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室內設計師不告訴你的30件事 [列印本頁]

作者: ddvviidd    時間: 2010-11-29 23:51
標題: 室內設計師不告訴你的30件事
    * 2010-11-25
+ c# s6 Z* \$ k: L$ n8 }  l/ o    * 新聞速報
8 y8 @# |+ u3 ~- @6 h    * 【作者/許祥德 出版/商周出版】0 _- J# B" g8 Y$ l( F" X
0 e% c: ?5 h+ D
作者/許祥德 出版/商周出版
% L9 V$ \6 F: p( w; v. r3 F& g# m8 I( N" {% S  M3 l
作者/許祥德 出版/商周出版" w* f( R8 f! q

+ P# M0 A! }8 r    《新書簡介》& Q' ?' C! e7 L/ X* h$ f
8 ]3 U# h; t. ?+ n# o+ G+ M
    ?室內設計界黑幕太多,裝潢的消費權益糾紛時起,本書為讀者揭開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例如現在案子不好接,很多室內設計師在估價時,故意把總價降低,很多工項在估價時沒有列出來,之後施工時再追加。還有,簽約時,許多室內設計師只提供一張平面圖,消費者就跟他簽約了,殊不知簽約時最好有一套完整的設計約,也要有材料和工法說明等等。6 {4 s. e# S$ x0 T4 w
  f0 ]+ S& ]/ q( H0 F) h
    ?室內設計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而且是包含廣泛的整合工作者,大家是以表象的方式踏入這個行業,所謂的表象是,目前養成速度很快,做美食的話可以專心做蚵仔麵線,只要把那一套做好就行,但室內設計不是,它包括了色彩、工法、建材、結構、成本控制預算、現場管理等,這些都是要有一定程度的養成,才能稱做設計師,目前不是,只要會畫圖就是設計師,滿街都是設計師,搞到最後是以價錢來論及設計師。設計師本來是一個讓人尊重的行業,因為這樣滿街都是,沒有自我提升,甚至滿街都是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社會普羅大眾,對於「設計師」這個名詞產生不信任感,有恐懼感,甚至一種厭惡感,不僅是消費者,連工班和廠商,幾乎對設計師採取的不是一個正面的想法。本書告訴你如何精挑細選一位專業而負責的室內設計師。% n$ N( {" U, I) D$ `2 f. r$ u

+ _6 j6 @  ~+ G& q    ?本書將以大量的裝潢糾紛案例為主軸,輔以大量圖表,並以作者豐富的實務經驗逐一破解,提高消費者對於室內設計公司及設計裝潢流程的了解程度,達到不花冤枉錢、確保消費權益的目的。/ w5 S1 i% t2 k; |+ y5 t* @3 O
+ B' P9 O7 L' \7 F+ d
    《內容摘錄》
3 P( B$ @- E' O9 B! z
' |0 ?9 A9 j( x7 I; |5 m4 d# v    一、簽約前,如何摸清楚設計師的底細
- b/ W/ s# Y- V: a3 \, \& O3 M" ~! Q% V& h
    1他們拿作品集給你看,跟你說這些都是代表作;卻沒跟你說,這些作品有些其實是別人的,或是跟別人合作的案子,並不完全都是自己的作品。  r3 |8 I; V. b2 z
% Y: L7 R" j# C( J6 D
    筆者有位媒體朋友,有一回談起一個很瞎的採訪經驗,剛好故事裡的那位設計師我也認識,聽完只有擠出笑臉,遮掩臉上暗暗浮現的三條線……, O1 j+ T# T3 G' X* O, o7 d$ K4 I6 ?0 y
% i% F7 _4 V- C5 A* m; n2 t
    記者、業主和設計師,三方花了二個多小時的時間順利完成採訪後,有一天記者打電話問這位設計師有沒有新作品可以報導。電話那端很爽快地答應安排採訪之後,設計師才輕描淡寫地對記者說,最近在處理一件同行打算向他們提出告訴的小事情,原因出在上一次的採訪。9 C( u/ w' Q1 }/ W: L
1 B: K3 r3 `) V5 ^
    原來,被報導的那個作品,前一手的男屋主,本來就已經精心裝潢,賣給接手的第二任女屋主後,新的屋主有鑑於男生和女生對於空間的需求及感受不同,因此找來新的設計師,重新設計。所以,這位記者所看到的室內裝修,其實有些部份是前任設計師留下來的作品。1 i% `0 f& J- K" W; S
9 [+ h3 @. z: S: [1 |
    但是因為保留前任設計師的部份並不多,再加上拍照時哪有可能刻意避開前任設計師的作品(你想想如果是打算取全貌的廣角鏡頭畫面,那一定是泰半的空間都會被拍進去),記者沒想到那麼多,設計師也沒有多加提醒,結果原來的設計師看到報導之後,覺得自己的作品有被第二任的設計師「剽竊」的嫌疑,所以就提出告訴,要求自己的權益。. k. P; y4 j2 D. W- x* p

& p; h: K7 L: \$ c5 T    姑不論結局如何,這件事告訴我們,眼睛看到的固然為真,但是假不了的部份是作品本身,至於作品是由誰操刀,那可是單憑看照片、看報導所看不出來的。
: k* B7 F) J/ J: v0 U( h0 d$ i. a+ M8 N: S+ _
    一般說來,設計師「呈現」給別人看的作品有三種,第一種就是真正自己的作品,第二種是與別人合作的作品,第三種則是拿別人的作品來當成自己的作品,代表自己的業績和實力,其實就是蓄意欺騙的行為。
3 A  H  M6 [3 n# a! V
4 ^8 N0 I: g6 [( B0 ]    消費者在尋找室內設計師時,通常是透過其作品的展示,作為第一次接觸的印象,最直接的管道是透過報紙、雜誌、網站上的媒體報導類資訊,這還有分兩種,一種是媒體主動報導,算是編輯部的記者去採訪整理出來的版面;另一種則是設計師自己花錢買的版面,算是廣告部、業務部的版面。
; T' g, v& j- R$ P4 R- @% [! o8 |
    媒體主動要求採訪的報導,也不見得就不會有問題,因為記者在採訪時並不會要求設計師提出「作品證明」,通常在採訪時,如果有設計師及業主同時在場,記者是透過採訪的過程中,去感受設計師涉入這個案子的程度。/ I# v* @* l% y) p

4 @4 k. O3 V, m6 V( g: y9 a7 n    比方說,記者一定會問的幾個問題,包括:「當初你是怎麼找到這位設計師的?」、「這位設計師有哪些特點吸引你?」、「在你們溝通的過程中,有哪些部份曾經在雙方的想法上發生很大的衝突點?後來你們是怎麼取得共識的?」、「在設計師的這個作品裡,你最喜歡哪個部份?」如果業主不是單身,記者會問,「在設計上,夫妻兩人的需求和想法會以誰為主?」5 r( o. W8 j& O! I
: N$ y7 q) a) Z* @
    二、針對設計師則會問,「你覺得這個作品最困難的部份是哪些地方?」、「你自己最喜歡哪個部份的設計?為什麼?」、「預算怎麼分配?哪些部份本來預算不足,後來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透過這些問題,記者可以感受設計師與業主之間的關係,是緊密配合,還是放手讓設計師去做,更可以去分析「接受採訪的那位設計師」,當初是如何構思、與業主共同合作,一直到完成這個作品。
1 |! X, ]. V5 ^# d+ Q# o1 D7 n% o
    在此要點出所謂「接受採訪的那位設計師」,主要是關係到設計師經營的類型。有時,接受採訪的設計師,並不是主導這個設計案的人。怎麼說呢?5 E' b$ R# x/ N1 t2 j. H7 F! v

0 `- r3 X% L7 k" P    有些設計師是一人工作室,從與客戶洽談、畫設計圖、發包、監工、收尾等,全部自己來;有的設計師則請來助理,助理負責畫設計圖,設計師再來調整;有些設計公司規模比較大,出錢的老闆並不是學室內設計的,而是請來一些設計師及設計助理,可能還有專職的行政人員、業務人員,甚至還有建築師等等。
& x8 ]$ b) \6 f4 M6 E1 H$ O* J* g- L# F/ L9 f
    前面提到的那位記者好友,後來又說了兩個關於那位設計師的故事。那位設計師有一次介紹該記者一個位於新店的案子,結果記者帶著攝影師到了現場,發現這是一間大部分使用系統家具完成的案子,其實這也沒什麼,重點是書櫃裡什麼也沒擺,一看就知道業主還沒有搬進去,沒有小雜物、沒有生活用品,房子裡完全沒有生活的氣息。. f# i7 s! e* k8 U, P1 \1 V

% n5 x& X" n, ~4 `8 ?% {7 b    這樣的報導是沒有故事可說的,畫面拍起來又很「乾」,在報紙上如果用半版來詮釋這個作品,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記者立刻打手機給設計師表達不滿,設計師對記者說,剛好今天有另一家媒體拍攝另一個作品,如果不介意的話,就請移駕文山區。我這位好脾氣的記者朋友,沒有因此拂袖而去,想說既然都出來工作了,好歹也要讓今天有個成果,一行人又千里迢迢從新店到文山。& [8 C. m. s2 l$ X9 _& B( ^8 b+ j

3 M7 F8 F* d5 z. N+ k& R7 k    記者開始和業主聊天暖身,慢慢進入採訪過程,沒想到就在採訪告一段落時,設計師把記者請到一旁,告知其實這位業主並不是真的業主,而是業主的朋友,因為業主今天沒空,所以「委託」朋友代為接受採訪。
' d: P( g$ r( B* b. I2 E) Y. S. S
' D6 r7 ]3 @  U5 @2 {/ p3 m0 q    這還得了,對新聞記者來說,這等於是造假,而且怎麼可以容許設計師唬弄媒體?!記者立刻發飆,要求必須採訪到真正的屋主,否則這場採訪就不算數。5 T! i, D; k/ }/ g  N

' D5 |3 u& z1 F    你看,如果今天設計師沒有主動出面承認業主不是真的,記者大概就一路被矇騙到底;連媒體都會如此被操作,更何況是一般的消費者?
$ p) P: u8 S- T6 P2 L% `) k: ?
    這第一個故事是假業主,第二個故事則是假設計師。這位設計師採取的經營模式是母雞帶小雞,為了讓小雞也能慢慢地有成長的空間和在媒體露臉曝光的機會,有時會把自己的作品,「說成」是手底下的設計師負責的,或是「說成」是集體創作的案子,而由某設計師來主導。
# m- |0 P+ M' A" a2 E4 r
4 Z6 p1 [+ Q$ _$ _. F    要知道,只要媒體一報導,特別又是知名媒體,這份報導就是最好的廣告,消費者只要一看到報導,設計師不必多費唇舌,不必太認真證明自己的實力,很容易就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 R& p5 Z# l; X' Y
8 f1 E0 F9 I, S7 }    而往往,在買賣雙方之間,「信任」正好是最難經營的部份。
$ c! J/ g$ Y: Z+ d' o5 n7 ?
' B* Q0 K  E* H% [# y/ z! ^    那麼,初次接觸一位設計師,面對他提出來的作品,身為消費者,應該要把這些被提出來的作品視為認識對方的設計風格與設計流程的媒介,透過設計師怎麼跟你說、又說了些什麼,他/她怎麼去說明這個作品醞釀的過程、精華點以及困難點,你才能進一步去思考,這位設計師的強項是什麼,究竟符不符合自己想要的。* p7 y. c3 q5 y2 w! g+ Y& z
  L- L* |4 F# I& Z/ ]: L) R
    即使是集體創作的作品,其實也無妨,這正好代表了這家設計公司的整合與分工合作能力,有些設計師很懂工法,但對於色彩不在行;有些設計師很懂設計,卻不瞭解材料的性質,也不明白施作的方式。如果一家設計公司能夠結合旗下設計師的強項為客戶服務,對消費者而言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 [- x8 N9 e& R5 O( s9 |5 d" i, T. I
    在洽談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一種執業型態的設計師,我們最好能夠找一位具有基本概念整合力的設計師。當然,如果業主自己很懂工法,也有管道自己買材料,或許可以找一位強項是設計概念的設計師就可以。, i+ I7 x" ?8 c4 D  d3 f$ s
1 h' g. f7 _. G# b
    不過,一般的消費者就是缺乏因為這樣的專業,才會想要尋求設計師的協助,而我們對一位室內設計師的基本專業要求,就是他必須不但要懂得整個設計的流程,也要懂工法,還要有整合能力,能夠掌控整個由設計、發包、施工、監工到收尾、售後服務的流程,也能夠有與業主及承包商對話、互動的能力。
. |! ^3 K6 F  s* `2 r; b
4 h  v; F: b: b8 |    在初次接觸的洽談中,如果這位設計師能夠從頭至尾侃侃而談每一個環節,而且能夠站在你的立場,發掘你的需求,展現良好的溝通互動能力,他應該就具備了基本的室內設計專業能力。0 ]7 Q# L/ ~9 }) t: s

$ X* V' \; m( c! X( D    你可以就某張作品照片裡的設計,請教他當初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材料,這種材料有什麼特性、施工的方式又是如何,甚至包括這種材料是在哪兒買的,問他深入的問題甚至小細節,就可以知道他與這件作品的緊密程度。
6 f$ U, d$ W4 T, r0 [. r/ v7 c
1 R! `* L4 d  t    可以詢問的細節,包括請對方提供該作品施工前、施工後的照片做為佐證,如果真的是他經手的案子,不可能不會沒有照片。  f6 }/ v: f% s9 T0 y2 t& P% H9 k- W& f

% x2 g( K! Z5 Y, B    或者,可以現場要求設計師,畫出洽談時所在空間的手繪透視圖。一位訓練有素的設計師,一定要有畫手繪圖的能力,如果能夠畫得出來,那麼他的專業度可說是八九不離十。能夠在現場呈現實力的設計師,屋主一定不吝於給予應有的掌聲。! w: u) y2 F) G& t, f" B7 G- ^

3 n6 ~4 n" `7 {    設計師的出身有很多來源,有些人原來是賣房子的,很會運用圖片等資料作行銷廣告;有些人學的是財稅,只因為本身有興趣,所以投入室內設計的領域。無論什麼背景出身其實都無妨,重要的是能提供專業而令人滿意的服務。+ v3 @: i1 g, o/ y$ |

$ w( T9 X! ~0 U  r    在室內設計界,有年紀20出頭的設計師,可以跟業主談上千萬元預算設計的豪宅案,也有年紀四字頭的設計師,看起來成熟穩重,但他可能只是個小監工。這其中有真真假假,消費者一定要多與設計師溝通,深入表象,多請教對方專業上的問題,比方說作品施作過程中有哪些評估點、修正點?這個作品你會在網路上發表嗎?如果不會的話,進一步詢問原因,若真的感到懷疑,甚至可以請設計師連絡業主,看看是否能夠參觀?* o6 `2 Q; f/ r$ E1 x% g

6 o( H  ?1 B- ]9 Z* e( O    由於現代資訊管道豐富、取得又便利,對於蓄意造假的人而言,要取得作品的照片可說是易如反掌;從網路、報章雜誌去偷,去汽車旅館、預售屋接待中心的樣品屋拍照,可說是防不勝防。
" D, `* ~4 w+ b+ r- o
$ F+ r# B8 G9 F; I" S* s    比方說,年紀20出頭的設計師,除非很有才華,否則一般不容易接到豪宅案或者高預算的案子,因此曾經有年輕的設計師偷偷地拿公司的作品出來談案子, 讓業主認為這是他自己的作品,進而取得業主的信任。
6 G: d5 _7 j9 l; B' Q; X) T' W3 t; \; {- c- G: i
    消費者除了看雜誌找設計師,網路也是現時很普遍的資訊管道,一個看起來資料很豐富的網站,有時是不良設計師用來攬客的招數,先用網路上美美的照片、專業的資訊,把案子接進來再說。
# S: q) I4 _- ~$ J$ h  o/ K0 Q1 G" _" z9 g- R
    也有某業主曾經找了兩位設計師分別洽談,結果就是那麼巧,兩位設計師提出來的作品竟然一模一樣;另一個案例則是有位來上室內裝修短期課程的學員,結訓就去接案子,因為還沒有作品,竟異想天開到網路上去抓資料成為自己的作品,後來是因為他帶一位工地的小助理離職之後,因該設計師沒有給付應給的薪資,因而爆出黑幕,業主得知後有一種受騙的感覺,但此時奉勸業主,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定會想說該怎麼辦,我的建議是,重點是案子能夠順利完成比較重要。3 }- q, a$ ^% ?4 v3 u* X* ^. n

9 \5 u& G. I! D5 _8 b% F    如果一位室內設計師,連「據實以告」都沒辦法做到,這是一種造假,這樣的合作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 Y1 E3 }! p( X$ A- p( X" Q  i
作者: JennaHsu    時間: 2010-11-30 00:30
小心小心
作者: simonw007    時間: 2010-11-30 00:44
我準備出代銷不會告訴你的30件事。
作者: nadja    時間: 2010-11-30 08:58
simonw007 發表於 2010-11-30 00:44
; Y2 ?2 r+ s) a7 I3 s8 t' E我準備出代銷不會告訴你的30件事。

0 R3 v- ?$ n0 R4 T: a& M; @拭目以待
作者: QQ    時間: 2010-11-30 10:14
不是每個設計師都是這樣的~: r5 C0 Z& P3 J' b9 {2 b
少數人吧!!
作者: imay    時間: 2010-11-30 11:19
回覆 simonw007 的文章" {9 |& s0 I, `
& k. R! P9 x4 d5 P1 k) }
我也來出一本「房屋仲介不會告訴你的20件事」。. j1 _! U# R. i) L, d1 e& u1 T

作者: ddvviidd    時間: 2010-11-30 20:53
imay 發表於 2010-11-30 11:19
% \/ o+ n: y/ x5 i回覆 simonw007 的文章7 K+ z" y0 J* m/ b$ b5 j* P6 w

. |( v/ R2 X. P我也來出一本「房屋仲介不會告訴你的20件事」。

: M7 F; S  C1 ]不錯的 IDEA!  我也來出一本「老公不會告訴老婆的20件事」
作者: simonw007    時間: 2010-11-30 23:07
imay 發表於 2010-11-30 11:19 3 |; |: ^9 r6 Q9 k
回覆 simonw007 的文章- Q* A& g: v! i) Z& [8 A* k8 G8 W
0 t& ~& \1 J2 ?' }, |  v
我也來出一本「房屋仲介不會告訴你的20件事」。

2 `' R) l; @- H抱歉您晚一步,商周出版已經出了『房仲業不會告訴你的五十件事』。
作者: simonw007    時間: 2010-11-30 23:09
nadja 發表於 2010-11-30 08:58
7 p2 z" Z2 h/ G6 Q: g: ^拭目以待
# a6 e9 T2 }/ L; b9 M+ m
沒問題,不過目前只收集到兩件。
作者: imay    時間: 2010-12-4 20:28
回覆 ddvviidd 的文章
( o1 n3 K% |  h/ c/ k+ U% S" h- [# O; g: o( m/ B
商周出過了?那我再來出一本「老婆不會告訴老公的很多事」!真的很多喔!
! L3 x- L( h/ H7 i7 ?' t我還可以出一本「關於大學教授,你不知道的50件事!(原來我們納稅的錢是這樣被用掉的?)」。
; _& Z: p$ H' Z8 E  V哈!
作者: imay    時間: 2010-12-4 20:29
回覆 ddvviidd 的文章
; F  A; X0 i% |! j
5 c( M1 t! Y- k: J再出一本「老公自以為我們不知道的50件事」。
作者: 酣眠    時間: 2010-12-6 10:43
每個文章都好想看喔!
- L( T: x9 x% A8 l: c7 ?$ L' D期待中!
作者: 新同學    時間: 2010-12-6 10:49
回覆 imay 的文章5 B- P" {8 ]6 K0 C) |
" g( T- K4 A/ ], [. o. a
好的好的,/ S" V! y1 ^4 v4 _
快點出書啊
6 ]5 j2 G8 E' E1 O0 i4 n1 M* H3 |( b不然先在這裡摘錄重點也好$ I( q+ a' r5 v& A6 ]; h$ k% [* }
我也好想知道內幕啊
, W& e+ ~, I3 V/ I7 V" [
作者: emmamama    時間: 2010-12-6 10:53
期待大家分享那些我所不知道的事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