己是否在無意識下犯下罪刑。如同電影般的情節,在丹麥一個寧靜的小鎮真實上演。簡直是丹麥版「媽媽嘴案」,這起羅生門兇殺案,在媒體誇大渲染、未審先判下,新聞報導與司法調查的界線已愈見糢糊……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21 14:20
rainbow 發表於 2014-4-21 12:47
這次太陽花學運  媒體密集的報導  很多過去零星出現的問題也密集展現

許多謠言與衝突  不就是因為這種輕率出現的新聞產生?
我們需要多元的觀點
一如需要吃些青菜  魚肉和米飯
但我們需要黑心食品或餿掉的食物嗎?

+1

媒體需要對於報導內容真實性與媒體良知負責,假如淪為{文創產業},那麼,新聞報導就跟{類戲劇}並無二致。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4-21 16:12
我個人認為....
不論從社會學、政治、新聞倫理或哪個方面取徑,都可以得出台灣主流媒體不正常的結論。
媒體沒有站在深化民主的角度,反而製造腥羶色對立,如同政黨不斷激化藍綠衝突鞏固基本盤一樣。
不過,媒體或政治,不也是群眾外顯?許多問題本質歸咎於民眾自己的思考判斷能力。

還好有網路及公民平台,至少給不欣賞主流媒體的人有一絲喘息空間。

以後要看綜藝節目,請看主流媒體,要思考學習,請上網看公民平台。





作者: 遊民    時間: 2014-4-21 16:15
對傳統報紙  雜誌  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其他人對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都不會比媒體老闆的看法重要
所以
還不如關心自己參與的媒體~網路等...
上述這些傳統媒體的弊端
新媒體也未必沒有

反思自己能做的會比較有用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2 10:24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2 10:28 編輯
遊民 發表於 2014-4-21 16:15
對傳統報紙  雜誌  電視等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其他人對傳統媒體的看法如何


謝謝遊民大哥的留言

我標題會侷限在傳統媒體
一來是限縮範圍在大家較熟悉的載體   容易討論
二來是因為傳統媒體目前依然是多數人消息的主要來源
最重要的是  我們已有較長的觀察期間去尋找盲點
以及檢視自己是否在這團混亂中也扮演了相當的角色

誠然  傳統媒體進入限制較高  媒體老闆的想法也較容易展現的內容的選材與演繹
有一段時間  我發現某新聞台強力報導另一新聞集團被抗議的畫面
同時  被抗議的該新聞台同樣頭條處理某報創辦人之子的官司風波
看見兩個新聞台的處理方式  
我只感到一種看著兩個小孩吵架的荒謬
媒體老闆的想法是否在其中扮演了角色?
我猜想是有的
但我認為  一般老百姓也在餵養這樣的媒體和新聞選材
當我們看著媒體的荒謬表現時  是不是也該自問自己有沒有在其中看熱鬧或拍手叫好?
就像如果不是香精受到喜愛  我們怎麼會讓自己的味蕾慢慢麻痺到分辨不出麵包滋味?
我認為  傳統媒體的某些崩壞和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鑑古知今
當發生在新媒體或互動網絡上  恐怕會比傳統媒體更快速蔓延

檢討媒體的目的  並不是要大家有一種千錯萬錯都是媒體害我出錯的輕鬆
而是期盼大家同時想想   我們在其中是否也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作者: 遊民    時間: 2014-4-22 14:19
rainbow 發表於 2014-4-22 10:24
謝謝遊民大哥的留言

我標題會侷限在傳統媒體

遊民對媒體的要求是
<發現真實,客觀報導>
發現真實自不待言
遊民對客觀報導的定義是
不加入價值判斷的敘述

並不一定要看老闆的政治立場
才知道媒體是否客觀報導
舉例來說
文字運用有時可以表達出正負不同的評價
"X新聞"在學生退出立法院時
報導用的標題是"光榮退場"四個字(遊民會用"學生退場"或"學運退場"來描述)
光榮一般是正面評價
這四個字其實就表現了媒體本身的立場
其後的報導就很難讓遊民相信媒體是客觀的

網路上的討論亦若是
用正面的文字形容已方
用負面的文字形容對方
如果是表達自已立場也就罷了
如果文中加一句"理性討論"
遊民就會覺得這句多餘了

看得出rainbow大想要"理性討論"的用心
只是遊民覺得不大可能在網路上做到這點





作者: phantom    時間: 2014-4-22 20:21
我們對於媒體的要求,不在他是否公正客觀,而在他是否盡到該盡的責任。
公正客觀不是用來評價媒體的,就像顏色不是用來描述距離的長短。
一個媒體是否絕對的公正客觀,是由人來判斷,而且是要由一個或一組被認定為絕對公正客觀的人來認定。這樣的一個人或一組人是否絕對的公正與客觀,也是要由其他的人來認定,而不是由他們自己來認定,而且這些人還要比那些被認定為絕對公正與客觀的人還要更公正與客觀,這樣他們也才有資格來認定誰是絕對的公正與客觀。
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往上推,我們將永遠找不到具有資格判斷別人是否絕對公正與客觀的人。既然找不到這樣的人,而是否公正與客觀又必須由人來判定,我們可以說,絕對的公正與客觀不存在。
也許絕對的公正與客觀標準太高,我們應該降低標準,要求媒體只要有「相對」的公正與客觀即可。可是問題還是一樣,所謂的「相對」,還是要由人來判斷,誰有資格來判定某媒體是否相對的公正與客觀?同上的推論,我們最後還是會發現,所謂的相對的公正與客觀也不存在。
因此,我們對於媒體的要求,不在他是否公正客觀,而在他是否盡到該盡的責任。媒體有許多的責任,但這些責任當中,並不包括公正與客觀報導的責任。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22 20:54
既然講到洪案,我只能說,標準的內幕重重!

光是那DVR就搞不好有得牽拖一堆.....事情可以好好討論囉!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2 21:33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2 21:36 編輯
savard 發表於 2014-4-22 18:09
同意+1
其實我也不認為能理性討論什麼
當Rainbow大提到媒體,只講媽媽嘴案,卻刻意也或許是忽略不提洪仲 ...


savard大  我感謝每一位到此樓討論的網友
但.......唉.......
我只能說  我提到媽媽嘴案  是因為那層樓下面我分享的影片正號稱"丹麥版的媽媽嘴案"
願不願意相信  我只能說我問心無愧

廣大興案時  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新聞給煽動
看到一個個標題為"怒...."的新聞片段  我也跟著怒了
後來反省自己  對於自己還沒深入去了解一個事件  就怒起來
一方面覺得不可思議  另一方面也深自警惕

到了洪仲丘案開始  我對電視新聞已經呈現一種全然困惑
面對爆料式  預告式  平面式新聞探討  我已不曾完整的看完單一談話或新聞專題
所以腦海中除了一個個片段  我不知如何去討論這個主題
因為每一個電視台的新聞片段都那麼相似  
況且  您也已經分享了關於該案的文章  不是嗎?
如果您認為您提到的那些題目很需要討論
這是一個公開的園地  提出來即可  不是嗎?

我開版時初衷很簡單  只是想找出一些大家可以溝通討論的模式
如果所有人立場想法都一致  已經那麼有默契  也不用溝通去尋找僅存的共識了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2 22:07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2 22:08 編輯

從愛北大開始有網友討論分享學運新聞以來
我就表明自己認為應該要"傾聽"學運的部分訴求  這一點我從其他討論串開頭就說過

我主張"傾聽"    是因為我認為有同理心的傾聽才能開始溝通
一個不溝通的社會 難道要一直彼此衝突和傷害?
一個不能溝通面對的社會  難道要一直彼此劃分?

但請注意  我主張"傾聽"  
可從未主張  要"贊同"這場運動所含蓋的一切訴求 抗爭手段  公民團體  等等   
在另一個上千樓的討論串裡  
我分享過我自己看完學運青年訴求後  自己能理解的擔憂
如果在質疑我別有用心之前看過的話  
我著重在風險分散  貧富不均  租稅制度  這些崩世代的隱憂  與韓國困境

在這個版上討論的各位  有人曾經打電話去過任何政府單位提問或建議過嗎?
我有  我看到政府關於要追上韓國的想法後
打電話去建議是否能於說明中加上"如何因應或面對如韓國發生的社會問題"

難道因為發表過言論  就表示我對所有學運的訴求  方法  參與的公民團體都支持?
請恕我沒辦法這麼包裹式的支持  
這場運動到後來  參與的公民團體之多   涵蓋的主題之廣  
即使我一直設法去了解  也了解不完@@  
如果您反對學運  難道也能說全部公民團體的訴求您都覺得不正當?

我認為社會需要衝撞的人  也需要腳踏實地勤懇生活的安定力量
我尊敬衝撞體制者勇氣   也敬佩安定的力量  
但這不表示衝撞者永遠是對的  安定永遠是好的
有時衝撞者會提醒我們思慮的盲點  但有時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安定會讓社會有餘力去涵養生息  但有時也會遲於因應

開這版  我只是認為  不和解的社會  不是我們該走的路
作者: dora0102    時間: 2014-4-22 23:03
台灣最令人作噁的就是媒體,

只要被它纏上了,不論是非黑白,算你倒楣!

加上一頭熱盲從的民眾.

及看報紙做事的馬政府,

造就了今日的台灣.
作者: 歸真    時間: 2014-4-23 06:11
本文章最後由 歸真 於 2014-4-23 06:20 編輯
阿伯 發表於 2014-4-16 18:01
又是一篇口水文!太明顯的立場先決設定!樓主先決偏向學運的論訴文,披著假客觀中立的外衣!請君入甕試圖再 ...


讚!送100分給你
媒體?只要是媒體都爛

現在是網民治國,網軍打仗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23 08:38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23 09:04 編輯
rainbow 發表於 2014-4-22 22:07
從愛北大開始有網友討論分享學運新聞以來
我就表明自己認為應該要"傾聽"學運的部分訴求  這一點我從其他討 ...


rainbow大大
這網站沒有比你更理性的了 加油
台灣需要多一點像您這樣的人

作者: hui_ching    時間: 2014-4-23 09:29
最起碼許多人似乎有共識台灣的媒體亂象不公正的報導、製造假新聞、煽動群眾,還有水準低落的發言,但大家還是拼命的轉貼媒體的報導不是嗎?大量引用某某人的發言代表完全符合自己的意志想法?個人認為除法律條款或數據有其不可更改可直接引用,若在"意識形態"立場的討論,完全引用報導或某人發言,難免有歌功頌德立場偏頗。

PS.曾在某新聞事件中,見到記者追問受害者家屬(被害者死亡):『你現在很傷心嗎?很憤怒嗎?』這......不是廢話嗎?我真的想請這些記者們,能不能不要在事件當下追著受害者家屬要求發表心情言論了,其實很多人當下是不想發言的,而電視機的民眾們也看到他們的傷心憤怒,不需再加油添醋了。>"<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3 10:03
我決定開始等待佛祖降臨
由佛祖主持網路論壇跟製播新聞
絕對沒有特定立場  眾生平等又理性  
我們就繼續監督別人  無須回頭來看看自己  也不用尋求溝通的可能了
由佛祖來數相集會  講議正事  集眾人之意見圓滿解決  帶領大家過六和敬的生活
這樣真的很輕鬆耶!  


作者: 蜘蛛人    時間: 2014-4-23 10:51
rainbow 發表於 2014-4-23 10:03
我決定開始等待佛祖降臨
由佛祖主持網路論壇跟製播新聞
絕對沒有特定立場  眾生平等又理性  


我很喜歡看你對事情的看法與分析,雖然思考角度不見得每每相同,但總是帶給我不同的思考。

理性溝通.傾聽.沒有預設立場,才有可能異中求同。

假如對於不同意見者,就貼標籤.謾罵.要人閉嘴或刪文,我想台灣民主深化是需要改進的。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分享~~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4-4-23 13:38
本文章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4-4-23 15:49 編輯

有一家電子媒體,全天候轉播學運,內容清一色偏袒學生方,
對學生和暴民的違法作為,視而不見,
對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和部分執政黨立委,極盡羞辱之能事,
媒體不能沒有是非,沒有公道,
.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23 14:10
本文章最後由 annasui 於 2014-4-23 14:38 編輯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4-4-23 13:38
有一家港資的電子媒體,全天候轉播學運,內容清一色偏袒學生方,
對學生和暴民的違法作為,視而不見,
對我們的 ...


說得太好了
那些暴民和港媒怎麼可以批評馬英九總統還極盡羞辱
根本就是為了迎合大眾為了收視率真是低俗
作為一個有良心有良知的媒體應該要跟執政黨同聲共氣才是
那些不幫政策辯護的媒體無疑是暴民的幫兇
唉 我開始懷念起兩蔣時代
如果回到兩蔣時代看這些暴民還敢不敢囂張


作者: 遊民    時間: 2014-4-23 14:44
遊民先前提到<發現真實,客觀報導>
客觀是相對主觀而言
遊民認為
報導中加入主觀的價值判斷
會影響報導的真實

以遊民先前提到的"光榮退場"及"學生退場"或"學運退場"來說明
學生,學運,退場屬於中性的文字
文字本身不帶褒貶之意
所以是客觀的
光榮,退場四個字中
退場固然是中性的
光榮則是正面的文字
帶有價值判斷
所以是主觀的

文字本身是正面,負面或中性
或是由於歷史典故
或是社會約定成俗
應該不是少數人在短時間內可以形成共識
因此
似乎不存在由某些人來評斷某些人是否客觀的問題

遊民認為
價值判斷是各人因自身價值觀所為的判斷
媒體工作者只需客觀的敘述真實
無需媒體工作者在報導時加入本身的價值觀
以免影響閱讀者的價值判斷


先前的發文可能造成某些誤解
遊民說明一下
從遊民以往和Rainbow大討論問題的經驗看
Rainbow大是可以討論的
如果Rainbow大認為遊民有反諷之意
遊民於此致歉(遊民並無反諷之意)

作者: sapling    時間: 2014-4-23 15:28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4-4-23 13:38
有一家港資的電子媒體,全天候轉播學運,內容清一色偏袒學生方,
對學生和暴民的違法作為,視而不見,
對我們的 ...

分享一個經典主播, 這家媒體就是喊別人壟斷自己卻壟斷的好榜樣


作者: Dailybread    時間: 2014-4-23 15:46
本文章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4-4-23 15:50 編輯
annasui 發表於 2014-4-23 14:10
說得太好了
那些暴民和港媒怎麼可以批評馬英九總統還極盡羞辱
根本就是為了迎合大眾為了收視率真是低俗


尊重你的發言權.



作者: annasui    時間: 2014-4-23 17:13
Dailybread 發表於 2014-4-23 15:46
尊重你的發言權.

大大改掉內容
這樣別人會看不懂前後文啦
我覺得你的說法的很精闢說
我還特地留下來教小孩

有一家港資的電子媒體,全天候轉播學運,內容清一色偏袒學生方,
對學生和暴民的違法作為,視而不見,
對我們的總統,行政院長和部分執政黨立委,極盡羞辱之能事,
香港過去是殖民地,現在是中國統轄的特別行政區,
沒有主權,沒有民主制度,拼命賺錢就是王道,港人應早已習以為常.
如果要爭取民主人權,應該把矛頭對準北京,
不能因為台灣是民主自由的政體,就可以恣意批評政府和我們的元首.
就可以沒有是非,沒有公道,
如果是為了收視率,那居心就更是低俗可議了.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3 18:20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3 18:36 編輯
遊民 發表於 2014-4-23 14:44
遊民先前提到
客觀是相對主觀而言
遊民認為


遊民大哥  謝謝您的溫暖  
雖然我們不是事事看法相同  但請相信  從我們過往的交談  我知道您沒有反諷之意
很多您的意見  我都有注意  

以下 我想離題跟您聊一下曾發生在我身的事
由於參與反殯的抗議  
在發傳單或擺攤時會直接接觸到一般民眾
遇過不少人罵我是民進黨派來亂的
還有人說我們是亂黨   是要害馬英九
一開始我會解釋他們誤會了
後來會說明站出來是因為過程有多少地方不合程序正義  
但我發現   這些人不想聽
我被吐過口水和被揉成一團的傳單丟過
在網路上被質疑是網軍  還有人說我跟eva同一人   
別有用心的在網路用各式帳號發言要打擊政府
但您見過我   應該知道我是實體存在的一個人  
寫陳情信  因為家裡電話太好記  結果回電的承辦人員還問我是什麼組織?
我說我是小老百姓  你不是有我的身分資料可以查嗎?
對方說一般人怎麼會是這種電話?
我只能苦笑告訴對方  跟中華電信買就可以了

後來  拖吊場事件  我們送了一份提案到我目前居住的社區
希望管委會討論是否可以張貼相關訊息
然而  這份住戶提案根本未被討論  因為被某委員認為我們是搞政治活動
當時費了很多周折  解釋說明這個活動並無政治反動意涵
沒有該委員認定的政治人物參與其中  提案的住戶沒有參與政黨
相反的  還是另一位文宣有出現過在社區的議員幫我們送交陳情書
最後  這份提案終於被討論了

當時我很困惑  一份住戶提案需要先檢查提出的人是什麼顏色嗎?
一個議題的意見陳述  必須要政治正確才有權發言?
就算我今天是他們猜想的任何政黨黨員  
住戶提案不該被討論  而後再經由會議駁回?

很諷刺的是  當時帶領抗議的林里長和朱老師  
現在都在爭取國民黨議員的競選資格
當時  又是多少人信誓旦旦說是綠軍的活動?  
我從未參加任何黨派  未曾參與任何政黨活動
第一次參加的街頭抗議是反空汙      
參與了合法申請的街頭抗議就再也政治不正確  從而思想也不正確?

而今天  如果主張台獨/參與在野黨/只是主張傾聽同理  
就政治不正確  立場不正確  思想也不正確  沒有發言或討論的正當性?

每個人因為生活經歷  教育  家庭背景等差異
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和選擇排序
這不代表別人都失去理性才會跟自己排序不同
我一直主張要傾聽  要去看其他人的想法中是否也有自己思慮不周之處
那是因為我認為人無完人  
何以證明自己思考完備 思慮周延 態度理性  體察眾生  毫無偏頗?

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小島
如果只有不斷對立  永遠都認為是別人在製造社會成本  這社會如何前進?

今天質疑我的所有朋友  我不知道如何能達到標準  
以前我以為正因為每個人都不完美  所以需要大家彼此扶持  互相同理溝通
每個人的排序或許不同  但社會整體會決定出讓最少人受傷的方向

現在........我想.......等待佛祖降臨吧!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3 18:36
savard 發表於 2014-4-23 17:55
Rainbow大:
如果我有冒犯到,或讓你感到不舒服之處,我在此道歉
其實現在提什麼案都不太客觀,或許媽媽嘴 ...

謝謝您的回覆  請放心  我有感受到您的善意
我會仔細思考您的意見

我覺得政治一如柴米油鹽醬醋茶
不需過度激情  也無須避之無恐不及
畢竟政治是眾人之事  每天都會碰到

理性的討論空間.....我的想法是硬碰硬往前衝就擠成一團  
退一步  才會出現可以討論的禮貌空間
有時  
退步原來是向前  

作者: 遊民    時間: 2014-4-23 20:00
rainbow 發表於 2014-4-23 18:20
遊民大哥  謝謝您的溫暖   
雖然我們不是事事看法相同  但請相信  從我們過往的交談  我知道您沒有反諷 ...


eva我也見過
不是同一人這點我可以幫忙證明

這篇所說的
等我想想後
併到另一篇一起回答你吧


作者: scott0815    時間: 2014-4-25 15:33
本文章最後由 scott0815 於 2014-4-25 15:43 編輯

說個笑話,
apple 是綠色, 熟了變紅色.(可能還是青apple)
沒有藍apple.

事先已決定立場後,就會有色盲.
媒體要中立.


rainbow 的這句話,深深讚同

"理性的討論空間.....我的想法是硬碰硬往前衝就擠成一團  
退一步  才會出現可以討論的禮貌空間
有時  
退步原來是向前  "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5 17:45
本文章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4-4-25 17:51 編輯

https://tw.news.yahoo.com/ncc%E8 ... 5%B7-084922746.html

NCC被提名人 各有專長
中央社中央社 – 2014年4月25日 下午4:49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25日電)行政院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提名人選杜震華、翁柏宗及陳憶寧送立法院審查;3名被提名人專長分別是財經、電信與傳播。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組織法規定,置委員7人,均為專任,任期4年,任滿得連任,由行政院院長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NCC目前除主委石世豪、副主委虞孝成外,另有委員江幽芬、彭心儀、劉崇堅、魏學文等4人;2013年NCC委員被提名人汪用和在立法院進行資格審查時未過關,目前尚有1名NCC委員空缺未補實。
這次行政院提名杜震華、翁柏宗及陳憶寧,除補尚有1席委員空缺外,也是因現任委員劉崇堅與魏學文的任期今年7月底屆滿。
根據行政院提供資料,杜震華是無黨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現任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商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所所長,專長是財經(產業經濟、政府管制、國際經濟)。
翁柏宗是無黨籍,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現任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秘書,專長是電信(微波工程、頻譜監測、通訊傳播監理)。
陳憶寧是中國國民黨籍,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新聞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傳播學院副院長,專長是傳播(傳播理論、公共關係、科學與健康傳播)。1030425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4-28 19:45
看到這篇,很想轉貼給樓主,大夥一起來反思。

http://sunlightseeker.org/article/1082
不爽台灣電視跟報紙嗎? 10種給他好看的媒體改革方法。

媒體加加油!


作者: rainbow    時間: 2014-4-28 21:49
evalee 發表於 2014-4-28 19:45
看到這篇,很想轉貼給樓主,大夥一起來反思。

http://sunlightseeker.org/article/1082

這篇也很有意思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185/article/733

鄭國威:台灣媒體的三大「亮點」
2013/11/09

作者: 鄭國威
最基礎的市場理論告訴我們:產品成本比對手低、做的效益比對手高,就會勝出。若這樣來看,台灣新聞媒體走到如今這個慘況/榮景,就不令人意外了。

現在的情形是:媒體創造錯誤資訊的成本比創造正確資訊來得低,效益卻更高。當內容的正確跟詳實不用被考量,那就可以減少昂貴的人力成本,而當閱聽人其實對於資訊的來源品牌不太在意時,而且也不會對錯誤資訊及糟糕的資訊處理方式有太多反彈的話,只要懂得湊量、拼聳動八卦羶色腥,掌握人性最原始的衝動,就可以做媒體。而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身處的媒體環境。

所以,當台灣媒體主要的工作是生產錯誤資訊,而非守望、溝通的時候,那我們應該正確的稱呼這個產業:「錯誤資訊與愚蠢角色創造產業」,才能不忘記這個產業如今的本質。在本文,我只提出三個我認為這一新興產業最大的「亮點」。

亮點一:推動專家系統崩壞的偽專家系統

例如我常常看見某些專業領域中的人士,在臉書上指著某則媒體報導開罵,原因是這則報導錯誤地呈現了該專業,不管是在無能還是刻意的情況之下扭曲了該專業,提供了錯誤的資訊。但這些專業人士在深刻了解部分新聞媒體對專業的理解跟重視有多低之後,依然會相信這些屢有前科的媒體對於其他專業的報導,並在相信這些媒體報導的前提之下,引用這些媒體來評論時事。舉個例來說,A的專業是法律,他對於媒體報導法界相關新聞的正確性屢有批判,但當同樣的媒體報導醫療議題的時候,他就會相信這些媒體的訊息,然後加以評論。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但屢見不鮮。我們總是以為媒體對自己這個專業的扭曲最大,但因為隔行如隔山跟第三人效應(The Third-Person Effect),很難推導出其實媒體也對其他專業做一樣的扭曲,而我們這些聽信無疑的都是推動各專家系統崩壞的幫手。

亮點二:量產愚蠢角色及故事的生產線

大部分台灣媒體是以最低標準在提供資訊的,例如他們假設看新聞的人都不知道PTT是什麼,也都不太懂網路,總是要把一些人稱呼為網友,然後套上一些動作來製造無意義的新聞,像是「網友直呼」、「網友撻伐」、「有網友認為」...特別是電視新聞,如果你不夠愚蠢,是沒有辦法忍受連續看五分鐘的,因為媒體是以「有一群超級愚蠢的觀眾在看新聞」為前提來製作內容。這使得他們要把所有出現在媒體上的角色的描繪地超級愚蠢,才能讓愚蠢的觀眾來訕笑;這些角色包括常見的政客、藝人、學者、以及專業人士。我們看著這些媒體編輯下標跟擷取片段,總覺得這些新聞中的報導對象肯定是出了什麼問題,怎麼可以那麼不懂得說話、不懂得應對,做那麼蠢的事情,任何一般人都看得出有問題的事情還要做...總之就是讓我們嚴重質疑這些人的能力,並且極為輕視、不屑。這其實是讓我們誤判了真實情況,只是媒體透過這種報導手法,讓我們宣洩,同時又累積「不滿」跟「焦慮」罷了。

因為媒體上這些人都太蠢了,我們漸漸變得輕視各種專業,同時產生對自身專業的傲慢。對喜歡批評時事的我等閒人來說,只不過是在大聲批評一個假象、一個稻草人。當我們把注意力通通聚焦在這些傢伙說出口的蠢話上,殊不知這些根本就只是媒體設計來讓我們打的簡單標的,就像把NBA難度調成小學籃球難度一樣,我們灌籃灌得很爽,但都是假的。

亮點三:低品質的「不滿」跟「焦慮」

「不滿」跟「焦慮」是人類之所以尋求資訊的原因。我們需要資訊,因為我們要能因應外界變化,就像漁人得不斷監測海象天氣一樣,在這個資訊時代,對資訊汲汲營營是存活的必須作為。透過產製資訊來營利的媒體,自然深諳永續經營之道就是創造更多的不滿以及焦慮,確保需求。

別誤會,我不是在鼓吹「和諧新聞」典範,而是要請大家了解台灣媒體以累積質差量多的情緒為首要目標的作法,其目的是為了從中獲益。這類資訊的大宗如今以網路尤勝,電視跟報紙都已經比不上這類訊息在網路上的量產與傳播力道之猛烈。事實上,包括本文在內,你都可以視為是協助累積「不滿」跟「焦慮」的幫凶(儘管身為作者我自己認為我寫得還算認真,品質稍高些)。

這些低品質的「不滿」跟「焦慮」就像是「鼎泰豐的炒飯為何加醬油要收50元?不合理!」或是「醫院怎麼可以不收小兒科患者急診?太沒良心!」之類的,媒體快速找議題,囫圇吞棗地設定了故事框架,把人物塞進去,就成形了;好人壞人總是非常清楚,比童話故事還單純。這些故事多半訴諸幾種焦慮,像是金錢焦慮、職場焦慮、學習焦慮、家庭焦慮、社群焦慮,然後固定演出的角色包括無良醫療人員、恐龍法官、迂腐公務員、蛋頭學者、爛老師、黑心商人、慣老闆或寵爸媽等,通常是具有權威跟社會階級的負面刻板形象。閱聽人也就習慣於配著這些刻板形象、刻板故事,做出刻板回應:按讚、轉貼、筆戰一番,然後下一個輪迴。你問:難道就沒有這些恐龍法官、蛋頭學者嗎?當然是有的,但報導批判的方式通常是廉價的,對現況無益的,假使不是一開始就弄錯事實的話。

所以,當市場不鼓勵媒體去製作高成本、高品質的優質報導內容時,我們獲得的就是以另一套邏輯在運作的另一種專業產業,那就是「錯誤資訊與愚蠢角色創造產業」。

啊?你說你是認真正派的媒體人?我也認為我是啊,但在這個產業,我們不是主流。

作者: kwbaseball2002    時間: 2014-4-29 16:20
〈自己的新聞自己播〉

官逼民反,媒體擺爛,自己的新聞自己播。
直播共有八個畫面,同步播放。請大家盡量分享。

http://harrywutv.info/
作者: 大雄    時間: 2016-6-8 10:16
想獨立建國,又不去從軍,專挑替代役,以後如何打獨立戰爭?用美工刀還是嘴砲?


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目前正在服兵役,先前因為爆發襲胸事件被網友稱為「摸奶廷」,另外也在成功嶺受訓時拒絕向國父遺像鞠躬,後來竟還以第1名結訓優先分發至台北市,而且才到北市服勤11天先後與5名正妹約會,不少役男痛批他根本是在當爽兵無誤。

根據周刊王報導指出,當替代役的陳為廷甄選社會役成功,現在白天在龍山寺啟能中心服勤,下午五點下勤後,他和一般民眾的生活沒兩樣,想去哪就去哪。陳為廷在龍山啟能中心報到後的隔天傍晚,就先和一名馬尾妹約會,5月11日又再一名短髮妹約會,到了5月18日被目擊和2位女性友人在北市華陰街路邊聊天,接著5月20日又和一位酒窩妹見會。


這前後11天算下來,陳為廷總共跟5位不同類型的美眉見面,過程中除了聊天說笑,還到處在台北市區閒逛、吃東西,且陳為廷出門時還戴著他那頂顯眼的草莓安全帽趴趴走,實在是叫人不注意也難。


事實上,陳為廷的桃色花邊新聞不少,他之前在大三念書期間,就在公車上摸女性胸部,後來在夜店也有觸摸別人,長期投入社會運動的他,也不只一次在個人臉書透露一直很想交女朋友的念頭,也曾在臉書寫下,「認真一定有風險,感情就是有輸有贏。愛我之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但這次被目擊在短時間密集和5女約會,他則回說,「真的不是女友啦,很無聊耶!」

作者: kyy1971    時間: 2016-6-8 14:08
大雄 發表於 2016-6-8 10:16
想獨立建國,又不去從軍,專挑替代役,以後如何打獨立戰爭?用美工刀還是嘴砲?

嘴砲,您也不差啊,周刊王看看就好,別太當真.
作者: 大雄    時間: 2016-6-8 17:37
kyy1971 發表於 2016-6-8 14:08
嘴砲,您也不差啊,周刊王看看就好,別太當真.

如果公投結果要獨立,要打獨立戰爭,我一定會參加。因為我當過兵,不是替代役喔!
作者: 宏都拉斯    時間: 2016-6-8 22:41
大雄 發表於 2016-6-8 17:37
如果公投結果要獨立,要打獨立戰爭,我一定會參加。因為我當過兵,不是替代役喔! ...


台獨只是寄望一個順勢的機會

不是真正的想要打下獨立的江山

所以原則上是盡量爭取但不會拼命

或者是我來爭取你來拼命

因此台獨人士不會想當正規軍的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