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標題:
創新加創意 勝出王道
[列印本頁]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0-11-5 08:14
標題:
創新加創意 勝出王道
創新加創意 勝出王道
& n- x7 c. z6 w& E8 g% Z( S% {+ b: a1 G
" q& \% r/ i6 X
- I! |+ l+ T' I( I9 R
【文/林麗美】
2 n0 c4 E, v. L& i$ w" P; S5 d U
2 e8 u5 ^. c# j& K4 `! l
探索新興國家竄紅因素
! _; x! r. k5 |1 W/ n
$ P \1 U' L1 i' J8 l
受到全球化的激勵,國人近年勇於參加各種國際創新比賽,從通訊、家具、家電與汽車等產品設計、概念設計,甚至烹飪大賽,屢屢獲獎。最令人驚訝的是,吃米食的台灣孩子,竟能在「雞尾酒調製」與「做麵包」比賽中奪冠。創新的種子,已在台灣萌芽,也在新興國家播種。創新,將改變落後國家的命運,將讓世界經濟的重心,逐漸向新興國家傾斜。
$ {# J7 f9 O: Q
, y) {; `) k- L6 S
新興國家 喜打價格戰
! }2 p8 s# b" f @
; s1 w" f2 y" Y8 I U6 z! {
全球化市場中,新興工業國家唯一可行的競爭策略,就是「打價格戰」。一群刻苦耐勞的人們,集中精力、絞盡腦汁,從產品設計、製程設計到銷售與服務,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從每一個環節省錢,所降低的成本,甚至可以down到外國產品成本的90%,不可思議吧?看看中國各種「山寨版」產品,價格只有正牌的1/3,外表看起來一模一樣。最近,我的朋友騎自行車沿著大漢溪畔到板橋拜訪我,問她:「這是捷安特?」「買這麼貴的腳踏車,不怕被偷!」她說:「這是我拜託出差中國的同事,幫我帶回來的。」還強調:「這樣不用打稅喲!只花不到新台幣3千元。」「很不錯騎!」
# k! w% _+ y/ D2 d) C; C4 }8 y" r
3 m& A8 \( q" e: P0 R, v
現在,「山寨版」的實力,搖身一變,成為新興國家大企業的「創新與創意」,使他們的產品,能在國際市場和先進國家的產品平起平坐,造就了不少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與墨西哥的企業黑馬。例如,中國的「華為通信科技」,1987年才創立,現在擁有的專利不亞於先進國家的競爭對手,在光傳輸網絡、移動及固定交換網絡、數據通信網絡幾大領域中,已培養出堅強的實力。我的朋友曾在台灣阿爾卡特公司上班,他描述,華為已是老牌通訊公司「可敬的對手」,在國際市場到處搶標,在全球電信市場與愛立信、阿爾卡特、思科等知名通訊公司,展開激烈競爭。
- E5 U' [' a4 z- m
2 ?; V; e" X0 r! V1 Q
身段靈活 不只靠廉價勞力
, y$ [# @0 t# ]. U! X7 S$ {3 ~% |. |
3 L' Z; l/ ^7 ^3 M- Q
即使你買一支打著台灣品牌的手機,也難逃中國製造的命運;如果手機發生問題,撥打服務中心專線(call center),接電話的人,很可能是擅長軟體服務的印度人。過去5年來,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沒有低於10%;印度的成長也都8%以上。新興國家「人窮志長」,不再甘於只貢獻廉價的勞力、便宜的優秀人才,他們要力爭上游,總有一天,像先進國家的企業一樣,賺得多、賺得輕鬆。這種好日子的腳步,在新興國家充分發揮創新精神之下,愈來愈近了。
3 {; y+ x5 w7 a" i
0 l5 h3 y0 i8 w# X$ E1 q! i
13年前,從250萬人民幣創業,做到現在200多億人民幣的比亞迪,已摘下日本Sony的電池冠軍寶座;緊接著,比亞迪又進軍手機產業,從台商企業富士康挖走大批人才,順手牽羊一些技術與設計,讓郭台銘氣得牙癢癢,一告再告負責人王傳福盜取商業機密;還在美國公開質問股神巴菲特,為什麼要投資這種偷別人技術的公司?現在比亞迪又出招,發展出人民幣11萬元的低價電動車,前途無可限量。難怪巴菲特對這家公司的股票,愛不釋手。
& f, z8 I- G7 ]( F# z T, A( L
% K2 h8 o( p; I8 [+ `
印度的巴拉特鍛造公司(Bharat Forge),15年前,才開始從僵化的內向型公司,轉型為全球製造商,幸運地趕上了汽車零件外包需求的浪潮,現已成為全球重要的汽車零件製造商。巴拉特近2年內,在4個國家進行5次併購,最近,又收購了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第一汽車集團(FAW)」旗下的子公司,這筆交易將使之得以在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預估今年產量1千萬輛),建立第2個低成本基地,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5 v" e9 k. q8 _1 J4 Z& d! p- w! @
) ?3 Y" g% k+ ?' a
看肯亞通信商的創意
8 n7 k Y: Z1 b/ E
! N% h- ^$ Z# W8 Q1 I, k* N
新興國家的創新,使企業揚眉吐氣的案例,不勝枚舉。印度成功造出一部全世界最便宜的3千美元Nano汽車、台灣的100美元電腦、中國的30美元手機,還附帶打國際電話每分鐘2美分的服務。肯亞的通信商,創造出用手機為非洲窮人存錢、付款的商業模式,這些美麗的成果,都是來自新興國家的創新與創意。
& M6 Q% P# f. t) r, T1 n& P
1 _0 a1 E! c& [+ C7 D" e
產業觀察家將新興國家這種從商業模式、產品設計、製程設計到配銷服務的創新經營與管理,比擬作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產品的「量產」革命;還有人將其視為另一波80年代日本企業因創新而雄霸世界經濟的翻版,不但改變人類生活,也將改變全球的經濟版圖。
+ ~, d6 A2 ?5 O/ T+ f6 } `
# q! o" C, b2 a( @" r6 B
80年代,日本汽車無論在價格或品質上,雙雙凌駕於發明及量產著稱的歐美廠商。西方汽車業的執行長大夢初醒,不知日本人到底如何做到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不犧牲品質?日本人到底如何做到快速推陳出新,迎合東方人多變的性格?經過一番深究,才發現是日本人的「產業創新」能力使然,日本人發明了一套精簡製程的新系統,其中又以豐田汽車的「零庫存生產(just in time)」最為代表性。這種創新能力,使日本汽車、日本電器所向無敵,暢行世界數十年。現在,這股創新的動力,也在新興工業國家點燃。
! l, e; u9 F+ R
2 h! R* W" P" h8 {4 j
後來居上的新興國家
2 o8 g ~. }+ i- ^
; x5 ]2 r7 C' b$ C* ]+ V4 m. V
新興國家的「山寨版」實力,絕對不是從天而降,多數也是靠絡繹不絕的外商,勇於到新興國家投資設廠、建立研發中心之賜。過程就像早期台灣一樣,從日本、美國及歐洲廠商一點一滴汲取經驗,再加以創新而成。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統計,目前已有21,500家跨國企業以新興國家為基地,像印度的Bharat Forge鍛造廠、中國的比迪亞電池、巴西Embraer噴射客機公司,都算是各自產業中的全球翹楚。
( u: q& `. E2 ~" A5 s9 T0 ?
& p- b1 m. t6 W' D) C
據調查,財富雜誌排行的500大企業中,有98家跨國企業,將研發設備放置在中國;有63家設在印度。其中有些還不只在同一國家設置一個研發中心。奇異公司在過去幾年,花費了5,000萬美元,在印度的班加羅爾(Bangalore)興建了一大型的研發大樓,手筆之大,即使奇異在美國的總公司,也難望其項背。通訊大廠思科(Cisco)也在班加羅爾,花了10億美元以上,建立「東方思科」,當作企業的第2個全球營運總部,這個計畫已接近完成階段。微軟則將研發中心放在北京,這是微軟舊金山總部以外,最大的海外研發基地。全球最大的管理諮詢公司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幾乎有25%的人力全部押在印度。
8 B- J, D. B+ \
0 X9 ^, F6 j6 u( n* u& {
快速成長的市場與人才
_5 d) v Z% t' o3 W3 r0 x: n: f. {
$ p" [$ C: X$ f2 M& x
已開發國家企業,為什麼敢將工廠、服務中心、設計中心、甚至研發中心都設立在新興國家?難道他們不怕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把這些新興國家的企業養大、茁壯,反過來和自己作生死鬥?
, Y; k4 x) h# d( D+ T
' ~+ _8 x) S7 r8 x( H
新興國家有令跨國公司不可抗拒的資源與潛力。首先,「市場」是致命的吸引力,新興國家目前的人口數,已經超越已開發國家,而且還在快速的增長中。中國與印度在未來10~20年,有成千上億的人口,將晉升為購買主力的「中產階級」,那個有企圖心的企業能不垂涎三分?
$ C5 @6 z; B$ W3 u8 J, ~
' _2 R4 J5 p# t
第二,新興國家的勞力與腦力充沛,不只是勞工低廉、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高級人才。中國每年的大學畢業生有500萬人以上;印度有300萬人,比10年前成長了3、4倍。有研發的生力軍,又有充足的勞工,代價又低廉,那個企業抗拒得了?
6 }3 ~$ g5 P9 d' w$ [
) F) {; B. `; }/ u/ e$ U
最後一個原因是,放眼望去,目前全球經濟最有成長潛力的地區,就屬新興國家。美國歷經金融海嘯的洗劫,元氣大傷;歐洲在希臘財務危機之後,讓世人看清歐盟其實外強中乾,今年經濟可能只有0.2%,實在不必對其寄予厚望。現在全球公認、最可以倚靠的就是新興工業國家。跨國企業要再創成長佳績,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新興國家。
0 g' n1 N4 `# P! z( }
4 d: l/ C I4 [9 f& H! c/ ?
工業先進國家的企業,到底要敞開心胸,或閉關自守?前進新興國家是挑戰、也是機會。畢竟與新興國家攜手合作,互相截長補短,不斷創新更好用、更便宜的產品,不但造福更多世人,提攜全球經濟成長,共創多贏的局面。
/ x: A4 ^% F+ M
$ K5 d4 u/ I( Z* |5 d: l! w
但是產業競爭的歷史,是有輪迴的,新興國家企業壯大之後,永遠會有更廉價的後進對手追趕而至,像現在的中國,已面臨更便宜的越南、印尼或柬埔寨的價格競爭,唯有不斷創新、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才不會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 r, k" ]. V0 h/ m
- {& W) P3 q; g8 r2 @/ ^% _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多媒體電子雜誌》】
5 q. ^6 n3 p; C
作者:
歐陽
時間:
2010-11-6 08:14
各位成員大大.留意上市公司有無投資新興國家市場
歡迎光臨 iBeta 愛北大論壇 (https://forum.ibeta.tw/)
Powered by Discuz! X2.5