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最近壓力太大嗎? [列印本頁]

作者: tracytsao    時間: 2013-11-25 07:03
標題: 最近壓力太大嗎?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3-11-26 07:37 編輯 $ }7 H, H" b" d" k" J

6 R3 J# g+ F" @& a' @9 b% O% C身體7個症狀告訴你最近壓力太大嗎?
/ S* d9 s4 g  V1 脖子疼-壓力會影響骨骼肌系統,導致肌肉發酸、收縮甚至痙/ k% N0 L- h5 x* a" V( g
攣。
0 h9 a6 k% p$ {+ }6 B$ B* @2 眼皮跳-醫學稱之為眼瞼痙攣,也可由壓力觸發。
1 |9 X( F# P6 a; N" _, z3 咬指甲-是壓力誘導的心理自我保護行為。0 o1 M! L8 R/ Y) S
4 有蛀牙。
- B+ |3 l) H( x3 Y, S5 青春痘-痘痘是身心壓力水平的「晴雨表」。1 B  _% j: G& e* N1 D3 ~
6 腸胃不適。
% C. J$ z6 V, e  Q) ?/ `) D3 v8 @7 健忘。
0 W* a! c5 ^7 [( A+ u2 @【壓力指數測量表】  4 M6 b, _0 i; F5 T' U: R* M! \
1   您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 P" U5 {6 n/ G& O
2   您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0 m% [2 N& v& A6 F" I, S' E3 a
3   您最近是否經常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 n! ]! z  J- P% K! B6 X4   您最近是否經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 C  Q+ Z- O9 v5   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 r  r: K7 u1 t6   您最近六個月內是否生病不只一次了?
9 |; N/ r6 |, C" Q" l7   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很累,假日都在睡覺?
7 A& p* S( u6 p5 [& R0 i8   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 F: ]& e) A+ Q5 v1 P9 \) N3 q4 E. V
9   您最近是否經常意見和別人不同?
0 r: l6 r) g- _" c/ H: A10   您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
1 Y5 P$ \$ B% ~0 V, `6 N11   您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 V/ r7 C- }/ Z8 [
12   有人說您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9 v$ L* \. F; G; T2 k' M5 W+ L- q+ ]% S6 U壓力,在焦慮與憂鬱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 \3 k  d. q* k0 U7 k壓力的惡性循環/ k6 g# K+ E- }$ I3 E# Y
傳導壓力的線路相當分歧,有許多腦區參與並形成反饋迴路,有時會大幅強化某個反應。當實際或想像中的威脅活化了大腦皮質(1)的感覺及高級推理中樞,也就開啟了這個過程(圖中有所簡化);接著,大腦皮質將訊息送給杏仁體(2),它是壓力反應當中主要的調解者。某個前意識的訊息也可能從不同路線先行引發了杏仁體的活性(3);杏仁體釋放出腎皮釋素,刺激了腦幹(4),並經由脊髓活化了交感神經系統(5)。腎上腺受到交感神經的刺激,就產生壓力激素—腎上腺素;同時還有另一條不同的路線,引發腎上腺釋放糖皮質素。這兩種激素作用在肌肉、心臟以及肺臟,讓身體準備好進行「戰或逃」反應(6)。如果壓力持久不消,糖皮質素會引起藍斑核(7)釋放正腎上腺素,然後傳遞到杏仁體(8),導致更多腎皮釋素的生成(9),而再度活化進行中的壓力線路。( K1 d$ I  c% t- K+ {6 J8 T
壓力導致抑鬱# m! p+ d; u6 ~2 a0 E0 A
焦慮的感覺可以像是無可救藥的情緒亢進,反之,重鬱症的特徵則是無助、絕望、無法做任何事情的虛脫感(精神性運動遲滯),以及喪失快感。因此之故,抑鬱具有不同的生物特性,也需要不同的醫療策略。不過,抑鬱與壓力之間也有關聯,而且證據相當充份。首先,心理壓力會有失去控制以及預期性的感覺,這對抑鬱來說也是個正確的描述;其次,在抑鬱這個毛病的發生早期,每次抑鬱發作之前似乎都會有重大的壓力事件發生;最後,用來控制像風濕性關節炎這種病症的糖皮質素,可能引起抑鬱。' S7 p/ x; {( ^' f
壓力引發抑鬱的方式之一,是作用於腦中負責情緒及快感的通道。一開始,長期接觸糖皮質素會造成藍斑核神經元當中正腎上腺素的含量下降,這很可能代表該動物(或人)會變得較不專心、警覺性下降、較不愛動,於是就出現了精神性運動遲滯。
- m/ U* Y2 E! L+ @0 @! l 持續的壓力也會降低血清張力素的含量,以及額葉皮質中血清張力素受體的數目;血清張力素除了其他的作用外,對於情緒及睡眠週期的調節也可能相當重要。抵達額葉皮質的血清張力素通常來自中腦的縫合核,而該構造與藍斑核之間也會互相作用。讀者或許已經看出接下來我要談的:正常情況下,血清張力素會刺激藍斑核分泌正腎上腺素;當血清張力素的量變少之後,正腎上腺素的分泌也跟著變少,使得先前由於糖皮質素無止盡的轟炸造成的正腎上腺素短缺情況更形惡化。
& p( f9 S0 g/ `7 `6 j: S- p 壓力對於多巴胺這條快感通路的影響方式,乍看起來似乎與直覺不合。溫和與短暫的壓力,以及隨後出現的糖皮質素,增加了快感通路當中多巴胺的釋放;這條通路從中腦的腹被蓋區通往前腦的依核以及額葉皮質。在溫和或短暫的壓力下,個體接受了短暫且不那麼嚴格的挑戰,此時擁有更多的多巴胺,可製造出幸福的感覺。對人類或老鼠而言,這種情況所伴隨的工作是不那麼簡單,但成功的希望還滿大的;換句話說,那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刺激」。只不過在長期接觸糖皮質素之下,多巴胺的生成受到抑制,快樂之感也就逐漸消逝。
8 r$ ^5 F1 v$ l/ c" f2 A( r$ o 杏仁體與抑鬱似乎也有關聯,這點並會不讓人感到訝異。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德瑞維茲(Wayne Drevets)報告說,從腦部造影可以看出,抑鬱症患者的杏仁體對於悲傷臉孔要比憤怒臉孔的反應來得強。還有,焦慮時出現的自主神經興奮性增強(相信是由杏仁體所主導),也經常出現在抑鬱患者的身上。這個現象乍看之下讓人有些困惑,因為焦慮的特徵是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戰或逃訊號,反之,抑鬱看起來則像是呆滯不動;只不過抑鬱表現出來的無助,並非安靜、被動的狀態,他們內心的恐懼,可是鮮活、刺痛、耗費體力、讓人分心且疲憊不堪的。抑鬱的傳統概念之一,是它代表了向內的攻擊性,一場全然在內部進行的巨幅情緒爭戰;該病症的生理資料也支持了這個說法。
- a( k# x( m* d# ?) r$ N壓力阻礙記憶細胞的新生
1 o5 N& {' ~  u; ~6 Y 同時,壓力也會作用在海馬;影響所及,就可能造成了抑鬱症的一些顯著特徵,好比學習障礙及記憶困難。我在前面解釋過,壓力及糖皮質素能攪亂記憶於海馬的成形,並造成海馬神經元萎縮,喪失部份的分支。1980年代,包括我在內的好些實驗室發現,糖皮質素能殺死海馬的神經細胞,或是在遭逢癲癇或心跳停止這些對神經系統的威脅時,減弱神經細胞存活的能力。* |0 j9 W$ H0 D9 ^2 _& d
壓力甚至還會阻礙新的神經細胞生成。事實上,成年人的腦神經還能夠製造一些新的神經細胞,這一點與長久以來的信念相反。這項革命性的觀念是過去10年間才出現的,雖然其中某些發現還有所爭議,但我們已很清楚:許多成年動物(包括人在內)腦中的嗅球及海馬確有新神經元的形成(參見本期科學人雜誌第32頁〈腦子,請自行修復!〉)。包括學習、運動以及加強環境變化等做法,都刺激了海馬當中的神經細胞新生;不過,壓力及糖皮質素卻造成抑制。
! s7 \4 F9 G% Q 一如預期,抑鬱症伴隨著宣示型記憶的缺失,這項缺失不只是記不清楚新近發生創傷的細節,同時連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上一般宣示型記憶的形成,也會受到干擾。最近有驚人的醫學文獻顯示,罹患重鬱症多年的病患,腦中海馬的體積要比對照組的健康人士小上20~30%。並沒有什麼證據顯示先天擁有較小海馬的人容易罹患抑鬱;反之,海馬體積的縮小似乎是由於抑鬱而產生的缺失。
9 W4 r7 s$ k! f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海馬體積的縮小,是由於神經細胞萎縮、死亡,或是無法產生神經新生所造成。讓人難過的是,在抑鬱症痊癒之後,這種海馬體積的縮小以及至少某些認知功能的缺失,仍然存在。(學習與記憶功能是否需要有新的神經元生成,仍具高度爭議性,因此,我們也還不清楚要是神經新生受到抑制,是否會造成認知的障礙。)3 H. \3 U  ]0 f/ \) }
糖皮質素可能藉由抑制了一種稱為「腦源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化合物,來對海馬造成作用,而BDNF可能有助於神經新生。一些已知的抗抑鬱藥增加了實驗動物腦中BDNF的含量,並且刺激了海馬的神經新生。這樣的結果讓一些科學家提出臆測:由於壓力抑制了神經新生,並且降低了BDNF的量,因此引起了抑鬱症的情緒症狀。我個人認為,將海馬功能的改變與這種疾病的各種面向都扯上關係,未免有一些牽強;不管怎麼說,海馬的這些改變對於重鬱症常見的嚴重記憶缺失來說,很可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R) b/ _. }0 b" i) h, X9 E/ U! G8 `
治療抑鬱的新藥( f# Q* `* ^9 ?$ ~
目前使用的這一代抗抑鬱藥增加了血清張力素、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含量,還有非常多進行中的研究,尋求發展這些藥物更有效的類型。不過,一些更新穎的治療所針對的步驟,與壓力及抑鬱之間的互動關係更為緊密。1 H* S$ l  M) d( j' N* g/ U
毫不令人訝異的是,這些研究有的集中在糖皮質素的作用;譬如好些安全、經核准用於臨床的藥物(為了其他目的),可暫時阻斷腎上腺裡糖皮質素的生成,或是阻斷糖皮質素與其位於腦中的重要受體結合。有意思的是,主要用來阻斷糖皮質素受體的化合物是RU486,這種藥物因具有阻斷子宮內黃體激素受體的能力,被當成「墮胎藥」使用而名噪一時,且飽受爭議。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墨菲(Beverly Murphy)、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沃考維茲(Owen Wolkowitz)以及史丹佛大學的夏茲博格(Alan Schatzberg)的研究指出,RU486這種抗糖皮質素藥物對於一批重鬱症患者有用,這些人體內擁有極高含量的糖皮質素。由於這一批抑鬱症患者對於較傳統的抗抑鬱藥,通常表現最大的抗藥性,因此上述發現也更讓人興奮。
- B/ ?6 m2 I) r! g4 E5 F 另一項治療策略針對的是腎皮釋素(右圖中上)。一如焦慮症,抑鬱通常都會有個反應過度的杏仁體以及交感神經系統,而腎皮釋素是杏仁體與交感神經進行溝通的主要神經傳遞物;再者,將腎皮釋素注入猴子的腦中,可引起類似抑鬱的症狀。這些發現促使了某些研究的進行,試圖了解腎皮釋素受體的阻斷劑是否具有抗抑鬱的作用;結果看來是有的,這一類的藥物很可能在不久以後就會出現。; ~4 e# {5 ?* z% v1 C0 H9 z" G
研究人員運用阻斷受體的相同策略,降低了P物質這種神經傳遞物的作用;P物質會作用於神經激?-1(NK-1)的受體(右圖最上)。1990年代初期,研究人員發現與NK-1結合的藥物預防了某些層面的壓力反應。在某項藥物測試及好些動物實驗中,P物質都具有抗抑鬱劑的作用。& n6 a* d; ]1 |2 B
其他的做法則針對海馬而來。有些研究人員將BDNF注入大鼠腦中,以對抗糖皮質素對於神經新生的抑制作用(右圖中下)。我的實驗室則使用基因療法來保護大鼠的海馬免受壓力的影響(右圖最下),與我們在杏仁體所做的工作類似(目的是防止焦慮)。這些引進的新基因會受到糖皮質素的誘發,一旦活化表現之後,就會製造能夠分解糖皮質素的酵素,結果是阻斷了糖皮質素的有害作用。目前,我們正以動物進行這種療法,看是否有用。; T0 q. ~" W: h0 n$ [$ ~) ^1 ?
我想目前已經很清楚,焦慮與抑鬱彼此相關;只不過一方處於隨時警戒、另一方則處於長期無助的狀態,看起來似乎相當不同。那麼,壓力在什麼時候引起其中一種、而不是另外一種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由壓力期間的長短而定。' }( l7 |0 v( G+ D+ y
0 q# }  D- |6 J1 p: r2 f0 F6 E1 C

3 U  ^1 c4 u  P5 K
7 g: b2 i; _' Z6 w
4 @1 D1 |+ Y' p9 r, ?6 I- ^7 l* F4 g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