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好文分享]小日子,大志氣 北歐美麗生活的祕密 [列印本頁]

作者: amy1215    時間: 2013-7-20 23:32
標題: [好文分享]小日子,大志氣 北歐美麗生活的祕密
好文分享~
, o/ }& S' x/ R+ B& W$ n$ U5 t9 m5 D' O
9 I3 U1 J. r) ?5 {! v+ @
2013-07-09  天下雜誌  526期    文/陳一姍、馬岳琳  5 ^+ K* C% J1 p4 r/ w

! b! j# [7 t- o* C1 m近幾年,台灣社會出現一股小日子的風潮。$ R: ?# X' ~4 z$ e6 x/ X, W

' D5 b( y7 e  g# R療癒飲食、美感居家、簡單生活帶來的小確幸,靜靜撫慰煩躁的人心。有人說,這是對低成長現實的一種逃遁;有人說,這是富過三代的一種進步品味。* [# u( g$ Q  v: T) C* D6 E
* |, Q7 q) g0 X& ~9 H& T
世代間,卻出現對此風潮的焦慮、摩擦。有人說,年輕人以開咖啡館、創意市集擺攤為滿足,真不可思議;但也有人說,文創生活產業,將是台灣在大中華區的最大賣點。
2 G& R1 P& I3 y2 Z& D, C  O( {2 w7 e2 v! i4 I  D
小日子該怎麼過?把日子過好的企圖,能不能同時轉化為國家實力?1 }1 W6 C, P" P

* n0 O& M0 S  A; W- k! I. U《天下雜誌》特別走訪被歷史學家福山稱為歷史終結典範國家的丹麥、過去十年經濟成長超越英美的瑞典,探索小日子與發展成長並存的祕密。被《經濟學人》譽為「下一個超級典範」的北歐模式,又能帶給台灣什麼啟示?
7 V( q/ p# c! C4 j
! @2 j' N% ^; k; C4 x3 X$ z
4 V! M8 E+ d7 R' o5 L------------------------------------------------------( D: U2 s( O+ o% a" ^  P
9 p) M* {6 Y; v4 A& h: N
離哥本哈根最熱鬧的市街不遠,季辛(Rasmus Gjesing)正忙著將一輛待修的自行車,牽入純白有如精品店的店裡。2 X) N+ S- x( }, J" s8 T
2 R( S. H! i1 X
這是他的手工自行車店,兩面巨大玻璃窗後,蒂芬妮藍、鵝黃的車架上寫著品牌名Cykelmageren。在店裡,客戶可以自選零組件,量身打造自己的腳踏車。! Y( H7 P6 a8 X# C& r
9 C' C9 N# ~1 Q2 W8 B
他的工具大櫃,抽屜把手就是螺絲起子、板手、剪刀等修車工具,裡面放著他與三位伙伴手工打造的零件,包括變速器。粗糙的手掌,皮膚裡少量的油污,則是他身上的修車匠識別。季辛用他略帶沙啞卻充滿能量的聲音說,「我是念自行車科的,所以我想親手把它製造出來,而且讓每一台都獨一無二。」4 }  q9 c" ~8 i7 c* G
1 |0 ^; I6 R) ]" H
季辛在一九九四年創業,六萬台幣起跳的手工自行車,一年可售出一千到一千五百台,雖不能賺大錢,卻很有成就感。來過台灣多次的他,客戶遍及韓國、美國,「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想要什麼就自己做。」7 c9 I$ J8 q2 Q. O  ]$ Y% V
9 R) r% h6 @% _+ A9 M8 `
像季辛一樣,用手實現自己的夢想,追求美感、永續、綠色、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小日子風潮,在台灣才剛剛興起,但北歐人早已把小日子過到極致。
. r! o0 h) }5 X6 U7 G0 a8 l
- @; d; r) k- c) A" Y0 J研究創意產業的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鄭陸霖定義「小日子」:追求常民生活的美好,最低層次就是台語講的「三頓顧好」。人民不用為生老病死與教育發愁,北歐是小日子的潮流領先國。* d8 R2 z" D, I/ O

/ P6 O- j- P5 j7 q" d8 W* x追尋美感、永續、平衡4 K2 w4 ^& ^$ t3 d% I' f' {

) [6 M$ f3 Z* r; b2 m0 J丹麥夏季的夜店搖滾盛事「Distortion街頭音樂節」,五月最後一週,每天五點開始在哥本哈根不同區封街開唱。妙的是,為避免擾民,這夜生活音樂節十點就收,北歐太陽其實還沒下山呢!
' u. _# l2 F  W, S4 c6 k0 y" r& h) G/ N5 {- h- A7 S$ ~+ _4 H8 ?
「上班日晚上哪有空?」聽到記者的問題,印度籍、哥本哈根互動設計學院(CIID)董事兼合夥人范卡楚曼(Vinay Venkatraman)哈哈笑說,「這裡大家四點就下班,有空!有空!」
( [8 ~! ]; N; o7 R/ x9 f2 F2 a# d9 c2 y, ^' T
) n9 K( @3 Y) k' H* K; I+ y1 \
9 m# d* r" Z' j4 M$ a
●丹麥人很重視「Hygge」。這個特殊的詞彙,是用來形容溫暖燭光下,舒適、溫馨、與家人朋友共享的幸福時光。7 h( f1 @& @1 C+ ]1 x6 T" h* l
; H2 |8 Z" P' v9 O2 @, r/ B' i
他們用價值選擇生活型態。丹麥今年名目人均所得將達五萬八千多美元,是台灣人的二.八倍。為了環境永續,四四%的家庭沒有汽車,每十人有九人有腳踏車。早上八點與下午四點的交通顛峰時間,哥本哈根最塞的是自行車道。
- |2 [* K. F0 l* Y/ K; X: h% f- i2 P. E, S8 [5 a
他們以實例證明,經濟學教科書中,高稅率會打擊工作意願,福利好必定讓人懶散的理論,並不正確。
+ U0 A+ Y5 d+ `1 E2 r
  w2 S" i- h) F9 M3 C瑞典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為五七%、丹麥五一.五%,全球最高。但勞動參與率都高達六四%,台灣只有五八%。瑞典與丹麥的女性,六~七成都上班,高學歷不浪費。但瑞典與丹麥的生育率,還能維持在千分之十,高於台灣的千分之八。! K6 ?& Z5 b' k! u
7 Z) v  A1 ^, [" ^* [; K
「向丹麥看齊(Getting to Denmark),」冷戰結束後,喊出「歷史即將終結」的哈佛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新書《政治秩序的起源》中說。8 R6 J. Y! G% x2 N
. p9 [- b+ Y2 ?+ |, g
《經濟學人》今年二月特別製作專題,將北歐國家譽為「下一個超級典範」。5 E2 o  k" ?0 C/ I$ v
+ n: h9 Y/ D  c8 N4 `5 w/ B3 }
全世界都在瘋小日子
+ f( e" ~; A  [( X" [  I
8 h8 T& f' |+ a" |: C8 X. z把日子過好的企圖,追求美感生活、永續社會、工作與生活均衡,到底怎樣轉化為國家競爭力?為了探索美麗的祕密,《天下雜誌》六月初特別飛往丹麥及瑞典採訪,從創意產業到民族靈魂,第一手觀察北歐小國的成功之道。
$ Q3 O8 @: ~5 e' d: E6 t& ^3 @2 N0 N5 I. W; _8 `
其實,「全世界都在瘋小日子,」鄭陸霖說。全球化加重人民的不確定感,反而使大家焦慮,愈想掌控自己的生活,希望工作與生活能夠平衡一點,即使少賺一點錢也願意。大家想把日常生活過好,因此小日子風潮,通常起源於與創意生活產業的結合。1 j$ ^% |: A$ g
2 s1 n+ ?$ |" H% d

1 }. B: v4 B1 X' U9 n1 O* y3 F& z8 m) Q6 e0 {2 J) C6 n
●丹麥是世界公認的「自行車王國」,上下班尖峰時刻,最塞的是腳踏車道。
& O9 `  C3 ^& c7 _+ m4 A, J/ G# ?
' j% O' p0 h# n  o( z根據官方統計,創意產業在丹麥雇用超過八萬五千人,佔企業家數六%。每年,它們貢獻丹麥出口值七%,約二千五百億台幣。
' L4 c& A/ ]9 E+ d2 w5 [; u, ~4 B  M6 K, Z7 y' i
二○○九年秋天,瑞典政府也為文創產業擬定了三年行動方案,投資七千三百萬瑞典克朗(約三.二億台幣),希望刺激、帶動文創產業的創業精神和商業運作,同時引起一般人對文創產業的重視。! H3 x( ~' s  i7 a2 h
. J2 _$ q* x+ F
小日子要轉為國家競爭力,關鍵是志氣與格局。創意生活產業的經營者、設計師與消費者的格局有多廣,志氣有多大,就能改變這個社會多深遠。) q- r9 b/ z. b- g0 t1 ?8 \* L
6 Z7 N$ y# v! w* m6 D
北歐設計語彙鮮明。由於天然環境惡劣,資源、陽光有限,因此設計強調實用、與自然共存,儘量減少資源浪費,顯得極簡。但最讓記者驚訝的是,除了談美,「要用設計,讓福利社會永續維持下去。」這句話幾乎掛在每一個設計師、建築師的嘴邊。* a7 G6 b  A0 w0 d% x

4 ?) h  S; M$ F; X6 ]距離芬島上,安徒生的家鄉歐登塞(Odense)不遠的科學園區,園區旁正在大興土木。這裡將興建南丹麥區最大的大學醫院,是丹麥高達七百億歐元醫療建設的一部份。為了找到醫療效果最好、更節省成本的設計,南丹麥區政府特別設立健康產業創新中心。* w, b; E7 S7 l

  q( M4 E0 \# `1 q; |  C& s; w' ?) G踩著高跟鞋,頂著一頭大捲髮的中心負責人尼爾森(Diana Arsovic Nielsen)熱情又幹練。身為建築師,除了好設計,她還要同步發展醫療產業。, S1 Z9 Z- B! j4 `0 W

6 m: d; J, G% V! J她頭戴安全帽,帶著記者與合作伙伴飛利浦健康醫療部人員,在工地上上下下。她與飛利浦的合作主題是,燈光如何改善病人心情。飛利浦將病房的燈,由慘白轉為暖色燈管,又在白牆上裝設螢幕,讓病人得以用觸控面板與外界連結。事實上,飛利浦在此設立研發據點的最大理由,是「新醫院的巨額商機」。
9 r8 d) a6 q. f$ o9 I+ S
; w8 J2 o$ l* e+ E6 j在深入芬島後,飛利浦發現,這個全球最大海運公司馬士基(Maersk)的發源地,有一群貨櫃系統管理人才。因此,飛利浦與中心的另一合作案,就是「如何蓋出空間可彈性調整的醫院」,他們正在思考,可否用貨櫃組合概念來蓋醫院。, G4 n7 D; b6 t% @6 S( W

' M0 i" U, m& T1 C- J「我們必須找出降低醫療成本、讓福利社會制度永續維持下去的方法,」尼爾森很有使命感地說,「同步可發展產業,因為跟我們一樣面臨老化、醫療成本增加問題的國家不少。」4 T/ t1 r. e* K7 Q  _! B
1 J0 v! }2 q0 y- Y
「從廢棄物管理,到降低監獄裡警衛與犯人間的衝突,在丹麥,設計早已運用到廣泛的公共議題上,」《史丹佛社會創新評論》期刊指出。2 k. C7 w' C& |
* h# \$ A$ Y$ A7 x; r
鏡頭轉回哥本哈根,在現代感十足的新劇院後方,是十九世紀建造的灰色舊海軍軍營。這裡是有二五九年歷史,設計大師雅可森(Arne Jacobsen)念過的丹麥皇家建築學院現址。在這裡,建築學院自身實踐最新的綠建築趨勢——老屋新用。+ O, r7 b9 ]; w: f* M

" Z  R* ?0 _; F8 V+ E( y) e建築系主任克里斯坦森(Peter Thule Kristensen)指出,在人口沒有增加的已開發國家,綠建築的最新重點已經從發明綠色科技,轉向更文化、社會意涵上的永續。建築師想的不是蓋新房子,而是更有趣的使用舊房子。/ n# T, a7 a' L& e

! U8 |) f4 S$ u" z  a  J9 E「老化與全球化之下,我們要用更低的成本,維持福利社會模式,」他也說,一旦能解決丹麥的問題,就能解決世界的問題。3 [5 C, q' V8 g2 V1 U
/ ^& i8 w  A" _* m
用設計 解決公共問題& J/ e9 l+ v( q: P; v% Q

: ?) }. e6 h$ o& c, [) t& L6 t% O對比於台灣,鄭陸霖認為,台灣小日子產業讓人感到焦慮的理由正是:「缺乏有意義的集體性」。這幾年,台灣社會吹捧設計師與建築師等創意工作者,但台灣的設計論述還是很窄、很物質主義。% B# {0 y! K" x# Z: o  X
4 e3 Z$ t2 x, p. n( X
許多人常說,台灣市場太小,不足以養出台灣風格的設計。然而丹麥人口只有五百多萬,是台灣的四分之一,母國市場更小。北歐依然從土地裡,找到自己的設計語言。
) N) T* R& c+ O) P& m0 ^& z7 B
( h2 a+ s/ n" b' |, R# y/ t五○年代的設計大師,為了讓「中產階級買得起家具」,設計出的好產品,不僅在本地大受歡迎,提升了丹麥人的美學素養,也切入中產階級龐大的歐美市場,成為丹麥的國家識別。
8 h4 o, Z8 |. W: w+ @0 i; F" t" F/ |8 ^! Y7 c5 |
設計者回應社會的需求,整個社會不斷提供設計者舞台、賦予責任,小至未來醫院的一盞燈、一張好床,大至新市鎮開發的規劃、新住宅的設計,都使得小日子產業有國內練兵、國際競爭的實力。; x+ S- k" \, n/ t
' m6 _7 [, _: g% {5 M" v: d
家住淡海新市鎮的《天下》攝影記者鍾士為,此行最大的震撼,是看到哥本哈根新城區歐瑞斯塔(Ørestad),風格大膽的各個建築。在丹麥十天,他不斷問,「為什麼台灣不能有這樣的新市鎮?」( w3 a* K8 N8 w5 \$ N/ W
" u  j/ J+ m1 ]" V1 {* B8 a
在丹麥文裡,Øre與荒廢一字,只有一音之差,這裡曾是了無生機的偏遠市鎮,但歐瑞斯塔現在是哥本哈根客流量排名第五的車站。0 w; \& ~3 K& X* V6 J8 w

9 P* G- g. a6 M7 X4 X; w三十九歲的建築師英格斯(Bjarke Ingels)就在此一戰成名,他是台灣建築大老潘冀口中的天才。週六午后,走進他設計、幾乎已經住滿的8字型住宅,烤肉香撲鼻而來。3 k8 t% m/ E$ r$ ?; S) m& x
/ `. M5 u/ x4 h2 ^/ {% ]- H

/ [3 |3 B+ o3 M' N& b! P, ^) A$ ?; e/ s
●八字型建築
" i3 t$ ?8 E. w$ A; U, @8 \3 u3 s" c
這棟住宅以從高空俯瞰,像數字8而聞名。雖是十層樓公寓,但每一戶都有院子,院子外就是小徑。腳踏車可以從一樓騎到頂樓。「把生活功能立體化,」潘冀極關注丹麥近期建築,因為「大膽創新」。
5 c2 O6 }( w4 x/ o3 S3 W4 |1 Y- U' d! V
歐瑞斯塔新區,是公私部門合作,設計者參與城市規劃的一個成功案例。一九八九年開始討論,九二年立法通過,當中就明訂開發與捷運建設必須同步,捷運財源來自新區開發的獲利,由中央與市府合組非營利的「歐瑞斯塔開發公司」統籌。
; j' c+ R8 B6 v+ [9 p+ N3 Q/ y' ^* b
「都市擴張,車輛與碳排放卻要減量的夢幻計劃,」《紐約時報》形容,關鍵就是興建大眾捷運系統、高標準的綠建築要求,從設計開始拉高企圖。
- |5 j( M7 h* J3 }6 ^4 P1 G( H
& m$ M# Y, G/ M: r3 O' |  w4 v* ~  M/ G不像台灣的新市鎮,土地變更後,政府忙著賣地。九三年成立的歐瑞斯塔開發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國際競圖徵求開發規劃。第二件事就是蓋捷運。
6 R0 M0 Q# \8 r2 L, @5 ]
1 H0 I3 J! o& ]+ m「這個案子給了許多年輕建築師機會,」丹麥設計界大老,丹麥設計中心執行長尤爾.索倫森(Nille Juul-Sørensen)說。, z; u) R' |# B2 X. M( f$ N
$ y! h8 G1 ~7 z6 g5 z
歐瑞斯塔競圖規則上的一句話,具體解釋這個新區為何成為哥本哈根的新驕傲。它氣魄地寫著:「我們企圖給予建築形式最大的自由,在新區開發時,能夠促發建築與藝術上頂尖技術的創進。」' k1 p- q1 i& J$ |1 h. B

# f; k( ?; v" Z- g5 [( J2 b尤爾.索倫森形容,當街頭男孩英格斯設計的第一棟「VM House」建築圖出來時,「大家都啊的一聲,覺得自己要更加油,」體型像耶誕老公公的尤爾.索倫森,縮小腹,唱作俱佳地形容其震撼。因為其對角線設計,突破了鄰近住宅對視的隱私權與景觀瓶頸。7 j0 C) Z. J" L/ S* q

3 K; L, V; H, z- h( P% s競圖規則的志氣,反映出北歐社會資產的雄厚。  h6 v) t8 M9 m6 D* _5 P
8 ?6 G6 G+ O9 |# F# c/ D9 K  z
尤爾.索倫森說,所有的設計創新,當然要符合建築法規。但丹麥的好處是,可以溝通。只要你能解釋為什麼需要這樣做?為什麼現行法規很蠢?修法或法令解釋都不是鐵板一塊。舉例來說:因為科技進步,丹麥消防法規已放寬許多。: _+ z. \! E( o# e/ R+ w
4 j$ e7 r5 r8 a- Q6 I
潘冀羨慕地說,北歐政府通常只訂出最基本的規範與標準,建築師與開發商不會被綁死,創新範圍很大。但他也承認,台灣許多開發商炒作、與居民貪小便宜的文化,的確很難讓人放心。4 l: v0 D. f( s) X. R8 ~2 q

. o3 G3 {( z. Y公部門的能力,政治風氣的改造,需要領導人的魅力與魄力。但對小日子產業的創作者與消費者而言,從自己做起,人人都可以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發揮更大的力量。
- C( Z' K. n5 X5 s3 K! v! e
+ i$ f# C( A4 }- @$ L: X/ Y拉高小日子產業的企圖心
1 P/ W) x3 a: E' f
; k  Y% Y1 w# u$ f' J1 T台灣其實不是沒有好設計。在哥本哈根有八十八年歷史的Illums Bolighus設計百貨公司,是全球家居品牌短兵相接的戰場。在一樓右手邊,第五個顯著的白色櫃位,赫然有來自台中的設計品牌Zuny。小獅、企鵝、河馬、長頸鹿等動物造型的可愛皮革書檔,與丹麥皇家瓷器Royal Copenhagen、芬蘭頂級家飾iittala、義大利生活用品Alessi等世界知名品牌,比鄰而立。
) [4 n* \6 P  Z; M
9 [4 y+ {% ]% M& ]6 e5 R「台灣的小日子,常常是活潑熱鬧,而充滿親和力的,它們成為Zuny的設計元素,並且受到歐洲人的喜愛,」Zuny設計總監陳瑞士說,丹麥人會將Zuny的河馬、小獅擺放在窗邊,像寵物般豢養著。) K4 x& _# |8 F8 H! n

7 h3 d0 V7 G. l( H0 J- ^* D5 |北歐人家中普遍東西少,卻願意花錢,買耐用且好的設計品。但台灣卻跟房子很大的美國人學,強調消費主義拚命買更多東西,但對於好設計的珍惜不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絕對可以跳脫私人,轉為對公眾議題關注的能量,」鄭陸霖認為,「關鍵是小日子的創造者與消費者,必須意識到自己的集體性,認知自己的力量。」$ w% {4 d! Z9 N& n% u+ @, i* M+ l9 {
! G3 u7 ^  e$ r. }! r# v( }1 N
北歐的故事在說,這個力量其實不小。
" m9 p, T2 d1 s% F3 {
* k, O: P6 i! L) L8 g+ Q0 l------------------------------------------------------------------
) k! v% J9 I, i6 c0 C+ X+ w8 }  f- m& `7 t  Z8 d: f% C
專訪 丹麥設計中心執行長尤爾.索倫森:& L7 i# |6 x" W* J, R6 R  Q0 |1 G

4 Y: K8 I2 `6 [% T: \北歐的力量是――看見人, \; O* y3 J# {' K" o- s
7 Q7 O" J2 q+ S4 y
過去十年,丹麥設計最大的改變,就是丹麥設計師由設計有形的家具,轉型設計無形的策略。: D, L; V8 {! o' r5 W" z4 t

8 Y: Q* q( m' b+ o0 I7 h) B丹麥設計師得以轉型,原因是丹麥設計教育,讓你有機會建立自己的研究方法,而不是教你做工藝。丹麥的設計教育很自由。除了必修課,設計學院學生有一年半時間,探索自己的未來方向,自己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因此你會找到自己的一套,一套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2 b) @: @* i, _2 E% h# ?2 c) m. a! b; ~2 X. ^2 f2 F( f
丹麥設計師通常不是很快的人。當你跟丹麥設計師說,麻煩你設計一支手機,設計師不會馬上畫十張圖,反而會盯著你瞧,「你確定,你要的真的是一支手機嗎?」
. b8 o. y& z$ \# j2 ]1 }; h2 ]" J4 P; c7 f, Q# E4 |) L
丹麥設計師會問很多問題,挑戰你,因為我們是在習慣思考整體的社會中長大(holistic society)。丹麥設計文化最重要的一部份,是對人的關懷。因為人是我們生活的中心。
$ ~2 K/ Y, r& t$ B) W, w- j8 {5 f( u: B
面對四鄰大國瑞典、德國,團結才能讓小國產生力量。所以我們看著彼此,真心覺得不能失去任何人,我們想互相保護。我們的傳統是團結一起,承擔責任。6 R8 h/ m2 |. p+ z) a) S( e
9 W6 Q% H/ }; e9 j
我們沒有煤、沒有能源,我們只有人,所以必須互相依靠。! N: {4 e0 m: r( p- B% V! e

' D2 C8 ]" [- L) n這是為什麼我們堅信福利國家。如果你生病了,我會付稅幫助你,直到你好起來,回到工作崗位開始繳稅。其他國家的人認為,福利是奢侈品。但錯了,福利不是。在我們的眼裡,這是必要的投資。我付出一萬,因為我知道當你開始繳稅,你會付兩萬。' u1 [/ }- @1 ~' d$ J

  k. X/ z8 n1 D0 F丹麥人覺得這種成本效益分析,是絕對需要的,因為我們長期有十三個政黨,少數執政是常態,我們必須有清楚的計算,才能維持政治與政策的穩定性。
. I- C- c/ ~* b
8 G; \0 @" D3 \1 g- t------------------------------------------------------------------5 Q* X- v7 r7 p& B+ X: R2 Q
4 W1 F. C( i. ^- ]0 D( @; t" W+ ]$ j2 r
丹麥的食物復興運動
/ d& P8 a/ D" b& x/ ]- a7 M, L$ P3 E7 M
現在的哥本哈根更國際化,也更「好吃」了。有人會告訴你,Cocks & Cows有著「全世界最好吃的漢堡」;在鬧區,要找到混搭風的美味亞洲食物,也非難事。2 |% J7 A  Z/ V; Y3 O- K0 N4 @

: I7 u! ], J0 h' H但更多人知道,哥本哈根有個連續三年,獲《餐廳》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佳餐廳的Noma。雖然Noma今年因食物中毒事件一度停業。但Noma帶動了只用本地食材的北歐料理復古風,卻持續不歇。連原本不出名的「開面三明治」(Smørrebrød,open face sandwich)也開到紐約去。$ ?2 t3 m  Q5 W2 h  g; Y& X5 l

8 r# S; ?7 }* T丹麥人說,也許是因為全球化後,丹麥這種小國有很大的焦慮,擔心自己的識別不見,食物是種鄉愁,也是留住自我識別最好的方法。
7 }6 B- K6 H4 t; h1 c" D4 B8 F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