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推薦:陶博館-曾章成陶藝個展 [列印本頁]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1-4 01:15
標題: 推薦:陶博館-曾章成陶藝個展
本文章最後由 evalee 於 2014-1-4 01:18 編輯 " T1 _) G" V$ [3 n2 r- o8 Z& t
, e, [( \9 J$ N- S7 p! v9 @  A
9 b, @* Q# I* s# v2 X% _
鶯歌陶博館最近展出陶藝家曾章成先生作品,展題-活著的泥土。eva數日前經過陶博館,無意間發現曾大師個展,在展間流連忘返,驚呼連連。
5 k8 Y: K. X  K對一般少接觸陶藝的民眾,包括我,他是陌生的名字。何許人也?$ I) m0 q# S! Q: K$ J
4 G2 Z3 }: h8 o( s; T) @3 k! H) ?
從他的陶夢工坊網站得知,曾先生1960年出生於香港,1991年開始接觸陶藝,愛上陶坯自行買器材回家研究,1993年辭掉警務工作專心陶藝。至1996年自創陶夢工坊,教學生習陶,深拓自我創作空間。他的作品於香港獲獎無數,2004年,作品「鴛鴦」更曾於台北鶯歌陶瓷博物館「第一屆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展出,豐沛的創作能量獲得肯定。
! m$ O+ {) G1 o陶博館展出期間至2014/1/19。( ^0 ^. s3 {5 a5 t7 e4 E

# z# t* m4 X$ I* `導覽上說這次展出的作品,涉及社會關懷、反戰及環保議題。為什麼稱活著的泥土呢?作者網站上寫道:<泥土的可塑性和獨特性,使陶器造形變化無窮無盡,足以令陶藝深入民間,歷久常新,更成為生活中一種親切的藝術。泥土可愛之處,是它既是死物,但又好像擁有著生命一樣,可讓我們隨心所想,去塑造出千變萬化的形態,將我們的心展現出來。原來,泥土的樣貌是來自我們心中的想像,是來自我們的創造。>透過可塑性強的泥土,表達自我,對生命、社會的反思,就是他作品傳達的目的。
; n0 F. H4 G. p0 @6 w! x  A
# a, q2 R( X! [5 s" v: }" A3 D& h3 v& ^$ ?
大量使用嬰兒的臉部表情與軀體動作,是這次作品的特色。泥土原始的樣貌,與嬰兒純真的臉龐,性質不也是相通?作品名稱-尋找我,表達我們透過別人的眼光、社會的視角來認識自己;當個人想要透過別人看法看自己的同時,某部份的自我也被吞沒了、隱匿了。別人眼中的我,是真的我嗎?只是社會馴化過後的我吧!
5 X2 E0 H% y3 ]0 f; t' o$ Z% L, a% T* v
作品-穿越。模擬嬰兒出生的狀態,肌肉紋理栩栩如生,令人讚嘆!前世與今生,不斷輪迴,人皆如此。
' M* ^  w+ v* i/ T
' B2 n  T3 P! `3 }2 ~6 N$ D沒紀錄到作品名,哭泣的眉宇肌理圓潤。作者喜歡用人類最單純嬰兒,傳達某種意義。泥土在他手中活起來!
4 h- e6 N8 T) ?- [
! p) g* e0 L, @( \5 q/ A
印象中這叫淚壺。從側面看是一把壺,正面是蹙著眉頭的成年人,看了莞爾,每當成年人有煩惱,露出正是這種表情,作品唇紋明顯擬真。若是壺,想必倒出來的是苦酒滿杯.....看到這表情,反而想笑。
4 l# N% \8 P% ]  p7 \
" H- t7 V2 y- U8 l
台灣得獎的作品-鴛鴦。作者是香港人,香港受中國英國影響,很多飲食觀念中西合併;作品映照出作者生命歷程。讓我想到香港翠華茶餐廳的鴛鴦,咖啡加奶茶,說不出的特殊味道,鴛鴦有融合情愛的意思,濺出的飲料形成親吻的人臉;濺出的水花,完全像真的一般,經過彷彿要被噴濺。9 h+ f. K) }: e  x) U; K3 X* s
* ~+ {$ x" Z: n% _, I# W+ w- E
噴濺的水花。一般人最早發現水花四濺,是從洗手、吐口水之類,最貼近生活的經驗開始。作者巧妙結合生活經驗與陶藝技巧,形成此逗趣擬真的作品,實在太可愛!
4 y$ P7 d/ j2 ]; U; u

9 ^( ^6 ^6 R$ h) E9 r幻想。作者創作的歷程,若把歷程具體化,不知道是否如此?跳高、歪頭、自我打擊破碎、思考...很靈動,透過baby的臉,弱化了藝術的冰冷,更貼近人心。您的幻想歷程是否如此?
& Z2 \$ _% J  Y) K% x
% _$ U% p! f# p& N; \) d3 P碗底發生的事。進食是單純動作,但當下精神往往最放鬆,作者要表達進食的神遊,游出碗底?或是人在吃飯容易有靈感?或是人和人一起用餐,聊天容易激盪不同的火花?不得而知。
9 U+ {+ E$ z1 \. K3 Q' s) d  p0 O4 V& E( Q! L+ P$ I
拯救地球。讓我想到看見台灣紀錄片,藝術家關懷地球的心無分國界。作者生長於60年代,60年代是人類偉大又動盪的時代,黑暗希望並存;中國有文化大革命、美國有越戰、香港製造業開始發達經濟起飛,卻恐懼中國文革政治威脅、披頭四反戰思想揚起、嬉皮文化誕生、李小龍發跡、民權運動興起、古巴危機、南美阿根廷的切·格瓦拉進行革命、人類登陸月球,將全人類的自信心推向高峰....重要事蹟不勝枚舉。
% [% _  t! C% F1 e# _( ]對香港而言,最重要的是港口的建立,美國甚至把香港當作越戰中途補給站,中、美、英文化在小小的香港互相影響,為當時亞洲四小龍奠下基礎。/ e9 I3 N, [7 c/ X2 r/ Y" `3 G2 _
那年代動盪之下成長的人,必定看過聽過戰爭影響;亂世生憐憫,作者作品可見反戰、和平、純真的要素。, U+ ~0 V. x1 F8 a+ ^/ X6 b4 K
1 P9 l9 e* {( T, a
種子。是長幅的作品,上半部是一連串的人頭,代表人類,每個表情不同。
2 N+ w; t# n4 Q+ p& B
6 t; \2 I7 L% H+ \# @
人類是種子,落下來生成甚麼?變形的百合花及潰爛的手榴彈!想必作者憐憫核彈造成的影響,象徵和平的百合突變了。人類希望和平,確拿起手榴彈興起戰爭,充滿矛盾。在陶藝家的作品中,我們反思戰爭與和平,到底我們要甚麼?  d3 [, F8 Q) C8 E/ ?
3 S2 P; b; \; [" S

2 f% J# }+ d8 N" k/ }2 l人臉,栩栩如生。
$ L# S  e' S+ z- S$ I
who did this?中文他們翻成老師之死,我覺得翻成誰幹的,比較貼切。嬰兒哭泣的互相推諉,指著別人。反戰的作品之一吧,表達誰了殺人卻不承認互相指責;是一個人的錯?還是全部人一起殺的?對照現今社會,一個問題出現,各機關互踢皮球,好像也可以套用@@
! n/ I; f) a! V, D. C

, D1 ^. F! Q  ]' R- H8 D# s2 ], y  c9 ]: v+ w- g' y# S& c
我翻成循環遊戲或人生百態。每個人臉表情不同,形成一個大圓。喜、怒、哀、樂、愛、惡、欲、貪、嗔、痴、怨、毒....人生就是這些組合,不是嗎?作者用一個作品表達了生命一切。$ l! w5 }+ K8 N* q, \+ [. f

) h2 i4 n+ u1 D! f. P我拍的僅是部分作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陶博館一樓逛逛囉,相信您會和我一樣,沉浸在陶藝家帶來的驚喜愉快,發現生命最原始的樣貌。活著的泥土,訴說生命的感動。
+ R" Y8 t3 m* L% J& u! G6 m* g
. J0 M' @$ y. W7 p6 g  p) x+ b更多曾章成作品,更多的感動,請上網搜尋囉。<此幅照片引自維基百科-曾章成,其餘eva自行拍攝>& ^( g0 }" |; P* R$ E
謝謝觀賞,祝大家新年快樂
作者: 家的愛    時間: 2014-1-4 04:22
好巧的一雙手
作者: 方土    時間: 2014-1-4 08:47
原本僅對變化萬千的釉色情有獨鍾,2 w8 |0 N+ w$ E" j
對於曾章成老師詡詡如生及充滿創意的! t3 ^0 T/ Z0 L6 R4 J  Y2 A" ]- H! @
雕塑陶藝作品相當驚豔,值得ㄧ探究竟。
作者: 雲淡風也清    時間: 2014-1-4 09:36
謝謝分享!
作者: evalee    時間: 2014-1-4 20:55
方土 發表於 2014-1-4 08:47
5 i$ r$ f- K- J3 u7 n8 v6 K$ V原本僅對變化萬千的釉色情有獨鍾,8 f0 Z& w/ U- b
對於曾章成老師詡詡如生及充滿創意的
" v2 z7 a5 |  W雕塑陶藝作品相當驚豔,值得ㄧ探究 ...
# G) s4 T9 [% N4 u
是阿,看他的作品,我才發現原來陶藝可以有這麼豐富的面向。
作者: chun1258    時間: 2014-1-5 13:53
謝分享,感恩!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